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启沅(1834-1903年),丝绸企业家,机器缥丝的创始人。本名如琅,字芷馨。广东南海县人。少时聪颖,酷爱自然科学。后因丧父家贫,随两兄从事农桑。1854年与兄陈启枢去南洋经商,在安南(今越南)西贡堤岸先开设怡昌荫号,主营丝绸;继开设均和栈杂货店、均和昌酱园、裕昌和东京庄、盛其祥谷米行;又承办怡丰押当铺致富,成为知名的华侨富商。! N5 @7 H0 [% s2 s. o Y5 C
, C' ?) X& x; y陈启玩的家乡南海、顺德一带,是中国蚕丝主要产区之一,一年四季都可养蚕,蚕丝产量仅次于浙江。19世纪60-70年代,生丝虽是中国的大宗出口商品,但仍用土法手工缫制,在国际市场上已呈疲软趋势。陈启玩早年在南洋经商之时,曾遍历各埠,对机器缫丝生产颇有研究。1872年他自筹资金,在家乡南海简村,创办中国第一家以民族资本经营、采用机器缫丝的继昌隆缫丝厂。从建厂设计到机器安装,均亲自担任技术指导,并商请广州陈联泰号(五金作坊)协助进行。1873年继昌隆建成投产,就近吸收擅长家庭缫丝的女工,最盛时达800人、原料取自本乡及附近的顺德、三水等地,设备采用自己设计的“机汽大偈”。此机每个“机偈”每日可缫丝四五十斤,一人可抵十多人手工操作,且缫出的丝粗细均匀,色泽光洁,弹性好,售价较土丝高出1/3,畅销欧美。面对产销业务的逐步扩大,陈启沉乃出资自设“昌栈”丝庄于广州,派其子主持外销工作。继“机汽大偈”之后,陈启玩又与其子设计了一种名为“机汽单车”的缫丝小机,功用与大机无异,特点是既可用汽机带动,又可以足踏为动力。由于它适合小本经营,很快便得到推广,使用者数万人。“机汽大偈”和“机汽单车”的出现,是对我国手工缫丝方式的一大改革。从此,缫丝逐渐脱离栽桑养蚕之家,成为独立的加工行业。+ w( V: R6 S6 J
) w- K( U! y7 R! Z1 C s继昌隆缫丝厂投产3年,盈利丰厚,影响日广。各地到厂学艺的达千人,陈启沉均无保留地授以仿制、操作之法。随着南海机器缫丝业的兴起,1881年广州周围地区已有11家机器缫丝厂。到1901年,全省机器缫丝厂达数百家,女工10多万,生丝出口值达4000万两,居全国领先地位。* p5 s; h ` h8 M2 H
3 V9 D0 u, B/ y% o! ~% C
1881年南海蚕茧歉收,手缫土丝上市量锐减,丝织业因缺土丝而停产。作为丝织工人行会组织的锦纶堂,纠集一千多人把一家名叫裕昌厚的机器4丝厂捣毁后,又扬言要砸毁继昌隆。南海知县竟也以“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等为由,禁止裕昌厚复工,勒令继昌隆等几家缫丝厂关闭。陈启沉虽多方疏通,仍无济于事,只得在当年底将继昌隆迁至澳门,改名复和隆。3年后风潮平息,复和隆迁回南海,并对机器设备作了全面更新,定厂名为世昌纶。; c* q, W0 m1 @% S
; h+ v6 d4 s+ \/ p* Z( a' {: t1887年清政府行文确认以陈启沉办缥丝厂为开端的南海等县民办机器缫丝业“属兴利之端”,“仍准照旧开设”。- N& r" N9 ^5 G9 R) |: C: k
陈启玩于 1903 年去世。世昌纶缫丝厂由其子经营,1928年因管理不善而结束。
6 k+ s+ Y' J# G# F; G2 i8 |# e& A. ~# A
陈启沉一生博学多才。他曾于1886年把其数十年中亲手考究得来的种桑养蚕之法,用通俗但语写成《广东蚕桑谱》。此书被乡人广为传抄,竞相效法。1897年又刻版刊行,广泛流传。他的著作还有《理气源》七卷、《周易理数会通》八卷、《陈启沉算学》十三卷等。
. D1 `, V' J( X6 ]4 t) S9 v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