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丝] 制丝学(第2版)上、下册,PDF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7 17: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满腹经纶 于 2015-11-7 17:45 编辑
3 k( k# P8 I; G' O  l7 C( C* u4 V/ X4 J
制丝学(第2版)下册,PDF。苏州丝绸工学院、浙江丝绸工学院编。高等纺织院校教材
制丝学(第2版)下册,PDF.png 6 d  o+ B6 \3 X, X6 a5 f: \' m5 E
内容提要
. D/ ^  D" [. G9 ]0 S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蚕茧,茧的干燥、贮藏与茧质评定;混剥选茧,煮茧。下册内容包括缎丝,复摇整理,生丝质量与检验;工艺设计等。
6 l6 n; J+ H2 d8 D6 z, G
书中介绍了家蚕茧、丝的结 性能,蚕茧的千燥和贮藏,系统阐述了制丝工艺过程以及生丝检验、质量分析和工艺设计方法等。
本书是高等纺织院校丝绸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教材,也可供职工大学制丝专业师生和制丝专业科学技术人员阅读参考。1 F* [- O. F" t3 J+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7: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4 \5 O1 I3 u7 H1 s6 ?( b目录
# E0 n. k/ R) f  }1 U* [第五章 缫丝 8
5 o& R, B% i( j. W 第一节 缫丝概述 8) \7 H( |3 G$ l% v  F  h( z: u
  一、缫丝的概念 84 I4 G1 o2 k2 y0 d( j/ y! C8 f, a" }
  二、缫丝的工艺要求 84 Q+ L% }3 S+ Y$ ~
  三、缫丝机 9
3 u% h% v  I& U3 F: f4 e* \0 Z 第二节 索理绪 13
  \: L; f( J7 m  一、索绪 13
6 I& t! `. W, ~  二、理绪 28
6 r6 j0 K8 }3 b% L  三、加茧 410 E& n7 A. G9 U
第三节 茧丝离解 46) x" l$ z& ^# w
  一、解舒张力及其与生丝产质量的关系 463 E+ ~- b; L. ^0 i/ }% \/ N! n
  二、工艺分析 50
0 F! n$ b! H1 F! B- @ 第四节 添绪和接绪 564 O0 N6 ?# s- G+ N  g/ Z( p1 ]
  一、接绪 57
* Q, t; T1 R( y8 u- ~% I$ F  二、生丝纤度控制 60- R# `! N3 m$ X- j$ {4 s
  三、感知器 67
& w% n1 i: F; [  四、探索机构 96; k, u# e8 P2 _5 V6 R6 J
  五、给茧机 106# h" \0 F' }# `- D$ R  B
  六、生丝纤度与质量指标的关系 141
; p7 S7 p* a. h9 p" Y! w9 L8 n# e 第五节 集绪和捻鞘 185
5 o9 a* a- ^1 |2 R  一、集绪器 186- M0 S7 F; r2 Y# y8 Z0 W) E+ E' C
  二、丝鞘 187
6 h6 s( O! A  T$ u! } 第六节 卷绕和干燥 195
, Q& r2 E& S! [3 X  I: M# V  一、生丝卷绕的基本理论 195- I* u& C; e7 w+ i
  二、小{竹(上)或(下)} 203
" z! @# ~# d; u# k9 G1 c  三、络交机构 2072 A1 w  U0 k' Y! l  [$ X8 O4 j5 g0 G
  四、卷绕张力 214/ l- F; s, Q6 e2 X
  五、停{竹(上)或(下)}装置 216: o6 w! r# }( t  C: V. u
  六、干燥装置 2263 L" Q# Q* `6 N' r$ j) U) s
第七节 落绪茧收集、输送和分离 229
' ^, w5 d- `$ |3 T. O  一、落绪茧收集与输送 229: [- O; h3 d: a
  二、落绪茧分离 2314 H, ]8 Z' `4 \
第八节 缫丝工艺管理 243) o! m3 ~  f% d
  一、工艺条件 243
# F) g" s+ q$ D# l, J: `7 O( @; e  二、工艺检测 247
6 d& z; p1 q2 E  三、纤度管理 257
6 a  p+ L# {6 @4 q4 w4 u, s  四、给茧机管理 263- k$ V. ?) Q: A: C" Y" P
  五、丝故障管理 264% m2 B3 N! y7 Z) F# Q0 h
  六、产量和落丝桶数计算 266* P5 }3 \) t2 k
  七、接缫 267+ c( ]/ F2 R# |4 E% h
  八、丝小{竹(上)或(下)}疵点及其防止方法 272* V% D) z% I' P( M2 f
  九、缫剩茧处理 279
9 D2 a4 V# z0 T/ c  N0 ]. I  十、特殊规格生丝的缫制方法 281
, O$ }% ?; v) G  o6 S 第九节 缫丝副产物加工 2828 j7 X$ t2 e( S4 x0 A  W9 k
  一、长吐 283; k" |, n1 G1 E* F7 P4 e$ u+ H+ j
  二、滞头 288! u( d4 @  K/ [
第六章 复摇整理 293% Y7 [1 ?$ v7 p0 K  x
第一节 复摇 2937 V, X; J, I! Y, r' T  {6 g0 \
  一、复摇的目的和要求 2936 d4 d% f) [: G+ D" G, g
  二、小{竹(上)或(下)}丝片平衡 293/ q( M3 J' |/ J$ X$ @) r% ^/ C# I
  三、小{竹(上)或(下)}丝片给湿 296
& |, ?. _# S& M5 c5 V/ K- o  四、复摇机 303- {5 }4 B8 j; r8 j8 \
  五、复摇工艺管理 306
( J2 _0 [. ~* ^: H  六、复摇成筒 314
  e0 m6 w6 n0 q$ _* ^1 z0 ` 第二节 整理 3267 e, I5 ~4 [* N) @- U
  一、编检和大{竹(上)或(下)}丝片平衡 326) j5 [- D" ]9 o9 I2 E
  二、绞丝和称丝 328; K* ?0 Q% y; [) I- h
  三、配色、打包和成件 328
( ~( N4 p. I& U3 }" u) m$ J' h# R第七章 生丝质量与检验 3323 G2 W! U0 o5 d+ ^. K8 o
第一节 生丝质量与检验概述 332
) d; G( N  [* |& @& H  一、织造对生丝质量的要求 332% b9 B; K2 w% y  S6 Q
  二、生丝检验的目的要求、项目和程序 333/ \9 x) a9 S- y' ?1 Y$ g9 d, _
第二节 外观质量 335
2 y! f1 Z- M6 e  一、外观质量的重要性 335
5 Q6 ~7 V! w( j4 l$ Z6 Z' U  二、外观检验 3356 w% h" x7 z6 q1 o
  三、常见疵点丝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340. k- C! s1 ]# I' E; f" f- X; R8 `
第三节 重量检验 348) b- b  d) \' B0 M3 E
  一、检验目的 348, c1 Q7 O8 K% D# _
  二、检验设备 348( t" h- G/ ]3 M4 k$ b' r( ?
  三、检验方法 3485 X, U: ^; C, f
第四节 纤度 352
) K  K) Q1 u6 X# ]$ n' f  一、纤度的重要性 352
" d# N' F9 r! I7 @5 ]& X  F) w- R  二、纤度检验 352
3 p9 b! {. @, c& ?- z2 @  三、纤度疵点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359
' O4 J+ `( R9 l8 j) a 第五节 匀度 364
3 a' x) z" |- ~. ~  @4 f  一、匀度的重要性 364
4 z0 B+ j8 v1 a  二、匀度检验 364- `' R3 b& A8 f1 ?* Z; _
  三、影响匀度因素和提高匀度措施 370
. z0 d$ o; H7 ]* H 第六节 清洁和洁净 376
  x2 ?# q( i5 {% s& D  一、清洁和洁净的重要性 376
' q2 \9 g* s- U' J  b1 `! R+ y  二、清洁和洁净检验 377
* O7 t* L/ u2 U5 j  三、产生原因和提高清洁、洁净的措施 380
& b; s# {7 x1 Q) g2 J9 ^+ Q9 k- n 第七节 切断、强伸力和抱合 388
  o  C2 s9 _0 r! \' g( E" X  一、切断、强伸力和抱合的重要性 388
# u# f% i( n& t  w  二、切断、强伸力和抱合检验 389
9 @& E0 c+ t! \" T# k; n% a5 P% [  三、提高强伸力、减少抱合和切断的措施 395' A* H+ p" c/ q
第八节 茸毛 4029 f1 I6 ?/ j5 }/ |( U/ r
  一、茸毛的重要性 402
9 W4 E4 T9 G& _' i3 r# {* h, }# ?  二、茸毛检验 402
, |& y+ w! s" p+ P9 L' w6 `  三、影响茸毛产生的原因 405
0 W* O" F% u7 \ 第九节 生丝分级 407
9 u0 U. y2 S* S' t5 n0 Q0 i  一、分级的目的 4070 Y0 i+ U$ I' @9 g6 b
  二、分级程序 407# O/ S+ a- p8 E  s& R. T; x
  三、分级方法 407+ E3 v( O; I1 U  B
  四、平均等级的计算 414
# j) ]1 _- q" `0 s( j  五、筒装生丝检验 415' y, a# s% }/ w$ d
第八章 工艺设计 417
4 m, T. |2 a4 t7 N6 E 第一节 工艺设计概述 4172 H9 U) {' I& B: }
  一、工艺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417
+ K/ {2 l, H) X  二、工艺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418
$ ]! [/ N0 z! B 第二节 立缫工艺设计 420
* _7 F/ g9 Y! F1 v 第三节 自动缫工艺设计 449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0 20: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3 C' n; Q2 ?9 ~# Q8 B5 g制丝学(第2版)上册,PDF,11M( B$ \( G' I$ m4 V2 w/ w
U]IV_`6~0KHFVB~1FW26[XT.png 4 h5 j* f0 Z% R
目录, C8 \( h  ?# S7 ?8 U) D$ P$ ^
绪论 97 m# Z# p- v! X8 T/ g% X# }- a
第一章 蚕茧 13
  o9 \6 E) s7 J- L8 ~ 第一节 茧的形成 13
$ I4 l. w2 l$ x$ _; C$ B* e  一、蚕的一般知识 13
0 d3 v6 b: J3 p* J; B  二、茧丝的形成 15
( o" `2 N+ u! u/ ]6 O4 h; D  三、吐丝结茧 18
6 L3 n5 D/ b$ b& }3 F1 Q2 I  四、茧丝的排列形式 19) Y% F$ T3 ^3 `' U% m: s
  五、上蔟条件 21
7 [  ]  D7 i3 b" K& q; T9 Y 第二节 茧的性状 233 R9 ~8 k% r  o5 g: @  b! U
  一、茧的形状和大小 24  `8 g- U. r( ?; q
  二、茧的颜色和光泽 27
) k0 y0 H0 B0 y$ |  三、茧层的缩皱 28- L# g. O9 k* y
  四、茧层的厚薄和松紧 29/ ?5 M+ K8 o- j: k/ x- _8 E% G
  五、茧层的通气性和通水性 31
8 J0 V: x; P& l( e 第三节 茧的工艺性能 33, I9 B- z9 _+ q; b
  一、茧丝长 34
' H+ g- a0 \4 N$ I. K9 S  二、茧丝量 35
* h, W9 a" D! e/ G) M3 E  三、茧丝纤度 40
9 e# v+ P1 F' B1 \# _$ x  `  B  四、茧的解舒 49
0 Y- |; p# e" }# ?9 b  五、茧丝的颣节 55
" m6 a4 Q; V0 ]/ G+ g 第四节 茧丝的结构与特性 58
, e. ?& m' s2 s7 I- U  一、茧丝的结构 58
( e$ \$ C- y* U1 Q# F" G) O  二、茧丝的特性 63
' c. ?, k4 I$ }% }第二章 茧的干燥、贮藏与茧质评定 766 e. b4 C, d' s9 F
第一节 蚕茧的干燥 76
( m* ?6 x, f6 }1 o) c4 I% p  一、烘茧的目的要求 76
4 ~% R$ K/ B* D! ?  二、干燥原理及过程 76( f5 n& d" @! c: i" \
  三、蚕茧干燥规律 79
5 n) g" {& b6 Z  四、影响蚕茧干燥的工艺因素 83
3 X& i2 ?6 Q6 U" t) T3 H( T! e* {  五、蚕茧干燥设备和工艺条件 93. l* i  w. @3 ~0 \- |
  六、茧的处理 107
% [6 u6 c2 t* Y# P! }  七、干燥程度检验 113. Z' q# D/ U0 o4 M4 e# v
第二节 茧的贮藏 116! [, a+ H& q: V2 T( y$ e) x1 ]6 n/ O
  一、贮茧的目的 116( G8 u( O0 a% F8 y+ d1 N' z* ?
  二、茧库的温湿度管理 116
8 ^2 H& {! y4 b0 v  三、贮茧方法和安全检查 119
. X) q+ S4 G; N7 X3 s  四、虫鼠害的预防 120
$ k: x3 m7 Z) o" e4 k9 u 第三节 茧质评定 1213 ?: b2 s4 v" z, w
  一、茧质评定的目的要求 121& k& }1 B$ D0 N/ m( h, F
  二、鲜茧茧质评定 121
) L; D3 H# n8 w, y) v  三、干茧检验分级 125( Y' H8 D3 a; u1 \( x: G
第三章 混、剥、选茧 130" O0 _6 y! l" H- h9 ]0 c" I8 J& _  W
第一节 混茧 130! r4 S% }+ O5 J7 q$ {' I- \
  一、混茧的目的 130
, L4 I6 b+ Q( V- _* X5 J) G% @$ D  二、混茧条件和混茧方法 131$ W/ U' a, w' y  T5 Z$ B% E
  三、混茧比例的计算 135% _4 C" J. e5 E+ g
第二节 剥茧 138
* ]- d9 r" j) v7 \  j( \& t  一、剥茧目的和要求 1381 Z, B0 C9 \  c- {1 m
  二、剥茧工作原理 139
8 Q8 a8 \5 U; O* Q( I0 G  三、剥茧设备 141% R  M3 ?- S* E' m4 k7 \
第三节 选茧 142* s  z( E+ I" b6 b6 f3 L# t+ F
  一、选茧目的和要求 142
: L2 J# g8 r4 L* G0 G" M; k  二、选茧分类 142* {: r& |! G1 O2 {. Z' L# f
  三、选茧设备和方法 1459 Z/ P+ i' W; ~. H4 o6 s6 r
  四、选茧分型 1455 T5 `+ x& ~1 }! M
  五、干茧的输送 150
; n6 M2 v4 e5 P7 @% d* n% \ 第四节 混剥选茧的工艺检查 152' @; f) w) @) _' i1 X9 |# C
第四章 煮茧 153
# J" B! K7 o. ^( @6 N 第一节 煮茧的目的和要求 153+ V; A: I5 z/ X. U; t6 [: o7 D
  一、茧层结构与煮茧质量的关系 153) K: w' c( A$ T
  二、茧层胶着状态与煮茧质量的关系 154, k3 a' l! Y7 ~: K' h' v& J$ Q
  三、煮茧目的和要求 155( r2 [' x9 e' Z* M( C
第二节 煮茧原理 156
4 K. D/ x0 b# I) X- [0 S  一、渗透 156
2 {  V$ c: p0 s' L4 S  二、煮熟 173: X1 Q3 X1 m! N' s7 G2 x
  三、调整和保护 179- s5 l% a% @5 d" L. g
  四、煮茧前处理 1890 F0 [- w( a' w6 ^( R5 |
第三节 煮茧设备 204
2 u: [, k# O) H4 A% @( Y  一、循环式煮茧机 204
3 T- T( e2 k. v9 L) I# r/ o9 k# {  二、真空渗透煮茧机 216: x2 c: |8 E& L5 K/ [) x
  三、煮熟茧自动输送装置 221, e/ K, u0 b4 K0 t
  四、煮茧机附属装置 227
; u7 |- J+ G/ H& `( M 第四节 煮茧工艺管理 236
  N# [' b8 z$ Z6 y; [' `3 v" f  一、煮茧工艺标准 236
' F2 J5 u0 x) q) R" L/ _  二、煮熟茧鉴定和保护 237- X" n0 Q7 s% b/ K7 }- J
  三、适应自动缫的煮茧工艺 242
8 C' Z, Z) }% M' F  四、煮茧弊病的成因及防止方法 245
3 K% _+ i+ K5 \. Y- ?; q  五、煮茧助剂 250
5 x3 U. l) `' g9 y  六、原料与煮茧工艺 253
; _  N2 o" `  X/ K7 ~0 G7 n  七、煮茧生产能力的计算 255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28 14:0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