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大老粗 于 2015-10-24 08:37 编辑
$ T) C5 _5 J+ J0 @8 ~' g/ y$ U+ g* ]
% g9 |- m% ]" ^; V+ O含有非规律性条干不匀型纱疵的纱线,在用乌斯特条干仪进行测试时,条干值明显较差,大多情况下DR值偏高,但在波普图上没有明显的机械波。在进行黑板条干检验时,板面呈雨点状分布,粗细间隔,断续出现,阴影较深,但不是规律板。6 J- ^9 E* f; G- K3 }
非规律性的断续性长粗长细条干纱疵; @- _0 t _1 A( ?/ \& ^
这类纱疵,粗细节长度较长,长度不规律,粗细节间隔,粗细节本身的粗细程度不一致,断续出现。
) s+ p, V7 v/ K# `9 k一、并条原因形成的非规律性的断续性长粗长细条干纱疵+ w; `6 a0 Y* B3 w2 ~
1.特点
2 x9 S: B5 w; y2 G4 ^9 P- r2 G, |粗细节较长,一般在10cm以上,长度不规律,粗细节间隔,断续出现。粗细节出现的次数较多,对布面的影响较大。$ N9 s: @% ?8 q- j
2.产生原因 u% J8 p9 k- o3 R' r k) ~* z
(1)并条集合器毛糙挂花。# h9 o7 |( B9 O! o& n2 F
(2)并条集合器位置没有放到位,位置过高过低、左右不平、出口上抬下沉等,阻碍纱条表面的纤维正常运行变速。
I8 ^* t0 O; _8 Y(3)并条集合器开口与定量不配套,开口过小,卡毛条子。$ h) H Q5 R0 F* S. g r4 d, c
(4)并条导条板开口过宽,与集合器开口不配合,棉条进入集合器时折转。
+ H3 b2 \0 D1 O4 G(5)并条导条板开口方向与集合器开口方向不在同一中心线上,棉条进入集合器时折转。. ~8 v' {: _9 F- n& N( G
(6)并条压力棒毛糙,有棉蜡、油剂等挂花。- o% b* B8 [/ I, K
(7)并条压力棒加压不着实。
0 S0 o) ^# b" \+ j% S/ f* Q(8)并条压力棒左右调节环(调节块)不一致。 }% L, T4 B. v/ T7 u, z
(9)并条牵伸工艺不当,条子中出现夹生的小棉束,造成成纱的长粗节增加。
+ |+ L* R! p2 v: k2 @' y& P(10)并条牵伸工艺不当,条子产生意外伸长,造成成纱的长细节增加。
& Y! A* q" _3 U( }) u6 i# m(11)胶辊工艺压力配置不当,压力过小时不能有效控制纤维的变速。1 X% z( d0 ?& X1 E: h0 J
(12)胶辊加压柱位置偏离胶辊铁壳轴心位置。
8 M/ b4 W# H n: K8 a5 C' e, [. [% M(13)胶辊直径分档不清,更换胶辊时直径差异过大,造成各档胶辊的压力匹配失衡。; l6 w9 A/ y" Y2 \+ A; }
(14)圈条盘底面有棉蜡、油剂或过于粗糙,刮毛条子。
: s# a s: Q, t, k3.防治方法
4 c6 g) i9 ?- F5 y9 R(1)正确使用集合器,保证其合适的位置和开口。0 i- v) m# a5 A8 Q: V. p
(2)经常检查导条板开口,防止走动。
7 |7 Y# ^% P b(3)经常擦洗并条机纱条通道,防止挂花。
1 |6 B& M" q$ ^% f0 D(4)经常检查并条机运转状态,防止隔距走动、齿轮磨灭等造成突发性纱疵。
; r. ]/ v5 Y* }3 R9 W% F(5)经常检查喇叭口、压力棒等牵伸器材的使用,防止过大过小、位置不平整等。
2 \3 N- e. [+ W$ q3 o/ e(6)经常检查胶辊压力状态。* |0 }* b) G$ T* A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