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5 O6 j% F( X6.纱线在浆槽中浸压次数、穿纱路线、浸没辊形式及其高低位置
8 @2 |- N1 a; W0 K3 }改变纱线在浆槽中浸压次数及穿纱路线,可以改变浆液对纱线的浸透程度和浆纱上浆率。浸压次数增加,浸浆长度增大,浆液对纱线的浸透程度和纱线上浆率也相应提高。长丝上浆率低,一般采用单浸单压或沾浆方式;短纤纱通常以单浸双压方式上浆,压浆力符合前重后轻的原则,上浆率和浆液对纱线的浸透与被覆比较适当;在中压、高压上浆或对上浆率大、浆液浸透程度要求较高的纱线上浆时,可以采用双浸双压,甚至双浸四压方式,以加强浸压效果,压浆力的设计符合前轻后重原则。
, Y- i1 U% |5 O1 _7 E, g3 p穿纱路线确定后,浸没辊的高低位置就决定了纱线的浸浆时间,从而影响纱线的润湿和粘附浆液程度,因此上浆过程中要固定浸没辊高度。' W# N6 P7 f& h) k5 ]3 S5 ]2 G: a
浸没辊形式对浸浆情况有较大影响。花篮式浸没辊是一个空心转笼,转笼与纱线接触面积很小,因此有利于纱线双面浸浆。但是花篮式浸没辊给清洁工作带来不便,并且转动时会搅动浆液引起泡沫。目前较多使用的是实心辊形式的浸没辊,部分浆纱机上以三根实心辊倾斜排列构成纱线的浸浆区域,浸浆效果较好,有利于浆纱机的高速。& V, `* Y4 P' `* X" J
7.浆槽中纱线的张力状况
: L1 s. W1 N- S7 M$ ~浆槽区的纱线负伸长使上浆纱线的张力下降,纤维之间的间隙扩大,显然有利于纱线的浸浆和压浆。, j& Z& |, M0 _0 [, M- @8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