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纬开始至打纬结束,经纬纱的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用图的模型说明。在打纬开始之前,纬纱相对经纱的移动阻力可忽略,即打纬阻力R很小,经纱张力Tw等于织物张力Tf。打纬开始以后,随着纬纱向前移动,打纬阻力显著增加。当打纬阻力R大于经纱张力Tw 与织物张力Tf之差时,纬纱将和经纱一起移动,结果经纱被拉伸而产生伸长,经纱张力增加。同时,织物回缩,其张力下降,使经纱和织物的张力差(Tw -Tf)变大。当打纬阻力小于经纱和织物的张力差时(R< Tw -Tf),纬纱将做相对于经纱的移动。
0 h. k8 I) u6 a+ J4 x随着纬纱推向前方,经纬纱间摩擦作用及屈曲程度显著增加,使阻碍纬纱移动的阻力也大为增加。当这个阻力又超过经纱与织物的张力差时,经纱将重新和纬纱一起向织口移动。这种移动又引起经纱张力的增大和织物张力的减小,随后又将出现纬纱相对于经纱的移
" a' q+ z% T, m- m2 H0 o1 Y2 e动。由此可见,在打纬期间,经纬纱线运动的性质是不断变化的,即纬纱和经纱一起移动及纬纱相对于经纱移动是相互交替地进行的。
& I3 {' K0 {$ h( T, o1 d筘座到达最前方以后便向机后移动,在最初阶段,织口是随着钢筘向机后移动的,这种移动直到经纱张力和织物张力相等时为止,然后钢筘便离开织口。在钢筘停止对织口作用后,织口处的纬纱在经纱的压力作用下,便离开已稳定的纬纱向机后方向移动,如图(http://www.cuzhiwang.com/thread-7022-1-1.html)中(b)所示。刚打入的新纬纱移动最大,原织口中第一根纬纱A次之,第二根纬纱B又次之,依此类推。待以后逐次打纬时,这时纬纱将紧密靠拢,逐渐依次过渡为结构基本稳定的织物的一部分。
0 M p3 C" r1 A) X由上述可见,织物的形成并不是将刚纳入梭口的纬纱打向织口后即告完成。而是在织口处一定根数纬纱的范围内,继续发生着因打纬而使纬纱相对移动和经纬纱线相互屈曲的变化,只有在这个范围以外,织物才获得基本确定的结构。也就是说,织物是在织物形成区内逐渐形成的。9 q4 L8 V7 |) B) k' e, B* f
打纬时经纱和纬纱的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