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整、浆、穿] 影响上浆率和浆液浸透与被覆的主要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8 22: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同纤维、不同纱线对上浆率和浆液的浸透与被覆有不同要求。例如,长丝上浆重在浸透,使纤维抱合;毛纱、麻纱上浆侧重被覆,让纱身光洁、毛羽贴伏;棉纱上浆则两者兼顾,其中细特棉纱上浆率高于粗特棉纱。因此,上浆过程中要根据具体上浆对象严格控制上浆率,合理分配浸透和被覆比例。上浆率波动,浸透与被覆比例不当,会对织造产生严重影响。
' X+ K5 |2 e* I. y; m+ w浆纱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因素来控制上浆率和浆液的浸透、被覆程度。, Q  Z& v: P% B$ z! c" x
1.浆液的浓度、黏度和温度 
/ J" f$ I6 K" X, F* t4 O, w% x浆液浓度增大,一般黏度也就增加,黏度增加使挤压区液膜变厚,参与挤压的浆液量增多。如果第二次分配中压浆辊的吸浆能力稳定,那么液膜厚度就基本决定了纱线的上浆率,液膜增厚,上浆率增大。但是从Darcy定律可知:浆液黏度增加,其浸透速度下降,浸透能力削弱,浸透到内部的浆液少而被覆在表面的浆液多。当浆液黏度过大时,会引起上浆率过高,形成表面上浆,纱线弹性下降,减伸率增大,织造时产生落浆和脆断头。同时,浆料消耗量大,上浆成本提高。相反,黏度过小则液膜厚度过小,上浆率过低,并且浸透偏多,被覆过少,其结果为浆纱轻浆起毛,织机开不清梭口,经纱断头增加。浆液温度影响其黏度。温度增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浆液流动性能提高,表现出黏度下降。浆液温度的变化通过黏度的变化对浆纱上浆率和浆液的浸透与被覆程度产生影响。浆液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带来由黏度过低或过高所产生的弊端。对于部分表面存在拒水性物质(油、蜡、脂)的纤维,浆液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浆液对纤维的润湿及粘附,影响上浆率的变化。
/ x) s$ W3 V, F& c( S9 J上述分析表明:上浆过程中要做到浆液定浓、定黏和定温,以控制浆纱上浆率和浆液浸透与被覆程度。2 _/ c' p/ ^5 k, O*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22: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 ?1 w& ?# u( }3 a
2.压浆辊的加压强度 7 G4 J/ Q6 j+ t& S- Z
压浆辊的加压强度就是挤压区内单位面积的平均压力。加压强度提高,则挤压区液膜厚度减小,上浆率下降,浆液浸透增多,被覆减少。过大的加压强度会引起浆纱轻浆起毛;过小,则纱线上浆过重,并且形成表面上浆。
1 |; E5 `! p% K# D6 W0 y9 l  S9 k在传统的单浸双压低浓浆液常压(压浆力小于6kN)上浆时,压浆辊加压强度的工艺设计原则为前重后轻(即第一压浆辊加压强度大、第二压浆辊加压强度小)。这样,在第一压浆辊的挤压区内,由于重压纱线获得良好的浆液浸透;在第二压浆辊的挤压区内,轻压使液膜较厚,以保证压浆后纱线的合理上浆率及表面浆液被覆程度。1 r+ Q* p8 O% Q4 n
用于双浸双压中压(压浆力20~40kN)上浆的浆液浓度和黏度较高,相应的压浆辊加压强度工艺设计原则为前轻后重,逐步加压。高浓度条件下,第二压浆辊加压强度较大,使液膜不致过厚,以免上浆过重。
; e( t# E! V' f6 m;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22: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 [1 t) f+ R# i5 d1 b3.浆纱速度 
+ v: A% X( l4 m9 `/ C) a浆纱速度决定了液膜厚度。浆纱速度对上浆率的影响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速度快,压浆辊加压效果减小,浆液液膜增厚,上浆率高;另一方面速度快,纱线在挤压区中通过的时间短,浆液浸透距离小,浸透量少。两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过快的浆纱速度引起上
# }' L1 M! `. q: x8 t9 c浆率过高,形成表面上浆;而过慢的速度则引起上浆率过低,纱线轻浆起毛。现代化浆纱机都具有高、低速的压浆辊加压力设定功能,高速时压浆辊加压力大,低速时压浆辊加压力小。在速度和压力的综合作用下,液膜厚度和浸透浆量维持不变,于是上浆率、浆液的浸透和被覆程度基本稳定。5 d# s1 R& F- S2 p7 P* r; u
浆纱速度还与挤压前的浸没辊浸浆时间有关。速度快,浸浆时间短,对挤压前的纱线润湿和吸浆不利。/ n# |" ^, H' O% m
因此,上浆过程中应当稳定浆纱速度,并尽量采用压浆辊压浆力自动调节系统。
: e3 I  B) L3 c. X%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22: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 x8 u" i# c6 V- O
4.压浆形式及加压装置 : m9 q4 t/ B# ]8 [
压浆形式有多种,普遍采用多点浸压方式,如双浸双压形式。祖克等浆纱机采用双浸四压形式,即浸没辊能加侧压,强化了浸压效果,且浸没辊受上浆辊的摩擦传动,起到送纱辊的作用,可以减少纱线的湿态伸长。在祖克S432型浆纱机中,由于其侧压点低于浆液液面,使浆纱离开浸没辊的侧压点后再次浸没在浆液中,达到四浸四压目的,提高浆液的渗透和被覆。
; I2 x/ h- s) q1 E; l压浆辊加压装置的形式有杠杆式、弹簧式和气动式。杠杆式和弹簧式需人工调节和控制,所以易产生压浆辊压力不稳定和两端压力不一致等问题,造成上浆不均匀。气动加压装置具有自动调压、调节方便、压浆力稳定、易于实行自动控制等优点而被新型浆纱机广泛采用。
0 O2 {4 W& }9 o. Q6 v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22: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 c5 W  R9 g* `; x% u$ J% E3 I3 E3 x5.压浆辊表面的状态 : k) `) b6 O3 A3 y6 i
传统的压浆辊表面包覆绒毯(或毛毯)和细布。由于包卷操作不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易造成包卷质量不稳定,因此逐步被橡胶压浆辊所替代。橡胶压浆辊外层为具有一定硬度的橡胶层。一种橡胶压辊的表面带有大量微孔,另一种为光面。一般光面橡胶压浆辊作为第一压浆辊,微孔表面橡胶压浆辊作为第二压浆辊。7 C" m+ N0 D: B4 Q. {% F
各种压浆辊都具有吞吐浆液的功能,在挤压区入口吐出浆液,而在挤压区出口吸收浆液。
1 g3 ^( b4 q. `, G( O1 m. ~相对而言,光面橡胶压浆辊的吞吐能力较弱。压浆辊表面细布的新旧和橡胶压浆辊表面微孔状况,决定了挤压区进出口处压浆辊的浆液吞吐能力,特别是出口处第二次浆液分配的吸浆能力。因此,压浆辊表面状态对上浆率和浆液被覆与浸透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 x- Q3 M. K: q  q  k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22: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8 q5 m* h) n& A
6.纱线在浆槽中浸压次数、穿纱路线、浸没辊形式及其高低位置 " h0 r: E) Y* q6 }$ y& [7 g" E& c
改变纱线在浆槽中浸压次数及穿纱路线,可以改变浆液对纱线的浸透程度和浆纱上浆率。浸压次数增加,浸浆长度增大,浆液对纱线的浸透程度和纱线上浆率也相应提高。长丝上浆率低,一般采用单浸单压或沾浆方式;短纤纱通常以单浸双压方式上浆,压浆力符合前重后轻的原则,上浆率和浆液对纱线的浸透与被覆比较适当;在中压、高压上浆或对上浆率大、浆液浸透程度要求较高的纱线上浆时,可以采用双浸双压,甚至双浸四压方式,以加强浸压效果,压浆力的设计符合前轻后重原则。
2 P- j/ k1 t, f$ O& F" [穿纱路线确定后,浸没辊的高低位置就决定了纱线的浸浆时间,从而影响纱线的润湿和粘附浆液程度,因此上浆过程中要固定浸没辊高度。7 m1 ^' j' o. g9 ?
浸没辊形式对浸浆情况有较大影响。花篮式浸没辊是一个空心转笼,转笼与纱线接触面积很小,因此有利于纱线双面浸浆。但是花篮式浸没辊给清洁工作带来不便,并且转动时会搅动浆液引起泡沫。目前较多使用的是实心辊形式的浸没辊,部分浆纱机上以三根实心辊倾斜排列构成纱线的浸浆区域,浸浆效果较好,有利于浆纱机的高速。2 e% M: F" D  R' ?# u1 j9 `" k2 g
7.浆槽中纱线的张力状况 4 y1 A) {  j+ e. n! ^6 p
浆槽区的纱线负伸长使上浆纱线的张力下降,纤维之间的间隙扩大,显然有利于纱线的浸浆和压浆。
: i4 ~; j6 d& b9 m: s# ^% H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1 01:3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