被誉为织绣领域研究第一人的古丝绸修复专家王亚蓉近日荣获“2016中华文化人物”称号。王亚蓉曾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亮相。王亚蓉追随中国服饰文化研究领域的奠基人——沈从文先生从事纺织品考古近半个世纪,她可以用细如毫发的纺织品、纵横交错的经纬线,呈现出一个“丝绸中国”。5 m+ ~/ h4 E0 ~) }- _
% n1 e$ q3 I2 L z2 d8 ]9 E2 j- B
4 k T; G; f# y* d$ q7 t
用工匠精神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是一个丝绸之国,丝绸对中国而言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作为文物修复专家、古代服饰研究专家的王亚蓉,师从沈从文,被誉为织绣领域研究第一人。她的研究从东周的朱染双色织锦到清代绸缎,贯穿了两千年的中国丝绸史,在她的眼中、手上,获得了一个仿佛丝绸经纬般的中华文化历史。 工作44年来,她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着中华文化,参与过的丝绸复织项目具代表性的有湖南长沙马王堆、河北满城中山王刘胜墓、北京大葆台汉墓、辽宁省叶茂台辽墓等。 在获得“2016中华文化人物”讲述获奖感言时,王亚蓉表示,60年前,中国人不知道纺织考古,50年前中国人不知道沈从文先生对中国古丝绸文化所作的贡献,40多年前,马王堆汉墓出土,把中国服饰的优雅呈现给了世界。她深情并遗憾地说:“我要感谢两个人,沈从文先生和王公式先生,是他们做好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奠基,而我只是延续了他们的梦想。这个奖,对于两位先生,来得太晚,很遗憾他们没有看到。十多年前,我组建了一支纺织考古队伍,在中国服饰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我会继续努力。” 而王亚蓉之所以选择历史考古、文物修复和服饰领域作为一生的研究方向,还要归因于年轻时的一次机缘。上世纪60年代,她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成后,在一家玩具公司担任美工,以设计玩偶为主。在那个“抓革命、促生产”的年代,她每天泡在当时的北京图书馆柏林寺分馆,查阅各种设计资料,寻找设计灵感。在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的那段时间里,王亚蓉经常遇见一位长者,这位长者与王亚蓉邻席而坐,他就是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的杨纤如教授。因为总在图书馆里看见这位年轻人,杨教授有一天主动问起王亚蓉,“为啥不去抓革命,却总来图书馆查资料”。王亚蓉如实以告,杨教授很高兴,便向她推荐他的一位老朋友,说这位老朋友可以向王亚蓉提供相关的形象设计资料。就这样,一次偶然的交谈,让王亚蓉结识了沈从文,成为他的学生和助手,也从此改变了她人生努力的方向。 文物修复专家、古代服饰研究专家王亚蓉 王亚蓉(右一)与沈从文夫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