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航空与航天领域
0 p! Z9 E; ^8 P" @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关键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增强用特种纺织品在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等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和需求与日俱增。军用和民用航空领域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已经从三级结构扩展到主、次承力结构件,例如直升机旋翼系统、方向舵、着陆架等;战斗机发动机前锥套、雷达罩、电磁发射窗等透波部件以及垂直尾翼、方向舵、着陆装置、机翼箱等;A 380 客机机身、消音板、座舱、高温管道、GLARE 地板,多型号航空发动机风扇机匣包容环、喷管燃烧室、火焰筒、内衬、隔热屏、混合器、静子和转子叶片、喷管调节片、密封片等热端部件和涡轮导向器绝缘板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更容易适应导弹、运载火箭、卫星和航天飞机等苛刻运行环境的需要,已成功应用于导弹天线罩、天线窗、承力筒、相机镜筒、卫星束缚展开系统等。基于纤维材料,美国航空航天局正致力于研发用于航天器再循环水处理系统的过滤装置,宇航服生命维持系统以及宇航服反射绝缘层和外防火层等。
+ a Q' k/ j( h
; J: T. T% Q( v3 _9 E! N5 h. z通常,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安全领域的纤维要求具有低密度、高比强、高比模量、耐高温、抗化学腐蚀、低电阻、高热导、低热膨胀和耐化学辐射等特性。关注的纤维种类有主要包括:玻璃纤维、T300 级以上、M 系列、MJ 系列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芳纶Ⅲ)、聚芳酯(Vectran)纤维、耐高温沥青基碳纤维及粘胶基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石英纤维、氮化硼纤维、氧化锆纤维、氧化铝纤维、莫来石纤维、聚酰亚胺(PI)纤维、聚苯硫醚(PPS)纤维、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等。
0 r8 G$ i8 J3 | `9 ]2 V6 ]9 S1 k2 Z' }+ z0 q4 y
航空航天用特种织物具有高维自由度的可设计性,通过改变织物内部结构,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量体设计” 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以满足特殊环境下的使用要求。目前,包括三维机织物、三维编织物、三维针织物、正交非织造织物、针刺和z-pinning 织物等在内的仿形三维织物被认为是提高复合材料强度、抗烧蚀、抗热震和抗蠕变等性能最为有效的方法,同时是实现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一体化设计制造的技术关键,已成为新一代飞行器研制的核心技术和重点发展领域。& a m3 s. F0 x. o0 @
6 }" N5 Y" B3 X' x三维织物
- B0 r/ \4 x( u( N% W6 I$ d$ R, n8 w& D& A
8 |% u, [, q" W+ I# d6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