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衬垫组织衬垫纱的衬垫比" P8 `0 J0 W% U& @5 \/ o/ S
衬垫比是指衬垫纱在地组织上形成的不封闭圈弧跨越的线圈纵行数与浮线跨越的线圈纵行数之比,常用的有1∶1、1∶2和1∶3等。如图1所示为平针衬垫组织,其衬垫比为1∶1;图2所示为添纱衬垫组织(三线衬垫组织),其衬垫比为1∶3。
" |3 b7 @- u& }4 F, \ n7 C6 B* F7 A% H4 ~, ?- N
& D, A# I4 ]3 E# Q; O! N, z 图1 平针衬垫组织的线圈结构 3 @2 q, s) L5 L4 T- _1 k( _/ U
' K z! U' u3 `3 S
9 C) B7 B% H6 Z3 S+ h
图2 添纱衬垫组织的线圈结构0 h+ N6 B# ^3 v2 X/ B8 m' m
# `: a% B" \" W利用改变衬垫纱的垫纱顺序,垫纱根数或不同颜色的衬垫纱线可形成不同的花纹效应。图3为几种不同的衬垫方式。其中每一个点表示一枚织针,点的上方表示针前,点的下方表示针后。由此可见,衬垫纱需要垫在针前(形成悬弧)和针后(形成浮线)。图3(1)的衬垫比为1∶1,可形成凹凸效应外观;图3(2)的衬垫比为1∶2,可形成斜纹外观;图3(3)的衬垫比同为1∶2,但形成纵向直条纹外观;图3(4)的衬垫比1∶3,可形成方块形外观。
: G) W- e% g4 j8 E- d' x+ x3 Y8 C0 R# n* C- M
图3 几种不同的衬垫比方式 r, b4 }6 K i$ @( d* Y
9 R d7 L/ Z0 F5 w- ^ e* i在上面花纹效应中,每种织物均采用一种衬垫比。如果花纹需要,也可以在同一织物中采用几种不同的衬垫比,如图4所示。
/ a& f! d2 ?4 g' Z6 ~ + ^( K5 b; s' W' u4 y3 d
+ q7 o4 X& J* ?+ N, S) ` 图4 同一织物中采用不同的衬垫比, V9 v4 f, z T% x% k, q,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