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纺织服饰文化] 中国民间织绣印染,黄钦康,PDF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4 08: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民间织绣印染,黄钦康,PDF。32M
$ H  i" B; r2 R) S6 h 中国民间织绣印染,黄钦康,PDF .png
8 G/ |: a* D& G9 s/ A内容提要& b+ \7 d) x/ T  z
织绣与印染是民间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发生、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艺术根深叶茂。本书从工艺美术的一个侧面,以刺绣、织锦、染缬三大品类为切入点,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陕、甘、晋、豫、鲁、湘、江、浙、川等各省区,以及西北、西南等重点少数民族地区的织绣、印染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系统探讨。就品类的工艺特性、艺术特点、某一典型作品进行介绍,力求图文并茂,以期引导读者进入璀璨、瑰丽的民间艺术殿堂作一次遨游。' g3 i- C" i# o& u' G
本书是一本不乏情趣,可读性强的民间美术读物,对于从事服装、染织、装演、环艺专业的广大设计工作者及业余爱好者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特别是对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促进各地区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3 X! U8 d6 m  E  Q, M9 z* u: s; g4 q9 Z0 ~
目录; v$ u4 m7 S. z3 q9 U
第一部分 刺绣8 c; s9 \. n) S/ J# [; i. A+ `
一、刺绣的历史沿革
( s. c' }# ]* u! w" {0 q二、四大名绣及其它绣种介绍

$ p/ v: [4 y) L+ x1 [(一)苏绣/ ]2 ^3 H1 `8 t$ K& a9 R
(二)湘绣7 X* r4 w9 F3 w; ~$ Y/ r
(三)蜀绣  t: b) G+ H4 u+ u  U8 t
(四)粤绣
# }9 G9 F: ~9 h2 i(五)京绣
8 ^' P$ e; B; Q: n( O(六)汴绣0 ]/ J0 D2 ~4 z8 T0 M2 Y; u
(七)瓯绣
: ?4 G/ [2 O" I2 B9 T! ^3 G(八)戳纱绣; W' k9 v  V# _6 C9 O, I* [  e
三、各地民间刺绣
& a# q0 o: V( U% V% |( O(一)湖北民间刺绣" J% h4 x8 k. i
(二)甘肃民间刺绣) z; ?& f% E. l! ~4 z2 R: i# B
(三)陕西民间刺绣
  _4 K! U- I/ y/ y* ]- B: y(四)山西民间刺绣1 y8 }6 [# H% \8 Q! W
(五)河北民间刺绣
' k8 [8 `8 D8 H& M+ G3 [$ B/ `(六)山东民间刺绣
/ ?" Y" u4 N3 [: s(七)徐州民间刺绣
- o  L: N  }- \/ V; d8 z(八)南通地区民间刺绣# p% |9 h% f$ Z
(九)内蒙古民间刺绣
2 S8 x5 z1 j; y6 R0 {9 R" s  E(十)新疆民间刺绣
, i) a( Z4 O4 ]) l$ t$ l- H(十一)贵州民间刺绣7 D% n  f5 I4 r2 z! V  L. b
(十二)四川挑花
) S# h: s8 k& S0 \1 P(十三)四川羌族挑花
7 T  R  h: u' x; h8 Z  ^  ?(十四)安徽合肥挑花
9 N7 N6 e" u  r2 l' t(十五)陕南挑花; k8 R$ o2 \" @( Q9 U3 w8 T5 y" S
四、其它绣种和花边工艺名词解释
' E# k0 l2 J8 d" k第二部分 织锦、印染

: [& D% z) {! m一、织锦* m4 c" w$ C- J2 X
1.纳石失
7 o9 g" C$ R& `* y- ?2.锦
3 ^, u: U( p- X/ l! B0 j3.织锦缎
2 w! u- d& `: L2 _( v. j0 A4.起绒锦
* W- f8 @. Q# N  X& k/ j8 b5.经锦
. J. f' o; R, Y, H& c& \& C6 f6.绦3 Y) _0 J/ u4 C' ]
7.方孔纱& z1 x8 e7 Z* }* t# b2 c3 H
8.花绮
' I$ s9 U' k3 H& a% f  f9.菱绞罗
2 J' F$ c' W! D* l' p10.古香缎, Y0 l  U) E' \! _# O
11.丝织画片
7 |0 w0 H0 X2 V8 G12.云锦* ]" D5 w8 Q2 X3 b# t5 O
13.蜀锦  }7 k0 D) {" R' ~
14.苏州宋锦
+ X( X' U' D( Q9 l& f15.杭锦2 r9 J) o, B9 Y/ Y5 }7 T
16.荆锦缎" ?4 {+ {! U# e& l
17.傣锦, P9 l; t$ s8 L: J  S! v
18.西兰卡普(土家锦)) `% Q" a6 R8 |3 Y# L& a' W: \
19.广西壮锦% F/ S7 `9 ]; b- r- V: I
20.侗锦. o: X  |. s9 c/ _( h
21.雕花天鹅绒* C" ]5 V* s1 Y; a% C
22.缂丝0 g9 C+ Z" `: [  @. V0 e. R
23.丝织台毯5 T7 U2 A) ^8 x& Y! H
二、印染8 n: J; Z# z4 |* ?3 y* e
1.画缋
$ E  E$ X6 m5 A: u  a, ~2 W2.绞缬: O! d, }7 S& j
3.蜡缬
+ M  K! t* O" x6 T: `9 ^: g& q  j# Z( R4.夹缬
+ E- c  F7 \4 Z; ?+ z- ]/ u5.药斑布
7 Z' I+ W8 _  l; a! @' n2 h. f5 ]6.蓝印花布
: Q8 E5 f+ w( f7 W7.彩印花布' x+ J0 _7 a! r' o  O; n
8.新疆维族印花布. p0 ^- g2 _/ k. h2 ?"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09: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 o: I2 F+ S0 l7 ^! o! j0 t( w/ g
写在前面
" s3 S3 q( |7 Q9 b; h7 B! G; |民间的与非民间的,或者说民间的与专业的本来就 是 相 辅 相成的,是同一文化源头的两种艺术类型。专业与民间的相互渗透、互相借鉴,在艺术尤其在工艺美术中是最普遍、最正常的现象。正是这种文野、雅俗的交流结合、互补互长,才形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工艺文化。
; c+ N0 a6 Z( p6 I) E织 绣 与 印 染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发生、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从民间美术的角度看,它与民俗、民族学、美学诸领域,和民间人体装饰、民间起居、礼仪、节庆、祭祀等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况且民间与非民间艺术是互相交融、交叉发展的,其界线往往又是模糊不清的。因此在研究刺绣、织锦和染撷时,有必要概述“非民间”的总体面貌。
( J$ U: [1 J- B+ A+ i" l此外,民间织绣与印染是个宽泛的大命题,本书也仅限于黄河流域主要省区,其它一些地区如东北各省、西藏、台湾等地都未能深入涉及,这还有赖于热衷此道的同行共同努力,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a. i8 e3 F/ E% r( z
中国是一个文明 古 国 , 也是一个文明大国,有许多文化典籍,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但创造了诸如万里长城、大运河这样光辉的物质文化,也创造了包括汉字、四大发明、岁时节日等等灿烂的精神文化。传统节日、服饰文化是一部活生生的风俗史,至今有不少还为人民大众所信守,在现实生活中显示着活力,牵动着亿万人的心。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整理与开发民间工艺已在我国文化领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我们相信拓宽与整理丰富多彩的民间织绣与印染工艺,除在学术上起着重要作用外,必然为开拓新的衣着服饰、环境艺术、印染、装演、陶瓷等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设计,提供借鉴,从而创造出更具时代风尚的服饰产品、工艺美术作品。这无疑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和生活质量,扩大中华民族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8 Y; |+ h' q- K. G本书力求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既可作同行之间的心得交流,也可 作 为 工 艺美术工作者、设计师、建筑师、画家、美术设计专业(包括纺织丝绸院校的服装设计、美术专业)学生、中等工艺美校学生,以及民间美术爱好者和旅游业导游的工具书和资料参考。9 |: }3 D* E3 N7 a0 B7 N7 l0 Y
本书稿是受“民间美术教育研究会”委托而撰写的民间美术系列教材之一,其 目 的 是 想为设计院校写一个系列的普及性、形象性、资料性的民间美术教材。% R% {* a' R5 V( w& K  X4 A
还应该说明的是,本书部分资料参考了张道一先生主编的《中国 民 间 工 艺》和民间工艺年会的有关论文。撰写过程得到浙江美院顾方松先生、四川美院钟茂兰教授、四川民间工艺学会邓软先生、新疆人民出版社编审谢凯先生的热情支持。同时,参考了《中国美术史纲》(李浴著)、<中国工艺美术史》(龙宗鑫著)、(中国染织史》(田自秉著)、(印染史话》(黄能馥著)、《湘绣史话》(李湘树编著)、《川西挑花》(邓钦)、《蜡染厂史初探》(傅木兰)、《民间美术概论》(杨学芹著)、《柯尔克孜民间图案集》(新疆人民出版社编辑)、《陕南挑花》(黄钦康编著)、《千阳民间美术大观》(武维成 樊志毅 张富生编著),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X, @/ |# d. V1 S& v
因个人水平有限,本书内容难免有错误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u( N' F- b, r
作者
5 E+ e6 r( l6 F$ i% q) Y1997年3月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4-19 00:2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