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 近代河北纺织工业的发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5 22: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方沿海 (含河北、夭津、北京、山东)地区靠近渤海湾,近代 纺 织工 业 起步稍晚,1913年棉纺锭仅占全国的0. 100,毛纺锭则占全国5700。到1949年,纺织工业已较为发达,棉纺锭占全国18.300,毛纺锭占全国11.800。天津、青岛两地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主要基地。8 c# e# x  F& C  ^/ j

- b8 N; s  R2 J" g, M9 `# H, V河北省在清代为直隶省,省会在天津。1928年天津划为特别市 , 省会 移 至保定。河北省手工织布业基础雄厚,近代纺织工业则始于20世纪20年代。
, u& C2 i/ I- C+ I
3 @' g2 s% a7 U' Q0 ?0 Q# N. J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 q( z) d; g+ {8 {7 n8 I8 X
河北省,北倚高原,东临渤海,境内山峦迭起,平原展布,地貌复杂,寒暖适中,是我国重要产棉区之一。西北山区和坝上高原,畜牧业比较发达。东北丘陵地带,羊毛、蚕丝和亚麻都有潜在的资源。
, R4 v0 C- {$ x- T. ^1 r
3 i" V9 F; l4 A$ n5 d9 W8 N3 S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 胜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和用丝织品镶边、丝绢衬里的铁恺甲,说明两千年前河北纺织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其后,虽然发展缓慢,但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4 _" v; ^, h# ]8 O2 X" T: ?( T* v% u& y# U( g
14世纪 (即元代以前),河北纺织业以丝、麻为原料,其中又以丝为主。元代后期棉花 开始传入河北。明中叶以后,河北植棉发展迅速,丝织业则普遍衰落。清代,保定府、染城县等地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棉纺织作坊。景州龙华镇的龙华布“洁白细好,比于吴中”。高阳大布也以其耐穿耐用而闻名遐迩。2 [1 H, A3 p1 H: z

" H3 ]# @! t* G6 ~" ^清后期,桑蚕业有所复苏,但多以缀 丝为主,丝织业并无起色。传统的饶阳织绸、深州土绸都歇业失传,仅保定工艺局生产的丝织被、褥面在清末出口,产品曾获银奖,但产量不多。这种情况也反映了近代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特点:大批原料和初级产品廉价输出,而民族工业却发展很慢。河北纺织工业长期停留在小生产的方式,至多是手工、机器并用的工场手工业。河北近代机器纺织工业的出现则是20世纪20年代的事。
8 w6 H4 c) }8 k) {: n4 x
$ U7 C, A  ], }4 h0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5 22: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发展过程) l- N5 S6 Y5 Z! x
(一)手工纺织业改良阶段 (1840-1921年)
# p/ Z" j/ x( S8 A8 z
19世纪90年代以前,河北省约有70%的县都有乡村棉织业,所产之布多属用木机织的窄幅布,即所谓“小粗布”。据统计,1882年达2398万匹。1890年以后,机制棉纱输入,河北的高阳、任邱、清苑、宝低、玉田、安新、肃宁等县开始用机制棉纱代替土线织布。近代机器纺织业出现之前,河北的高阳、完县、宝纸等几个产布中心,仍保持了其独特地位。另外,河北省当时的省会天津,设有直隶工艺总局,各县也设有官办的工艺局,其中多从事织染业。
6 g2 w/ k& v% S# @6 c# R8 ?1.高阳布区
. s% b5 h6 d( y闻名全国的高阳布,其产地范围包括高阳、最县、安新、任邱等县的大部,以及清苑、肃宁、河间的一部。这个区域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包括500多个大小村庄,其中高阳县城是纱、布集散中心,因此在这里产的布叫做“高阳布”。高阳布原是用木机织造的窄幅布,1906年高阳商会创办人张兴汉、杨木森、韩伟卿、李秉照等人集资" V- e5 k0 v$ K+ m9 c- W
向天津日商田村洋行购置织机,试办工厂,此为高阳布改良的先声。高阳布商引进日本织机后曾进行仿制,出现了河北最早的纺织机械制造业,到1926年这种自制的铁制织机达2万余台。新式织机的采用,促进了布业交易的兴旺和高阳布区各村织布业的蓬勃发展。7 ?0 r/ G1 I# y5 A: ^
) R0 t$ b  s1 m  e
高阳布业自清末开始兴起,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30余年间,经历了兴衰的曲 折 变 化 过程。在日伪统治时期曾遭到严重摧残,但由于原料的增加、设备的更新、织造技术的提高,使产品的花色品种得到增加。因此,虽受到时局的影响,仍能存在下去。1928年高阳布区的5个县 (高阳、氢县、安新、清苑、任邱)共有平 面 布 机 2. 16万余台,提花装置210台,高阳布产量达549万匹,占当年全省的1/4,蔚为华北布业中心。$ k  z9 B. Y& e1 h. D1 b9 O( F1 D

" e! K% Z3 b' j) }/ r高阳布区的印染业,包括布匹练漂、染色、整理和印花,也是本行业的组成部分 。 高 阳印染业从1917^1937年的20年间,逐渐从手工染坊进入机器生产。原来的手工染坊可分“蓝缸”和什色染坊两种。1914 -1915年,山西省平定县人开始在高阳开设染坊。因染色的主要染料是靛蓝,专染毛蓝、佛蓝、深蓝、靠色等,当地人称之为“蓝缸”染坊。1916年条格布出现后,染色加工数量和品种扩大,一些高阳人开办的染坊称为什色染坊,加工染布和色线。两种染坊使用的主要生产设备为煮染用的大锅和漂洗用的大缸,一般均采用直接染色法染色,即煮染或品染。随着高阳条格布、色布需要量的增多,手工染坊由10余家发展到60余家。经营得法的后来发展成为大型的机染工厂,如合记、元新、新彰等字号。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蓝缸”始终存有八九家。
7 Z$ y0 Z( u4 H4 R. l" U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5 22: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2.宝坻布区 1 ~- c2 ]2 U: e
宝坻手工织布业之兴起,系受新式织机及洋纱输入的影响。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之后,一切华洋贸易禁例被迫废除,洋纱始进入河北。宝低因是天津通往承德的通道,从天津进口的洋纱得以长驱运入;华北境内自纺的棉纱,宝抵县也便于采购o 191。年宝抵商人曾出资建设新式纱厂(利生纱厂),后因管理不善,在竞争中失败。
. v3 E1 K2 Q# Y8 z9 M) {! O* E2 ?$ @: M
宝抵县的土布也久负盛名,其起源于民国初年。当时城东各村屡遭 水 患 , 城东有一个名叫永善堂的富户以救灾为名出资购置机器和棉纱,散发各户代织,发给工资,限期交货,所产之布运销张家口、古北口、内蒙、东三省,名为“永机布”(因工厂由永善堂所组织),获利丰厚。后来别人争相仿效,土布贸易乃渐活跃。2 X% d9 V+ f# x1 v5 |
* v2 I$ ^# Q* b
高阳和宝抵两个织布区的布商前身均为粮、钱 业 商 人 。他们操纵着原料经营,散机生产,布匹产销各个环节。1913年以后,两地的棉织业逐步向新型布商和新的工业制度过渡。两地的特点是:第一,各就其市场关系而织制不同品种的布匹,前者以仿造洋布行销于黄河流域,而后者则供应热河、绥远一带(今承德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除质量有所改进外,布幅仍是窄幅;第二,高阳布商锐意模仿洋布制造,逐渐发展印染深加工,而宝抵则加工简单,发展不快。高阳 、宝抵两布区之外,20世纪初完县的东不落岗村的布业也很驰名,全村居民165户,其中织布户就有130户。产品主要输往西北各地,1913年达300万匹,时价237万元。6 }/ @4 i4 B- N2 ?; j2 X3 v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5 22: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近代纺织工业兴起阶段 (1922-1949年)& U/ y+ [/ ?, |' u- h4 M  S* P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河北省纺织工业在前一时期 手 工 业 的发展基础上,逐步向近代纺织工业过渡。第一家棉纺织厂是1919年筹建、1922年开工生产的唐山华新纺织厂。稍后是1922年10月投产的石家庄大兴纱厂(今石家庄第七棉纺织厂)。- K& {9 r5 l' ]5 m

1 P' r6 b0 m$ N/ Q唐山华新纺织厂原属官商合办华新纺织有限公司。该公 司 于 19 16年8月经北洋政府农商部批准发照,创办人是当时的财政总长周学熙及其同僚。公司资本初期定为1000万银元,发行股票10万股,官股四成,商股六成。公司原计划在天津、青岛、通县、卫辉、郑州各建一厂,每厂规模各为2万锭,5个厂建成后再向山西、陕西一带发展。1918年初首建天津厂,同年又建青岛厂,分别称为华新一厂、二厂。1919年2月,公司董事会决定通县厂不建,改在唐山建厂,称为华新三厂(卫辉厂为华新四厂,与唐山厂同时兴建)。
" f2 `" ?6 y; ]* ~6 I, z% Y
! a1 m' C/ c7 d) G8 d唐山华新纺织厂先建1. 2万锭,招股 80万元,由公司董事王筱汀 及 财 团 成员、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经理李希明负责筹建。1920年春施工,1922年7月第一批安装的细纱机1. 2万锭试车,11月投产。1923年11月新增1.23万锭, 1924年全部投产。以后又陆续增添织造和漂染工场,至1932年已形成全能厂的规模。1934年又扩建布场,年末共有纱锭2. 65万枚,布机505台。1936年11月,唐山华新纺织厂迫于政局变化和金融危机,把半数股份让给日本东洋纺织公司,规模有所扩大,改由日本人任经理,原任经理周叔嫂辞职。此时该厂名为中日合营,实则沦为日本人在华经营的企业。抗日战争结束后,河北省政府于1945年10月20日派员接收了该厂,变成官商合办的企业。1948年12月唐山解放,12月13日军代表进驻该厂,改为公私合营。当时拥有棉纺锭3. 35万余枚,布机1028台,染槽9对,纳夫妥机1组,漂
  q4 B( \' u6 c白、丝光机各1台,职工1916人,生产能力为年产棉纱1. 3万余件,棉布28. 26万余匹,色布216万米。该厂生产的三松牌棉纱和三燕牌白布、色布行销冀东、天津、北京、东北等地,经久不衰。
' y8 I( K! Q! p1 t/ l  o! `6 J2 u- X9 |# u' O8 c
大兴纺 织 厂 原 名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系湖北楚兴公司于1922年投资兴建。楚兴公司是1912年12月间以武昌德厚荣为代表的商业资本集团所组建。德厚荣通过当时的湖北官钱局总办徐荣廷承租了湖北的布、纱、丝、麻四局。至1919年该公司因受军阀唐春鹏、石星川组织的楚安公司排挤,不得不提前3年把租用的4个厂移交官方,同时筹建新厂,另起炉灶。新厂厂址选定在河北省的石家庄,定名为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兴纱厂,1922年10月5日开工,有纱锭2万余枚。1924年增纱锭4768枚,增布机292台;1926年又增布机100台;1928年增毯机8台;1931年再增布机100台;1932年又增纱锭0. 5万枚。至此,该厂有纱锭3万余枚,布机500台,毯机8台。* |4 v" H7 \) t, s% M9 n' K; w

% e. ?6 J+ W! h) ^8 K1922-1926年,大兴纱厂生产的棉纱 以 10 支为主,占总产量80%。此外,也有少量的16支和20支纱。石家庄附近的栗城、赵县、获鹿、正定等县均产粗绒棉,收花方便,手织户也很发达。于是沿铁路线以北的各县手织户都争相采用该厂的10支棉纱,每月销售700余件(合127吨)。该厂生产的16支纱则自用,织制山鹿牌粗布。稍后,又用20支纱织山鹿牌12磅细布,在华北一直很有名。
* f" Y4 A( `6 ~! v$ V- q6 c0 A7 c8 s7 k$ M! N
民国初年,河北市场上行 销 的 洋 布有英国商人生产的三剑牌、金狗牌、牡丹牌 “竹布”,其特点是漂白加上粉,外观平展光润。后来日本商人在上海生产的12磅龙头细布在河北市场上压倒了英商产品。大兴纱厂的山鹿牌细布就是为赶上海龙头细布而设计的。该产品采取“减经加码”(即减少经纱密度,增加布匹长度,由40码增为42码)的办法,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S# {1 U; i+ V5 g6 p# u
, B) R/ W5 G( I
七七事 变 以 后 ,大兴纱厂被日军接管,有2万纱锭被拆下来作为 “献铁”。抗战胜利后由经济部接管,1946年发还民营,石凤翔任经理。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人民政府接管该厂,决定纱场原地修复,布场迁到桥西七里湾儿庙,毯厂迁到谈家村。至1948年12月,陆续修复安装纱锭1. 12万余枚,并投入运转;布场安装布机72台,于1948年1月投产;毯场安装毯机8台,于同年6月投产。1948年共生产棉纱4719件,棉布3. 13万余匹,棉毯1. 48万余条。1949年11月大兴纱厂发还民营。
& z& Z5 W( J% Z" K' O太行益华和村纱厂是1948年底创办的河北省老解放区第一个机器棉纺厂,有纱锭 4000枚,职工近百人,隶属于太行行署实业公司,1954年5月并入石家庄公私合营大兴纺织厂。
8 l; v' {4 ^0 v+ d; L% L8 Q; z* \8 k4 F8 y5 L
七七事变前,高阳有较大的染整厂14家,其中以合记、恩记、同和、蚊丰4家规模最大。合记工厂创办于1919年,历史悠久,是在手工染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厂从德国引进设备和技术人员,从上海、天津聘请技师,开创了河北省使用机器生产漂染布的历史。抗日战争前,合记工厂生产的三马头牌硫化青布、晴雨牌阴丹士林蓝布以及牧羊牌纳夫妥红布等在当时均属名牌产品,行销本省,远销四川、云南。该厂的阴丹士林蓝布色泽鲜艳,水洗、日晒牢度好,不褪色,曾轰动全国。1945年日本投降,高阳即获得解放,合记工厂改名建华染厂。8 \6 R& J# l' T- A6 S/ r- b/ c; r

+ b. d2 d) [2 V, B: H高阳的印花布发展较迟,最早是1924年由天振生染坊从上海引进的技术。此外,唐山于1920年和1932年分别建立了私营大顺染厂和华新纺织厂染色工场。
  u8 g8 ^8 Z0 g6 U) ^  H* X- t& v
9 |# q8 V" e: d  {  s张家口虽盛产羊毛,但在七七事变前,就已为日本侵略势力 所 控 制 。1937年8月,日军侵占张家口一带后,把羊毛当作军用品,统一收购运往日本和中国被占领大城市加工。日军在张家口只建了两个小毛纺织厂,即公大毛织厂和满蒙毛织厂,生产毛毯、张垣呢等。
7 u9 v# [( `* Q- \# e7 W% D+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5 22: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发展特点0 ]( t/ |; r% H0 `! h* J9 f; @2 C
河北近代纺织 工业 始 于 20世纪20年代,其时京汉、北宁、正太、津浦等铁路均已建成通车,交通便利,只是因河北省省会原在天津,夭津又是出海口,故比较集中在天津发展。以后,由于战乱及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军事侵略,民族工业受到窒息。据1949年的统计,全省仅有近代棉纺织企业3家,纱锭4. 9万枚,布机1108台,年产棉纱25. 2万件、布4230万米。手工棉织业极为发达,长期与动力机器棉纺织业并存,起补充作用。. J$ w% B6 |. a# [+ }: A  e- P
+ n- C6 p/ W4 G" b
至于毛纺织、麻纺织、丝绸纺织、针复制等行业在近代的河北省则微不足道。; S# X" Z: A9 p+ X; o

% K0 Z/ n2 p3 q* m) @2 a  v  e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4-26 18:4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