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字] 绩麻示意图和“成绩”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7 19: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蚕丝很细,单根纤维较长,因而通常无需捻接。葛麻纤维则不同,纤维粗且短,那么要织布或编织就要先纺出细长的纱线。在古代手工纺纱的技术是劈绩技术。劈绩技术的第一个动作是劈,即使用前需要先将葛麻纤维小心地分成细缕(分析一词的来源:http://www.cuzhiwang.com/thread-7956-1-1.html),然后再依次捻接成较长的纤维,这一操作称为绩。
7 \- q9 \! w5 V4 `; ^, {' ]. [% N劈绩技术的第二个动作是绩接。绩接是用葛麻纤维制纱时的一道工序。先把片状的纤维用水浸过,劈分成两头细中间粗的纤维条,并将其一端的绪头,用指甲劈细,分成两绺。把准备与之相接的纤维,与其中的一绺并合捻转,连成一根,最后再把两绺并列,按上述合股之法,先向原来方向捻动,再向反方向回捻,即可接续成纱。或者,也可把甲乙两绪并列排列,将其一端,以手搓之,使成约寸许的Z捻并合,然后再把已经搓捻的绪头折转,与纱身靠拢,按上述合股之法合捻,即可完成。历代葛麻纤维经过接续或合捻成纱后,即可用于织造。这种把葛麻纤维析成缕再连接起来,古称绩麻。绩的过程费时费工,且需要很高的技巧,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成绩”一词即源于此。后来,“成绩”从仅指“绩”麻有“成”,逐渐引伸为在工作或学习等各方面取得成效、成就。' o% z" B& R( `5 {. D8 j
绩麻示意图.png
绩麻示意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2 15: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 @9 @  H+ V0 I& k绩接是专门加工葛麻一类的植物纤维的,是使用葛麻纤维制纱时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在古代的著作里,也有关于这个时期曾经使用过绩接技术的传说。《淮南子·汜论训》:“伯余之始作衣也,緂麻索缕,其成犹网罗”。伯余据说是黄帝的臣,应是新石器时代的人。$ }+ O% K, b; h3 T' [+ z( x
根据仍然残存于近代各地农村的绩麻技术看,当时所用的绩接方法,很可能和后来的一样。也是先把片状的葛麻纤维用水浸过,劈分成两头细中间粗的纤维条,并将其一端的结头,用指甲劈细,分成两路,把准备与之绩接的纤维,与其中的一黯并合捻转,连成一根,最后再把两绺并列,按上述合股之法,先向原来方向捻动,再向反方向回捻,即可接续成纱。或者,也可把甲乙两绪平行排列,将其一端,以手搓之,使成约寸许的Z 捻并合,然后再把已经搓捻的绪头折转,与纱身靠拢,按上述合股之法合捻,即可完成。
; @$ O" `. \, [8 d, }绩接在历代的葛纱和麻纱的纺制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历代的葛纱和麻纱,在绩成后般再经一道通体加捻的过程,即可用于织造。但也有只绩而不再加捻的。二者相比,不加捻的,其强力较低,但也有优点,因为只在接续之处出现捻回,其它地方无捻,呈现扁平状态,可以保持麻纤维原有的硬挺和光泽,织成后有特殊的效应和风格。现在享有较高声誉的浏阳夏布的纱线,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这种只绩而不捻的,在制作上,比加捻的工序少,简而易行。但先决条件是纤维柬须劈得较匀而长,对劈的技术要求较高。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2 15: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绩麻技术由于不需要特殊的工具,故流传很为广阔和久远。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就写到“昼出耘田夜绩麻”。http://www.cuzhiwang.com/thread-602-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4-30 18:4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