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德宽(1914-1952年),纺织技术专家。字诏同。江苏镇江人。1933年入南通学院纺织科学习。1937年毕业后,赴英国深造。先在波尔顿纺织学院,后转曼彻斯特工学院攻读,曾获麦克劳伦棉业研究奖金。194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 f) v" w5 {* E, t2 L3 v
# z' B. D* G g: z. H1940年回国后,入诚孚公司设计课任研究员,为公司设计室装配、调试许多实验仪器。同时在诚孚纺织专科学校兼任教师,教授纺织试验和纺织工程等课程。他根据国外技术理论,联系国内实际,编写了《棉纺学》等讲义和教材,并撰写了有关数理统计的讲稿,介绍当时国内少见的随机取样技术,受到学生欢迎。
' ^7 |# U* N' X5 x
8 n; u9 Z, Y: d% n z1942年吕德宽担任申新二厂技师。1943年调任申新五厂工程师。后去重庆,任重庆申新兰麻厂副厂长。- }( G6 p, n6 y5 N# Q7 g; t: h
( T8 @" a0 \7 g
抗战胜利后,经李升伯推荐,吕回沪进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参加接收敌厂。1946年1月起任上海中纺十七厂副厂长。1949年1月任厂长。十七厂的前身是日商裕丰纱厂,生产的龙头细布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声誉。吕到厂后,力主研究吸收龙头技术,留用了较多日籍技术人员,请他们在各种研究班上讲课。除自己经常向他们请教外,还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向日籍专家随班学习配棉、皮辊、空调、浆料化验、阪本布机等方面的技术、管理经验。因此日本人回国后,龙头牌子仍经久不衰。2 l+ Q1 w) D0 d7 q5 G
% M, r( E6 u1 r5 ~同时,吕在过去授课讲义的基础 上 , 结 合中纺十七厂的技术经验,编写出版了 《棉纺工程》,深受纺织界欢迎,前后再版6次。吕还先后在纺织学校及纺建各技训班兼课。1947年中纺公司在十七厂开办原棉研究班,连续3期,1948年下半年起改为工务人员技术进修班混棉组。吕作为厂长和班主任,从聘请教师、安排课程到提供上课和实习场所,给予全力支持,为上海、青岛、天津等地培训了一大批原棉检验和混棉、配棉的技术人员。/ W& O: g1 s- E! N& P* A& e
$ J3 j+ p& C- t) T$ Q3 ]6 V) S' y
解放战争后期,吕在中共外围组织小纺协的影响下,组建技术研究会和裕社 ,同时支持开办工人业余补习夜校,在本厂技术人员和工人中,传播进步思想。上海解放前夕,吕组织安全委员会,参加护厂,在中纺公司进步力量的支持下,较好地保护了工厂资产。
8 x, N8 s9 N. ?) L. M6 ~# Y; E/ f* {2 y- c" S( i3 @0 |1 V
上海解放后,吕留任厂长。他在抢救特大台风灾害、抢修二六轰炸破坏、清点全厂资财等工作中,竭尽全力,帮助工厂渡过多次难关。同时,他还担任中国纺织染工作者协会(中国纺织学会,现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时的名称)主办的纺织技术补习学校教务长,组织技术工人学习理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 p; f' ?6 {5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