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喷气涡流纺存隐忧,下一步怎么走?
3 [* L0 _0 y8 U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章友鹤 赵连英 浙江省纺织行业协会 姜华飞6 s) K/ i+ }$ C' k; y1 a5 Q
导读
$ m. b' {/ ^6 W喷气涡流纺是目前纺纱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我国从国外引进喷气涡流纺装备已有10多年时间,生产规模正在增加。最近我们对浙江20多家喷气涡流纺纱生产企业进行实地了解,尤其是对生产品种、销售、盈利情况及使用中相关问题与企业领导及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感到在喷气涡流纺发展中有几个问题值得行业重视与关注。, V% P8 V7 [* @* \
关注一:产能发展快,但销售形势不乐观( o, L3 {# b* q B
据相关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喷气涡流纺产能发展较快,装备拥有量从2011年的9.36万头增加到2015年的13.5万头,2016年估计超过15万头的喷气涡流纺设备投入运行,已相当于环锭纺300万锭生产能力。# Y. m" t7 Q5 X8 Q8 |# @- d
据统计,目前浙江已有24家纺纱企业拥有600多台喷气涡流纺机投入生产运行。从生产品种分析,有70%左右的机台以生产粘纤纱与T/R本色纱为主导产品,存在生产品种不多、使用领域较狭窄的局面。
; {8 g; N( |, u$ I从全国分析,用喷气涡流纺生产的纱线虽只占纱线总量的3%比例(按全国1亿锭产能计算),但因目前多数企业生产粘纤本色纱,所以已出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价格不断走低,以粘纤30S 纱为例,目前粘纤每吨在1.5万元左右,而纱的售价只有1.8万元/吨,甚至更低,使吨纱加工费不足3000元,低于同规格的环锭纱。故目前生产本色粘纤纱为主的企业,均已出现无利可图与亏损,形势比较严峻。如不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严峻形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f; g! L3 [! h7 I)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