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艺方面的原因/ U7 |, ]) J2 v1 ^, v) D v
(1)自动抓棉机打手速度过低、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过大,小车的下降动程过大,小车的行进速度过慢,抓棉打手运转率过低等。7 e9 F% Q9 r, h* X2 O" v" o
(2)各部位隔距不合理,存在堵塞现象。& ]- F; r3 a& Q; t# Z5 k2 e
(3)配棉器的配棉头调节板运行状态不良,配棉量不均匀;进棉斗的活门开启不灵活,各机台棉箱储棉量不稳定。
$ y D1 G7 ^7 X(4)天平调节装置不灵,平衡杠杆的位置不适当。
# N+ P$ k& g6 `6 k4 ]/ f2 ^(5)清棉机风扇速度不适宜,尘笼与风扇通道的负压过低。
6 K$ e; Z1 m, j) H/ l(6)尘笼吸风量不充足或左右风力不均匀,尘笼表面挂花、网眼堵塞。
; [) {2 K1 e0 I% M5 F(7)紧压罗拉压力过小,有粘卷现象。
& B1 F/ U. d3 J& [(8)车间温湿度控制不合理。: {6 _) [3 S. J5 ]: ^) B
(9)原棉排包不符合要求。
( C( B* h5 r* G, M/ I# f7 `(10)配棉成分不合理,回花、再用棉的使用比例过大。
3 [% e/ E0 J; E0 P* C: @3.操作方面的原因1 H7 j8 v. U2 @6 ~
(1)生头操作不良,造成卷头重叠、起褶皱。
5 _1 `3 ]$ U3 a$ Y' I' E(2)调磅卷未做退卷处理。" A/ g9 M, Q+ G
(3)随手将棉团抛入棉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