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整、浆、穿] 浆纱工艺设定与调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9 22: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浆纱工艺设定的任务是根据织物品种、浆料性质、设备条件的不同确定正确的上浆工艺路线,实现浆纱工序总的目的和要求。1 @: d" B5 T( `6 Y( b8 N# N
浆纱工艺设定的主要内容有浆料的选用、确定浆液的配方和调浆方法、浆液浓度、浆液黏度和pH值、供浆温度、浆槽浆液温度、浸浆方式、压浆辊加压方式和重量、湿分绞棒根数、烘燥温度、浆纱速度、上浆率、回潮率、总伸长率、墨印长度、织轴卷绕密度和匹数等。
% ]" j) g; X6 i+ C; G( K关于浆料的选用和确定,浆液配方的依据及方法,请在促织网内搜索“浆料”,现将其他有关参数的设定叙述如下。: w5 a( O0 `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2: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 [' g; f) d" p: n8 X0 y: M$ G
1.浆液浓度和黏度7 @/ [( }9 G) g# L% o( w% a0 B4 Z
(1)浆液浓度。上浆率随着浆料的组成、浆液浓度、上浆工艺条件(压浆力、压浆辊表面硬度、上浆速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在同一浆料和上浆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浆液浓度与上浆率成正比例关系。在原纱质量下降、开冷车使用周末剩浆、按照生产需要车速减慢、蒸汽含水量增加等情况下,应适当提高浆液浓度。9 A% k1 P* Q  c* T6 z7 e0 G
(2)浆液黏度。一般情况下,浆液黏度低,则浸透多,粘附在纱线表面的浆液少;而高黏度浆液则相反,纱线的浸透少而表面被覆多。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2: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 M% W6 a( s; E) y: t1 p, l
2.浆液使用时间 
4 w3 b, ]9 c% I4 z) \为了稳定和充分发挥各类淀粉的粘着性能,一般采用小量调浆,用浆时间以不超过2~4h为宜,化学浆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0 Z; h! I0 p! G" k0 W3.上浆温度 
/ ?* i6 E# [8 @上浆温度应根据纤维种类、浆料性质及上浆工艺等参数制定。实际生产中有高温上浆(95℃以上)和低温上浆(60~80℃)两种工艺。一般情况下,对于棉纱无论是采用淀粉浆还是化学浆均以高温上浆为宜。因为棉纤维的表面附有棉蜡,蜡与水的亲和性差,影响纱线吸浆,且棉蜡在80℃以上的温度下才能溶解,故一般宜采用高温上浆;对于涤棉混纺纱高温和低温上浆均可。高温上浆可加强浆液浸透,低温上浆多用于纯PVA合成浆料,一般配方简单,还可以节能,但必须辅以后上蜡措施。粘胶纤维纱在高温湿态下,强力极易下降,故上浆温度应较低。
9 `4 u) |" G9 f8 m/ p  g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2: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 X3 r* O( l" C& e! {. s
4.压浆辊的加压重量和加压方式
: s* G& A5 A) o4 d(1)压浆辊的加压重量。压浆力的大小取决于压浆辊自重和加压重量,一般粗特纱,高经密,强捻纱,压浆力应适当加重;反之,对细特纱可适当减轻。为了浆纱机节能和提高车速,目前已逐渐采用重加压工艺,最大压浆力可达40kN。8 x: M8 |9 ]& o1 _* b$ W& |& A
(2)压浆辊配置。对于双压浆辊压力配制的两种方式前面已叙述,先重后轻和先轻后重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应该指出的是双压浆辊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靠近烘房的压浆辊(即第二只)。从压出回潮率的大小来看,前一种配置方式大于后者。因此,压浆辊配置工艺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而定。
! K. [) o' Y1 o4 h+ W8 y5.浆纱速度 2 n4 Z9 n  A9 z
浆纱速度的确定与上浆品种、设备条件等因素有关,浆纱的速度应在浆纱设备技术条件的速度范围内。通常浆纱机的实际开出速度为35~60m/min。
, q5 d( T6 {) V$ m7 o, m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2: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玫红 于 2015-7-19 22:23 编辑 8 `3 p! ]' P* I
5 N9 V) W) R6 o, H* p1 m
6.上浆率、回潮率和伸长率
+ y4 Q  _+ r) W6 j" V(1)上浆率。上浆率的大小与纱线线密度、织物组织和密度、所用浆料性能和织机类型等因素有关,上浆率的确定要结合长期生产实践经验。
+ j/ P3 z9 ]6 p4 C2 v* l+ P. R
使用有梭织机织制纯棉平纹织物时的上浆率范围
( z% }1 A+ T4 W3 Y/ W/ t5 w5 \
纱线线密度(tex)
  
  
英支
  
  
上浆率(%)
  
  
一般密度织物
  
  
高密度织物
  
  
29
  
  
20
  
  
8~9
  
  
10~11
  
  
19.4
  
  
30
  
  
9~10
  
  
11~12
  
  
14.5
  
  
40
  
  
10~11
  
  
12~13
  
  
11.7
  
  
50
  
  
11~12
  
  
13~14
  
  
9.7
  
  
60
  
  
12~13
  
  
14~15
[/tr]
按织物组织修正上浆率
织物组织 上浆率修正值(%) 织物组织 上浆率修正值(%)- \# i. L. q/ O& r" t
  平纹 100 斜纹(缎纹) 80~86
- l, J% P. [: g8 q9 B$ Q
/ I3 F/ v0 s, R6 ^) s& l7 A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2: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玫红 于 2015-7-19 22:31 编辑 ( ?4 n8 x& w0 c! p/ `$ C
0 ?& w) K0 x& n8 a" G0 f1 [8 ]. o2 B
按纤维种类修正上浆率
纤维种类          上浆率修正值(%)       纤维种类                   上浆率修正值   (%)              
纯棉 100 涤棉、涤粘混纺纱                         115~120
人造短纤纱 60~70 麻混纺纱 115
涤纶短纤纱 120
按织机种类修正上浆率
织机种类 车速(r/min) 上浆率修正值(%) 织机种类 车速(r/min) 上浆率修正值(%)
有梭织机 150~200 100  高速剑杆织机  300以上 120
片梭织机 250~350 115 喷气织机 400以上 120
剑杆织机 200~250 110
上浆率一般以检验退浆结果和按工艺设计允许范围掌握并考核其合格率。. X, Z% h: U% z9 Y% h. M& J
 上浆率工艺设计允许范围
上浆率(%) 6以下 6~10 10以上
允许差异(%) ±0.5 ±0.8 ±1.0
: G, M& p. ~5 m! M- N, X4 K, ~
上浆率的调节,一般通过改变浆液浓度和黏度来加以调节。压浆辊加压重量的改变也小幅度调节上浆率,但加压重量的过大改变将造成浸透和被覆的不恰当分配,故不宜采用。/ W: F) ~7 U" R8 f, L* g. W
7 r% c4 J1 U4 m3 V8 |+ `

# W; ^; Y* z5 L/ [, w; ~
9 ~. M" T! C7 z  L; \1 y5 n. P- a+ m1 e4 m
  , e) Z; E) q4 i% V) G
0 |5 Y' K7 g! S1 t. I$ [! V$ t$ x

) |4 P- ~, m8 u5 c6 V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2: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 T1 M0 ]2 ^* i  l- `
(2)回潮率。回潮率的大小取决于纤维种类、经纬密度、上浆率高低和浆料性能等,回潮率参考范围见表3-11。回潮率要求纵向、横向均匀,波动范围一般掌握在工艺设定值±0.5%为宜。回潮率的调节有“定温变速”和“定速变温”两种方法,目前一般均采用“定温变速”的方法。

, t" f* W& Q, {# D9 A' a" a' t8 a 各种浆纱的回潮率
纱线品种 回潮率(%) 纱线品种 回潮率(%)
棉浆纱 7±0.5 聚酯(100%)浆纱 1.0
粘胶浆纱 10±0.5 聚丙烯腈(100%)浆纱 2.0
涤棉(65/35)混纺浆纱 2~4

+ \& Y( q  a" g% k+ E6 d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2: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5 N/ ]0 n/ p8 Y7 w: O6 X0 d(3)伸长率。经纱在上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量的伸长,伸长率的控制要求越小越好,下表为伸长率参考数据。
) h& z0 o! Y  q( O1 k) Z# z' e

$ h7 H! Z' P( x- ~9 z 伸长率参考数据
纤维种类
伸长率(%)
纤维种类
伸长率(%)
纯棉纱
1.0以下
涤棉混纺纱
0.5以下
棉维混纺纱
1.0以下
纯棉及涤棉股线
0.2以下
粘胶纱
3.5以下

4 Y6 l8 z( Y* c  }

* P0 ?) n2 }- w8 M

4 }' |& E% {9 |8 p# y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22: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r" X9 c- r0 @: Z! L
7.浆纱墨印长度 0 R" X  N" ^* x9 @+ r! ~, a
浆纱墨印长度Lm 可用公式计算:
) i  l+ ~" x8 O% u' B4 @9 FLm = Lp/ n(1-aj)! v. z+ W7 z4 J
式中:Lp———织物的公称联匹长度,m;8 }8 d- E1 y% M) u
n———联匹中的匹数;
: U5 }  w% P5 w" h) i* N9 l& paj———考虑了织物加放长度后的经纱缩率(比织物分析的实际缩率略大)。. _* E( j+ p; Z0 m3 _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4-26 00:5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