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特色纺织品] 民间绣活:国家级纺织非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4 08: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间绣活(高平绣活)
8 h( e  X1 _/ M4 ]" `7 Z
; x$ y% l- l0 _4 N( x: K; A项目序号:8536 \7 C5 P6 G4 I: w6 Z
项目编号:Ⅶ-77
, @6 I0 S6 O6 @: b9 Q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X8 L5 o! O; s- X) s( y, u
类别:传统美术4 V' y8 l/ O5 ]) F" b: e& b5 ^
所属地区:山西省: U" P4 {4 {  X& j3 O) ]$ B
类型:新增项目* G: l7 Z' Q6 s/ a/ ]3 q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高平市9 Z% V, {) s" x- A
保护单位:高平市文化馆$ p1 p1 t+ d( P. P+ c
5 ]6 }4 I: M1 C2 p: O
民间绣活又名“针绣”、“扎花”、“绣花”,由于多系妇女所为,又习称“女红”。它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运作时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刺缀,使绣迹形成特定的纹样或文字。民间绣活制成品是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礼品和装饰物,它历史悠久,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即流传有“谁家女儿巧,要看针线好”的说法。民间绣活题材广泛,文化内涵丰富,流传地域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四川、北京等地,民间绣活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地域风格。. C7 s* P+ y7 N, l4 [8 U
! {' G" v% P- j' V4 J; X8 T
高平绣活是流行于山西高平一带的民间刺绣艺术,根据相关留存遗物考证,其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中期。高平刺绣分丝线绣和布贴绣两种类型,其中丝线绣有平针绣、打籽绣、盘金绣、披金绣等针法。平针绣表现力最为丰富,打籽绣结实耐磨,盘金绣、披金绣则能产生富丽堂皇的效果。布贴绣是对服装裁剪所剩各色布头加以利用的一种艺术,制作时按照构思将布头剪裁成一定的图形,再堆贴在底面上锁边,完成的绣品朴素大方,色彩艳丽。6 G& h  F. ]1 F; e; Q5 o
5 @- N8 @+ g. z+ F6 q
高平绣活在色彩搭配上颇具地方特色,它惯用黑、蓝、红、紫或淡蓝、金、银等颜色进行搭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体现对立统一关系的配色规律。为增强装饰效果,高平绣活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作品重神采而不求形似,体现出绣制者的艺术匠心和当地民众的审美品位。
! i! A* z4 a  X相关传承人:
9 t2 o* `! ~- d, P2 s+ J2 Q05-2687        赵翠林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77        民间绣活(高平绣活)        山西省高平市. e4 I5 }# E/ q( ^

* s* e3 F" \: `, X* `* }
1 a4 t: j: ?. g2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8: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绣活(麻柳刺绣)
6 q9 F! |  A/ n0 z; y1 _4 g& N; v
' [: f3 o2 ]2 w. \/ Z项目序号:853
% L6 v+ B+ E. x1 `( Y# r项目编号:Ⅶ-77
1 n- a, {& m( R/ X) L( H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C$ K* W, k" c( B6 j% a
类别:传统美术
2 O2 _# R! u/ O& f7 i0 ]% i5 P所属地区:四川省
1 E: H$ ^/ P$ V- b1 U) ?* y# t7 k* a% K类型:新增项目7 X/ V! ~( h3 x$ R  C- T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广元市  I% l' X9 \* `- f) g: [7 U  n
保护单位:广元市朝天区文化馆
# a3 ]! K1 u" W/ u( d; R' t, h$ p) g
麻柳刺绣俗称“扎花”,是流行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一带的民间刺绣艺术。麻柳刺绣与生活习俗关系密切,广元有“谁家女儿巧,要看针线好”的说法,当地的姑娘六七岁就开始学习刺绣,主要是绣制帐帘、枕套、围腰、手巾、花鞋等日常生活用品。过去麻柳刺绣多以黑、白、红三色土布和彩色土线为材料,现在则改用白布或其他纯色布料,绣线也更加多样。麻柳刺绣有“全挑”、“全绣”、“半挑半绣”等多种绣法,绣制时不用底稿,而是通过“数底布的丝线”来确定刺绣图案的大小和位置,这就保证了绣样线条的均匀整齐。麻柳刺绣色彩明艳,题材丰富,内容涉及花鸟兽虫、耕种收割、婚嫁礼仪等许多方面。其构图方式可分为连贯式和分段式两种,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交替使用,都能巧妙组合,洋溢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带有很强的装饰感和鲜明的羌绣特色。( V! U; E) ^+ X+ Z  B% m0 t
+ |  b+ r6 d  B2 E
: O' n# U  o7 I# g2 \3 Q6 n
相关传承人:; O+ H4 b6 z; M
05-2691        张菊花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77        民间绣活(麻柳刺绣)        四川省广元市% _' o( \- P) S5 `3 `: v/ j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8: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绣活(澄城刺绣)/ h4 e# f2 q6 a6 z2 N
/ G0 |" F* \' E9 V; l
项目序号:853
) v- C# {7 L* G& _( x+ y2 U项目编号:Ⅶ-77
) T2 |7 c- \0 R" z3 P* [+ W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 |. E( W! o2 q+ C2 P类别:传统美术) g8 V2 b, R& m1 E  ]1 ], u5 Y
所属地区:陕西省
! U) H9 O: c* Q3 \1 R类型:新增项目) v( a/ b3 e* n- P  d- x; L/ b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澄城县% E! o. f$ m  r2 g/ ]! N
保护单位:澄城县文化馆
4 L! ?1 z4 W% \' [' f$ H# M4 V0 H8 W  Q# i# @- u0 ~+ `
澄城刺绣是流行于陕西省澄城县一带的民间刺绣艺术,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澄城地区,刺绣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同婚丧嫁娶、节庆祭祀等各种民俗活动联系紧密,当地乡村妇女基本都能掌握一定的刺绣技艺。澄城刺绣施针、用线、配色不拘一格,既讲求实用,又富于美感。绣品种类繁多,以枕顶、被面、鞋垫、围裙等生活用品最为常见。澄城刺绣题材广泛,布局密实,纹样简洁大方,色彩明快艳丽,构思充满天真烂漫的想像,流动飞扬中透着沉稳与敦厚,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的讴歌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望。承载着诸多传统文化和生活理念的澄城刺绣生动反映着陕西农民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意识,具有民俗学、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目前,乡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社会习俗的淡化、现代机绣产品的冲击等现实原因导致澄城刺绣出现传承危机,亟待保护抢救。2 |; E7 D  L; c: |7 y' c
2 V+ U. F2 Y9 Q, ], L) }; h) I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8: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绣活(西秦刺绣)$ C: C  L: W7 `  p+ U+ ?

) W" h6 P3 L  e# K  W8 X项目序号:8535 n! c( V7 `7 I/ R. ^- G* e; M* w
项目编号:Ⅶ-778 r6 S% l- S4 f+ M& m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 o4 r3 g$ i4 O' h7 j( Q9 Z类别:传统美术7 J  H. R5 h# h! d! `
所属地区:陕西省* Q+ ~$ s4 u5 P
类型:新增项目5 D+ r, R0 G, l6 w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宝鸡市0 J  N0 q: z+ J
保护单位:宝鸡市群众艺术馆
' N' J) D, |- B3 q. X. D
# R, _' t5 q% W0 H' _0 [" d. t% X$ p西秦刺绣是流行于陕西省宝鸡地区的一种民间刺绣艺术。在宝鸡的西周井姬墓葬中曾发现有刺绣遗迹,可见刺绣在当地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西秦刺绣与宝鸡一带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关系密切,它普遍流传于当地乡村,通过家族、亲戚、邻里等社会关系持续传沿,成为农家妇女必备的一种手工技能。西秦刺绣题材丰富多样,构思奇巧浪漫,造型简洁夸张,色彩明快热烈。其技艺自成体系,有平绣、悬绣和拼缝等各种绣法。作为一种植根于乡土的民间艺术,西秦刺绣中蕴涵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它充分体现着当地农民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以艺术的方式传达出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可以为陕西民俗和地域文化的研究提供鲜活的参考材料。
$ \  O- l, a1 T2 |5 \- h! V% J/ ]1 o; m/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8: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绣活(红安绣活)
$ X  g' h( I$ P% c8 ]4 o6 G9 q4 y5 U3 x$ b: i6 Z
项目序号:853; U( p# B( I% F1 D/ N
项目编号:Ⅶ-77
2 i: Q0 R* f5 D% B9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4 Z$ s, g+ y/ K( r) G类别:传统美术& {3 J+ m7 n& u% w* }" J* J! W
所属地区:湖北省$ H" l4 `( \) f$ b9 ^- T8 `6 e: A
类型:新增项目
( n$ ], X6 F# n6 o% z( J: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红安县6 F% P+ `: Z' R$ ^* H  A& n
保护单位:红安县文化馆
, E  ?0 Z0 O1 Q# L! Y" J4 _: ^) A& h2 q. K% A6 D" c
红安绣活是湖北省红安县一带流行的民间刺绣艺术,其绣品以连袜绣花鞋垫为突出代表。据传红安绣活始于汉代,至明清达于兴盛。在红安,连袜绣花鞋垫既是日常生活用品,又是一种具有特别意义的民俗艺术品,妇女们借它来展示才艺,制成的鞋垫既可作为馈赠礼品。又可作为男女传情的信物。连袜绣花鞋垫的绣制、交流、展示、馈赠等系列活动营造出充满人情味的民俗氛围,使红安绣活最大程度地深入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将鞋垫和袜子结合为一,这是民间智慧的体现,它可以延长棉袜的使用寿命,同时让制作者和使用者产生一种彼此会心的亲切感。红安绣花鞋垫的制作者基本是识字不多的乡村妇女,她们借自由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意和愿望,使红安绣活成为广大乡村民众传情达意的重要媒介。目前,红安绣活的传承发展状况已大不如前,有必要积极倡导,加强保护,让这一优秀民间艺术在当地广大乡村妇女的巧手中生生不息。) L( q% H5 {" X( a% }
相关传承人:
8 ]* E+ |4 D: d: X2 q( S9 b# S05-2689        刘寿仙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77        民间绣活(红安绣活)        湖北省红安县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8: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绣活(阳新布贴)
" e4 {5 H. H! l2 [# G
0 {' J; [# Y! T3 E% g/ l项目序号:853
$ v: S! f! F# W. H4 q项目编号:Ⅶ-77; g+ @3 {, G5 y  v* _* v' ^, {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 B0 w0 h4 N* J+ l4 U类别:传统美术
6 `8 c) \( a9 z所属地区:湖北省
5 U1 T& Q' ]) X5 t% b0 h  o类型:新增项目/ K1 F) v0 l, K" F' v/ r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阳新县3 ^5 f' L  D  ~6 q; }
保护单位:阳新县文化馆! j1 p6 |3 n. \& M3 G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阳新县1 Y# `4 @" O* V3 T0 m+ n

2 ^1 ~) s" w8 I9 I阳新布贴是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一带的民间布艺。作为世代沿袭的乡土手工艺,阳新布贴的起源和沿革没有文字记载可考,根据其婆媳传承的世系来推断,它在当地至少已有两百年的历史。阳新布贴属于民间实用艺术,其工艺和制品应用范围很广。据粗略统计,它有近三十个品种,从童装到嫁衣,从日常穿戴到庙观器物,都不乏布贴制品。阳新布贴多采用黑色或深蓝色的土布为底布,而以鲜艳亮丽的花布在上面贴花,成品具有黑漆点金般的直观效果,色彩和明度对比极其强烈。布贴的构图自由随意,天上人间、山禽水族集于同一画面,表现不求形似,每以夸张变形手法构象写意,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呈现出鲜明的楚文化特征。除此之外,阳新布贴还以细致的刺绣工艺来调和色彩,丰富大块贴布的韵味。以精美考究的刺绣纹样和“遇折回转”、绕边细密的针线做工充分反映出民间艺人的独特匠心。
2 i& Y: r. T8 h. T' z
) A( \6 W! y7 C6 i3 p/ g' h9 e3 n: Z1 y; k: ?
相关传承人:' G( l, n. T# G4 l# E
05-2690        蔡月娥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77        民间绣活(阳新布贴)        湖北省阳新县2 X: {4 n) o8 n+ i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8: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绣活(夏布绣); ]4 P" {4 m! G4 y

: N' b6 W- k7 U项目序号:853
7 @- P# s9 H" U项目编号:Ⅶ-77
. v0 s4 O% r& I1 k' }9 J* s9 d; Q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n. p3 m. f" \+ f  t2 K/ ?( P
类别:传统美术# y6 L( K" V- H  ^, J# C
所属地区:江西省
+ O- Y; V8 ?( P( K; ]5 o: f' n类型:扩展项目$ @* G( b  Q1 l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新余市' t, B! x4 \3 ?' e& m
保护单位:江西渝州绣坊有限公司1 s% Y& n; [0 \- k- A! o' t

7 ]1 b; u' Y$ i3 a1 w" c6 w+ l* k# `0 O/ H6 g5 z: S7 i
夏布绣又称夏布刺绣,质地粗犷古朴、经纬分明,绣面配色淡雅、质感强烈,造型淳朴自然、栩栩如生,感情色彩浓郁,广泛应用于服饰装饰、喜庆婚嫁、生儿育女等方面。造型上,夏布绣有明显的环境地域性、寓意体现出纯净的乡土平民性、象征中的世俗生活理想性、造型风格的自然真实性和布局结构的雅俗共谐性,充分体现了夏绣的厚重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 Y. o) w; J; F  |
2 A6 V  }: l, ?/ ]夏布绣注重线条,弱化色彩,线条的作用在虚实乱针中被大大突出,对色彩的作用相对弱化,在刺绣过程中线条在“虚”与“实”之间十分注重节奏——似虚非虚、似实非实、若隐若现。
# ~7 F+ ]- V. y6 x3 h" W( ?. Y2 X; ?: P9 r% C: {) L, `
相关传承人:
; @) L# \7 j% F, z05-2688        张小红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77        民间绣活(夏布绣)        江西省新余市2 @7 m9 d) x  \) R8 g& D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11-3 16:5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