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为草本灌木植物,果实如茧,絮纳于衣可御寒冷。棉絮纤维经纺织得布,称棉布。我国最早种植棉花的地域,一为西部的新疆地区;另一为南部的广西、海南地区,后传入内地中原,有一个从西向东、从南向北逐步推广普及的过程。
9 _. R9 P' `1 |, V& W, U% y; [: E+ i; Q早在汉魏时,人们不辨属于灌木类的草棉与属于乔木类的木棉,古籍中常以“吉贝”、“桐花”相称。如《梁书·林邑国传》载:“吉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洁白与苎布不殊,亦染成五色,织为斑布也。”《南史·西域高昌传》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细如纑,名曰白叠子,国人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称:“吉贝木如小桑枝,萼类芙蓉花之心,叶皆细茸,絮长半寸许,宛如柳棉。有黑子数十,南人取其茸絮,以铁筋碾其子,即以手握茸就纺,不烦缉绩,以之为布,最为坚善。”李石《续博物志》卷八载称:“闽中多木棉,植之数千株。采其花纺为布,名吉贝。”以上说明人宋以后,棉花种植已传播到闽粤江南广大地区。据《农桑辑要》和《农书》记载,宋末元初,棉花种植范围迅速扩大,很快遍及全国。在农耕生产中,逐步成为取代葛麻的重要经济作物。6 @4 @. @+ P, p;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