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
0 a# P5 O- ]2 z5 q) g 序号 | 项目名称 | 作者 | 学校 | 获奖等级 | 27 | 以生为本 专题研讨 多元评价 《纺纱工程》 课堂教学与MOOC双向模式改革与实践 | 谢春萍,杨瑞华,傅佳佳,苏旭中,刘新金,刘基宏,谢爱民 | 江南大学 | 二等奖 | 28 | 基于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群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张蓓蓓,黄燕敏,许星,李正,张茵,李琼舟,李飞跃 | 苏州大学 | 二等奖 | 29 | 工艺美术类非遗嵌入高校“服饰配件设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 郭丽,叶洪光,赵金龙,江学为,何宁 | 武汉纺织大学 | 二等奖 | 30 | 机器人教育在纺织机械行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研究与实践 | 杜玉红,王文涛,赵地,王天琪,杜宇,贠今天,李兰,周超 | 天津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31 | 纺织类高校创业课程群“一核四翼五维”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梅胜军,陈德虎,胡剑锋,彭学兵,张义玲,陆秋萍,李一,王勇能 | 浙江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32 | 基于育人目标重构的服装类核心课程在线开放建设 | 支阿玲,刘丽娴,罗戎蕾,任力,季晓芬 | 浙江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33 | 理工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优势资源挖掘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基于《锦绣中国》课程建设 | 王治东,刘淑慧,周德红,姚卫新,任晓杰,钱文华,曹小玲,于小越,宣蕊,杨晶静 | 东华大学 | 二等奖 | 34 | 纤维新材料教学团队建设及其在材料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创新与实践 | 尹翠玉,肖长发,程博闻,西鹏,陈英波,冯霞,宋俊,丁长坤,金欣,徐乃库,黄庆林 | 天津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35 | 立德树人 创新引领 ——服装设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许星,黄燕敏,张蓓蓓,张茵,戴岗,李琼舟,李飞跃 | 苏州大学 | 二等奖 | 36 | 以本为本、学生中心: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张科静,姬广凯,邵楠,胡海洋,陆嵘,施美华,宋福根,方宝红,宋丽贞,王朝晖 | 东华大学 | 二等奖 | 37 | 基于协同育人的多学科交叉服装产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陶辉,熊兆飞,江学为,张元美,尹俊华,袁大鹏 | 武汉纺织大学 | 二等奖 | 38 |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郭静,宫玉梅,刘元法,于跃,张鸿,拖晓航,赵秒,夏英,管福成,张森,王艳 | 大连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39 | “新纺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郭必裕,张瑜,徐勋倩,张伟,任煜,刘其霞,葛文璇,周开颜,李晓燕,陈雯,汤天培 | 南通大学 | 二等奖 | 40 | 依托111引智基地的国际化高层次交叉学科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王璐,王富军,邹婷,王新厚,张佩华,高晶,关国平,李彦,林婧,覃小红 | 东华大学 | 二等奖 | 41 | 应用型本科服装艺术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刘咏清,王巧,武源,傅菊芬,尹雪峰,任婧媛,翟长林 | 苏州大学 | 二等奖 | 42 | “文教结合、科艺贯通、多元协同”的时尚科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李峻,王宏志,张义红,项文姬,郑嵘,朱达辉,周立亚,顾雯 | 东华大学 | 二等奖 | 43 | 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元美,陶辉,江学为,尹志红,南美灵 | 武汉纺织大学 | 二等奖 | 44 | 产教共融共建时尚设计创拔尖人才 | 胡迅,冯荟,戚孟勇,邹奉元,吕昉,须秋洁 | 浙江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45 | 聚焦文化传承,推进文化育人——中国服装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卞向阳,刘瑜,李甍,周洪雷,王朝晖,李苏琴,张顺爱,王乐,冯鸣阳 | 东华大学 | 二等奖 | 46 | 基于研究型教学方法的《非织造布性能与测试》课程教学实践 | 李素英,张瑜,张伟,颜婷婷,戴家木,张广宇,臧传锋,任煜,付译鋆 | 南通大学 | 二等奖 | 47 | 泛在学习下“慕课-翻转-实训-实践 ” 相耦合的高校创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姚飞,谢觉萍,魏亚平,刘鑫,史容,杨雪,周印东,孙永利 | 天津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48 |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驱动卓越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纺纱工程课程建设 | 崔红,吕立斌,宋孝浜,林洪芹,王春霞,季萍,陆振乾,高大伟,郭岭岭,王玮玲,邱文娟,刘国亮 | 盐城工学院 | 二等奖 | 49 | 基于专业化、特色化针织服装设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 王适,于佐君,王勇,常冬艳,张宁,李文静 | 大连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50 | “六维四阶”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及实践 | 訚珺,江学为,遆亚荣,段蔚静,乔丹,余倩 | 武汉纺织大学 | 二等奖 | 51 | 面向纺织品设计专业学生三维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系列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苏淼,鲁佳亮,张红霞,张爱丹,王雪琴,金子敏,汪阳子,段怡婷 | 浙江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52 | 以个性化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面向纺织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以信息管理专业为例 | 邵景峰,王进富,畅朝霞,王渊,王纯子,雷霞,白晓波 | 西安工程大学 | 二等奖 | 53 | 基于废旧循环再利用背景下的拼布艺术在《纺织品设计艺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 袁金龙,杜兆芳,何银地,方海燕,高山,蒋博,刘娜 | 安徽农业大学 | 二等奖 | 54 | 服装视觉展示系列课程多层次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 王羽佳,李萍,蔡建梅,朱俐,任力,朱伟明,周景 | 浙江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55 | “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在线课程建设与实践 | 谢红,周志鹏,陈晓娜,李艳梅,郑彤,闫兰兰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二等奖 | 56 | 校地协同、产教融合、分类培养:基于产业链的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 郑高杰,周丽娅,李明,林晓芳,严丽丽,卓为玲,蔡涛 | 闽南理工学院 | 二等奖 | 57 | 产业链视角下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为例 | 刘琼,左言文,涂晓明,张继红 | 江西服装学院 | 二等奖 | 58 |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服装项目设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 金莹,林剑,李萍,胡蕾,季晓芬,陈敏之,朱伟明,张康夫,项海燕 | 浙江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59 | 发挥地域性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的产品设计(家纺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任文东,薛刚,刘正阳,费飞,王楠,任戬,王冬梅,杨翠霞,李立,李智健,刘小英,罗丹实 | 大连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60 | 轻工特色高校基于跨校修读课程的翻译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刘婷,刘爱君,朱玉萍,单丽,赵强,周首能 | 大连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61 | 面向独立学院培养新工科纺织人才的纤维类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 | 魏发云,张伟,张瑜,张陈成,丁衬衬,贾维妮,毛庆辉,康卫东,王春梅 | 南通大学 | 二等奖 | 62 | 基于“互联网+”的服装导论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 何崟,王晓云,杨秀丽,单毓馥 | 天津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63 | 纺织院校设计类专业模块化教评体系研究与实践 | 李万军,闫俊,向荣,魏欣,代先军,徐晓艺,吴浩 | 武汉纺织大学 | 二等奖 | 64 | 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下纺织机械类研究生的培养 | 孟婥,孙以泽,陈玉洁,孙志军,张玉井,郗欣甫,徐洋,盛晓伟,李培波 | 东华大学 | 二等奖 | 65 | 高度国际协同环境下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陈宇,丁玮,郭文君,陈丽芳,曲琛,王芫滋,刘晔,Fedrick Wong | 大连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66 | 基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崔荣荣,牛犁,张毅,吴欣,徐亚平,胡霄睿 | 江南大学 | 二等奖 | 67 | 轻纺院校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 | 钱方,杜明,吴海涛,牟光庆,艾春青,林松毅,潘锦锋,张彧,温成荣,唐越,启航,姜淑娟,妥彦峰,刘兆芳 | 大连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68 | 工程认证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三融合、三联动、三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 曲洪建,李艳梅,田丙强,胡红艳,夏蕾,宋晓霞,刘若琳,阮艳雯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二等奖 | 69 | 基于全球化纺织服装产业的时尚管理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赵洪珊,常静,王秋月,马琳,刘娜,郝淑丽,赵萌 | 北京服装学院 | 二等奖 | 70 | 基于“1234”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一流特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黄春岚,闵悦,黄伟,王秀莲,段婷 | 江西服装学院 | 二等奖 | 71 | 基于成果导向的服装工业化生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蒋晓文,刘静伟,冀艳波,齐静,吴龙,于昕辰 | 西安工程大学 | 二等奖 | 72 |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张如全,蔡光明,武继松,李建强,张明,黄菁菁,罗磊,周阳 | 武汉纺织大学 | 二等奖 | 73 | 高职与本科衔接的服装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孙晔,许岩桂,张瑜,马昀,任怀晟,王军,周开颜,李芳 | 南通大学,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74 | 加强多元化实践教学 培养高质量轻化工程应用型人才 | 张瑞萍,李胜臻,陈雯,杨晓红,贾维妮,王海峰,毛庆辉,管永华,欧卫国,张小丽,瞿建刚 | 南通大学,南通现代纺织服装公共实训基地,南通市纤维检验所,南通金仕达超微阻燃材料有限公司 | 二等奖 | 75 | “四纵四横”架构下材料硕士研究生“六元五联”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赵义平,刘海辉,何洋,杨宁,周敬,冯霞,魏文云 | 天津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76 | 基于“工匠精神”,引入三创理念的服饰品设计专业方向教学改革与实践 | 顾小燕,胡蕾,季晓芬,彭慧,刘丽娴,朱寒宇,钱丽霞,曹超婵,周景,祝爱玉 | 浙江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77 | 传承“五爱精神”,打造四位一体文化育人体系,培养‘情、志、行’三有人才 | 朱美芳,戴蓉,李佳耀,袁孟红,丁明利,李炜,张耀鹏,章丹丹,瞿斌,李俊 | 东华大学 | 二等奖 | 78 | 智慧传播 融合创新: 纺织特色工科高校 “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王熙,张荣恺,王晏殊,吕堃,冯丹阳,阮璋琼,车传锋,王志强,唐凌峰,王威 | 天津工业大学,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悦影科技有限公司 | 二等奖 | 79 |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新模式 | 张书钦,刘凤华,王海龙,邓大立,潘磊,王春霞,罗菁 | 中原工学院 | 二等奖 | 80 | 基于地方优势与特色的纺织工程专业联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邢明杰,明津法,田明伟,朱士凤,姜伟,潘福奎,韩光亭 | 青岛大学 | 二等奖 | 81 | 新形势下机械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平台的创新与实践 | 杨建成,赵永立,杨涛,李丹丹,李新荣,袁汝旺,董九志 | 天津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82 | 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大力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郭建生,冯波,林婧,刘嘉炜,张玉泽,王富军,王新厚,顾伯洪,徐广标,俞雯 | 东华大学 | 二等奖 | 83 |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时尚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朱伟明,陈敏之,季晓芬,任力 | 浙江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84 | 服装工程人才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王利君,邹奉元,丁笑君,夏馨,张颖 | 浙江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85 | 校企协同分类培养学生创新与应用 能力的实践环节改革与探索 | 魏春艳,叶方,郑来久,王迎,吕丽华 | 大连工业大学 | 二等奖 | 86 | 以福建地域特色服饰“非遗”为导向的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 陈栩,庄长达,连敏,李永贵,吴洪辉,于小利,严文洁,杨倩,李敏 | 闽江学院,福建省服装创意设计中心 | 二等奖 | 87 |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纺织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刘兆麟,高翼强,姚桂芬,刘君妹,刘海文 | 河北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88 | 专创、科创、产创“三融合”,打造纺织类高校创新创意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 | 陈德虎,陈文兴,盛清,黄黎,蒋科坚,胡琦,彭学兵,张义玲 | 浙江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i# j% P6 o1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