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地方] 灵宝刺绣的风格与技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9 08: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灵宝民间刺绣历经数代人的延绵传续,并不断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灵宝的民间刺绣多属生活实用型。凡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装(以妇女、儿童为主),都以刺绣加以装饰。如衣服的袖口、衣领、裙边、围裙、窗帘、被面、帐沿、幼儿兜肚、童帽、手帕、袜底等等。这类物品,都被各种不同寓意的吉祥纹样所装饰,表现出妇女们对亲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Q' Z2 _8 ~2 b: L
# N' f8 _) g0 x刺绣,河南民间又叫“扎花”,工艺渊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能够使用连环针法,绣出龙凤图纹。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40件绣衣和一幅装饰内棺的铺绒绣锦,其针法之精密无与伦比。到了距今1000多年的宋朝,刺绣技艺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我省的“汴绣”、“洛绣”均名扬天下,并在中原地区的广大农村传播、发展起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8 v1 n9 z2 j; b! r' v  刺绣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男女的衣着服饰、绣花荷包、扇盒、佩饰挂件、新娘的绣衣绣裤、披肩及绣花袜底;幼童的衣帽、布制玩具、虎头鞋等等,样样离不开刺绣,并以精妙的构思,细巧多变的针法,反映出河南妇女的聪明才智,成为精美的艺术品,不仅美化着自己的生活,而且体现出情爱和伟大的母爱。8 ^( E; w% V/ Y! X# g1 c
  在河南的民间刺绣中,以豫西地区灵宝县的民间刺绣最为突出。灵宝妇女,人人心灵手巧,刺绣手艺和剪纸的技能,都是“母女相传,代代传承”。以往,这里的农村姑娘,一般在十三、四岁时,便开始学习刺绣手艺,为自己准备嫁衣和各类绣品。按当地的风俗,男女举办婚礼时,婆家只提供新房,床柜等大件家具,余者全都由娘家陪送。新娘的嫁妆中,除箱柜和被褥外,便全部是新娘的绣品,如披肩衣裙。被面、枕顶、床饰、帐沿、门帘、桌围、椅垫、绣花鞋及各式绣花鞋垫、袜底等等,另外一部分烟布袋、香荷包、钱包、绣花手帕等,则是新媳妇过门后,拜见长辈,接待蚰娌们的见面礼,并以此向公婆和前来贺喜的亲友们,显示自己的心灵手巧,给婆家人留下个好印象。2 L: k# H  d, x7 F
( ?% ?( R- `* {. S5 g- C& m/ M* B$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08: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 g9 |! f1 _- Y6 C8 p6 m" r灵宝民间刺绣的风格9 {6 L# }, |' C3 ~7 ^" t
灵宝民间刺绣历经数代人的延绵传续,并不断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g% r7 h8 u, Q% W9 R: C1 ?
  1、题材丰富多样,作品多属生活实用型
& E& x( d  _( |8 v  凡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装(以妇女、儿童为主),都以刺绣加以装饰。如衣服的袖口、衣领、裙边、围裙、窗帘、被面、帐沿、幼儿兜肚、童帽、手帕、袜底等等。这类物品,都被各种不同寓意的吉祥纹样所装饰,表现出妇女们对亲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 Y$ A) R# j  N) k% G: n  灵宝民间刺绣的图案纹样,一般多采用喜庆、吉利的象征。或是通过字音相同的“谐音”。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渗透着豫西地区的民间风情。如“莲生贵子”、“喜鹊登梅”、“麒麟送子”、“鸳鸯戏水”、“并蒂莲花”、“凤凰戏牡丹”、“鲤鱼穿莲”、“百鸟朝凤”、“狮滚绣球”、“凤戏牡丹”等等。
7 v# t+ V; v0 k2 t  2、传播爱情,表现母爱是作品的主题
, _% I' E: ^7 s+ O: M# B  灵宝又是戏曲艺术之乡,各种民间戏曲如“道情”、河南梆子”,还有“皮影戏”等,深受当地群众所喜爱。因此,民间戏曲、皮影艺术中故事情节,服装、色彩和人物造型,都被直接或间接地移植到民间绣品中。最突出的内容是爱情故事.如“拾玉镯”、“柜中缘”、“粱山伯与祝英台”等,均被姑娘们精心绣制在荷包,枕头顶、门帘、帐沿、被面、床沿上。绣出的男女人物,形象朴实纯真,色彩艳丽明快,寄托着姑娘们对爱情生活、美满婚姻的快乐心情。妇女们给子女们绣制的童帽、兜肚、布老虎、香布袋等,更是倾注了全都的母爱。
! y3 B+ `3 B% {2 \9 \  3、民间刺绣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3 K' `& W8 j: F$ d9 i. t
  民问的风俗习惯给灵宝民间刺绣刨造提供了充分显示妇女勤劳、智慧的机会和条件(婚丧嫁娶和重大节日),过来说,民闻刺绣又给当地的民风、民俗埔承了美好、神秘的色彩。
, f1 t' U) S$ s  在灵宝县,根据不同的节令和时尚,妇女们根据婚姻爱情和子女健康这两件大事,绣制出具有不同内涵、不同内容的绣品和玩具。姑娘出嫁是大喜临门,因此必须是“蓝缎鞋、绣红花.过了门就当家”。新郎、新娘的新房必须要布置得红火、喜庆。又是什么样儿呢?“鸳鸯枕、龙凤帐,红绸子门帘绣风凰”。新娘子的嫁表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有民谣为证:王小姣作新娘,赶绣嫁农忙又忙.一更绣完前大襟,牡丹富贵开胸膛;二更绣完表四角,彩云朵朵飘四方;三更绣完罗衫边,喜鹊登梅送吉祥;四更绣完并蒂莲,夫妻恩爱喜洋洋;五更绣完龙戏凤,比翼双飞是鸳鸯。妇女生育“作满月”也非常隆重。姥姥家要送虎头靴,虎头帽,绣花兜肚,相公帽(都离不开刺绣)。五月“端阳节”是汉民族的重要节日。民谣说:“五月端阳太阳红,做个香袋驱毒虫。”灵宝农村家家户户的大姑娘、小媳妇和巧手婆婆们一齐动手,绣出各式各样儿的“香布袋”,什么“八仙”、“十二生肖”、“孙悟空”、“搬脚娃”、“抱桃娃”,以及“鸡心”、“寿桃”、“佛手”、“蝴蝶”等等。香袋里装满苍术、白芷等芳香药料,既能驱除蚊、蝇毒虫,又香气袭人。姑娘们精心绣制是为了送给情人,作为爱情的信物。母亲们精心绣制,是为了保佑子女们平安、健康。/ J; G5 o& l; B$ K  E0 a9 P. s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08: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 l% h# H6 u. [* }! t灵宝民间刺绣的传统技法
) P; O% v# |% E; c6 G2 \7 m6 h$ L9 J4 A% _# F& G$ Z2 c
灵宝民间刺绣完整地保留和继承了刺绣的传统技法
( X" u& }4 P' E# q+ ?) Z0 K1 m  灵宝民间刺绣代表性的针法是“拉锁子”、“辫子绣”和“打子绣”。除此以外,经常使用的针法还有“包针绣”、“纳纱绣”、“平针”、“盘金”、“补绣一”等等传统技法。
/ j8 s3 V1 y' J* P: [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绷花”和“补绣”技法:" T+ O) a% k$ |, m6 W
  绷花,是以针引单线,廖廖数针作放射状,绣出生动的花朵,虽属辅助技法,但却在绣品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针法,一般多用在布制玩具上,如在威严的虎的额头上和两肋处各绷一朵小花,使凶猛的狮虎露出几分憨态,形象十分逗人喜爱。, V6 f. h6 u4 ]6 ~! N+ \5 b
  “补绣”,在绣品中运用更为广泛。其特点是能使绣出的物品,产生一种浮雕的效果。
" d4 s  i7 j! {0 E  “补绣”又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p9 {, O3 B3 h$ N& d  “填补绣”,其手法类似“叠绣”,是采用布、绸或其它材料剪成所需要的图案,以棉花填入底料中,再用针将图案花边周围锁边绣牢,从而使图案纹样凸起,出现立体的效果。这类绣品多见于儿童兜肚、枕头顶、童帽上;
% B8 C) y0 [, Z- S" W& p5 l/ o  “挖补绣”,技法较为复杂,通常以白色为底,再以黑、青色布剪成所需纹样,用刀刻去图案不需要的部位,并在缕空处衬以鲜艳的各种布料,这种挖补绣法,在黑色纹样中衬托出色彩鲜艳的图案,对比强烈、明快,根出效果。这种绣法多使用在绣制鞋垫、袜底等生活用品中;- A& T' Q- |6 a0 _( I
  “留边叠绣”,此种绣法技法繁杂.其手法是先将剪好的原样一片一片地用布包贴起来,再拼贴到底料上(底料色彩仍以黑青为主),再用各种色彩线,由图案中心向外用平针绣实。绣制时,在纹样的边沿均匀地留出一条细线,白色的轮廓衬托在色彩缤纷的图案底料上显得十分别致。3 C+ P& b8 l& n0 v- F7 ]% j$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2 21:4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