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针片排列1 k. }) s' {/ \5 ]0 X# ?8 S/ c% t
在本例中,袜筒为2+1罗纹组织,即横向一个完全组织为3针,因此在袜筒上的完全组织数量为144÷3=48。一般可在针筒上以袜面与袜底交界处相邻的两个完全组织为代表来讨论导针片的配置。图5-17中右侧1、2、3、4、5、6代表编织袜面的一部分针,而左侧1′、2′、3′、4′、5′、6′代表编织袜底的一部分针。图5-17下方是导针片的排列,其中竖线的长、中、短表示了长踵、中踵、短踵。' Y( t) ~0 a! s; j2 z
7 K4 T! y/ k. }- F! p& a) {1.上导针片尾齿的排列 ; z* H9 w. S: L
袜口1+1罗纹组织的编织,需要通过上导针片尾齿的排列来实现对电子选针一隔一排列的下针筒袜针进行有效控制,即对应于下针编织的上针槽应排具有尾齿的上导针片。- d0 j* x! e+ k8 T& a
) s% Q" q* b( \+ |" B- O 2.导针片转移踵的排列 1 J+ a8 Q. f/ ~ _- j导针片转移踵的排列应根据袜子各部段的编织顺序和织物的组织结构来确定。在上、下针筒中,袜面排长踵转移踵导针片,以使编织高跟、袜头跟时转移闸刀进一级作用长踵导针片而使袜面针退出工作。上导针片转移踵袜底部位排中踵,下导针片转移踵袜底部位两侧各排9枚中踵,用于编织特殊款式的高后跟袜子,且方便闸刀进出;其余袜底下导针片转移踵排短踵。( k5 [8 c- ]# g# s0 r'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