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穆征,ceb、PDF。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清,9M。
: y2 ?5 }: p- G; |5 k内容提要, y1 k: ^( ]6 M0 Q" {) Q8 j' c
《纺织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以新型纺织设备为对象,以纺织工艺流程为主线,内容涵盖新型纺织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等,主要介绍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整经、浆纱、织造等工序中典型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情况。
9 t' r+ q9 i9 z ?9 u. n1 B; n《纺织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纺织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或自学用书。
5 d) {* A ?) x( `9 U* W+ r目录
7 \' ^' }0 h$ F; h4 H/ C# G2 a" n, E* Q第一章 纺织设备机电一体化概述
% `( ]: c, N* H; A/ `' F p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5 K1 b8 ?4 y0 H3 I( [" @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C! E$ |* E+ x
二、机电一体化的内涵' j+ E' B2 ^, l% I/ V# f% U8 \
三、机电一体化的作用% h4 S$ d8 Y( v3 Z9 ~# w* T% w
四、纺织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含义 @3 u( x* R) q; R2 A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关键技术
) }! r1 @" c8 R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 b3 F3 F- S4 X" F1 t+ ^* C- w二、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 W9 ~6 b, O% p' O8 [1 u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概况8 Y( o' I% S4 y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3 ~' y, c# p+ z0 f1 G二、机电一体化向光机电一体化发展
( H" f3 a9 j& X! c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_* s1 J4 |( _
第四节 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趋势; M. v+ E- h/ u. d4 e! Z, U
一、纺织技术的发展历程
3 ?* P& B3 a: F' x二、自动化生产是现代纺织设备的主要特征( o, W9 v7 j( u1 D: ~# k
三、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纺织设备的发展趋势
! r5 J& F3 C O( f- Y, M8 p/ E& |4 X思考题
$ g1 w/ M! c$ {/ T1 N2 Y) j3 b& i第二章 开清棉
3 X0 D3 L: w' Q$ \+ N( ^' W9 Z/ d第一节 开清棉工序概述
1 x$ [1 i# ]& b. C一、开清棉工序的任务( v, q$ N4 M$ z$ M' ]: ?9 m
二、开清棉机械的类型7 E ]* i$ |, U1 g8 s
三、开清棉工序的工艺原则
9 c6 u* x/ F8 Y四、开清棉机械的发展趋势! U8 o9 O: ^& Y5 V) u/ X
第二节 自动抓棉机
2 R9 e" C- E! u8 K5 x一、自动抓棉机的“精细抓棉”
: i/ U% m/ n" ?/ L+ A1 A) G二、自动抓棉机的智能化. r9 f4 Q. t/ ^) b+ T4 J6 `
三、自动抓棉机的自动平整棉包功能 `( k9 R7 k9 X g" V
第三节 多仓混棉机
4 a/ _/ P" X% t9 s; q0 w% H一、FA022型多仓混棉机工作原理
2 g& z ?" s0 j( {二、FA022型多仓混棉机的气动控制系统
9 ~/ V* y3 s. S; ^三、多仓混棉机的控制特点) R2 M8 u5 ]8 F1 T* {8 }6 `9 x
第四节 成卷机的自调匀整% L( S }; G* Y7 q! B/ T9 y" W
一、天平调节装置* F, ~/ b. j3 M' |$ q: m) d
二、机电一体化的自调匀整装置! { @9 D; W9 X) q7 R; B0 l
第五节 开清棉机组的联动控制与在线检测
$ a; z1 E# }) S4 F9 C' U6 R9 l一、开清棉机组的联动控制
0 K' ~& F W5 \( k% o7 U4 B% L二、异性纤维在线检测和清除装置+ r j3 x! A8 T# S4 e
三、原料开松度的在线检测# w1 V/ T2 l( Q8 c) E
四、金属在线检测及排除装置
9 e5 ?9 Q# P$ P$ M五、电子速度继电器防噎装置+ \8 u' O4 Z2 g8 z* M
思考题: H' w5 d6 G; q* g8 k4 Q
第三章 梳棉4 d+ ]8 _; I6 W% E
第一节 梳棉工序概述4 |1 L2 x' @6 K( Q9 A
一、梳棉工序的任务
: Z2 g3 F) _" Y+ V二、梳棉工艺过程及机构7 A4 A: Y: L. w
第二节 梳棉机的自调匀整) i* P9 P4 [% p6 [ o; e+ A
一、梳棉机自调匀整的意义
6 n. Q+ J; T- `% Y二、自调匀整装置的组成
2 O( q, w- V, b三、自调匀整控制系统分类6 @0 b0 {9 [2 X
四、自调匀整的基本原理
q) y9 z5 ]0 o0 `4 \- i五、自调匀整在梳棉机上的应用
# E$ k5 d9 \4 a& E8 _; C: J六、几种国产自调匀整器简介2 _! q* c, d; I2 \% ?. B
第三节 梳棉机的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 w' `/ P( V& W N# Z3 `
一、梳棉机棉结数量在线检测装置
k6 H, G5 p$ @8 t二、电子式盖板隔距在线检测和调节装置9 H6 Z4 X- F" z+ Q) Z- D
三、输出棉条的在线检测) d+ P! O2 { i2 Z& L" j
四、在线磨针装置' F& Y0 S" [6 T( I- t( Z0 U; R4 A
五、落棉感应器TC—WCT和精确除尘刀调节系统PMS
! E" `$ P' r2 J6 T8 J6 ?* [" f+ o第四节 清梳联及其控制系统简介
5 b. u5 O7 T" `/ ~! r一、系统运行特点. N0 x+ ?6 u% m7 ^- `% m/ B
二、均匀连续喂棉控制系统, z2 g8 d7 S3 [) S& d- A& w+ f* b
三、清梳联的集散控制系统简介
9 `7 R( N. _, L- V2 B& w思考题
( P O( U8 V0 Y3 H3 j3 w
4 t& T1 k& A4 U7 v) L4 V3 G& i第四章 并条48 第一节 并条工序概述48. a% r# r, V- z* z8 Q! y8 U
一、并条工序的任务48
7 J, v; x# @% Z二、并条工序的工艺过程487 E5 a3 r2 m$ o
第二节 新型并条机的机电一体化特征495 R/ N; k1 }3 N8 V3 Q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49# E; D6 E. {2 k; @8 S$ V* c; r
二、驱动系统50. j4 B* d+ g% p w
三、检测传感装置51
( j( ~8 x0 _ ^7 I( d四、气动加压装置525 x+ R3 }5 {, v* ~) l6 C+ o/ i! A& F
五、连体式并条机520 [& ~# k" V# M# B5 [. n) s* b* ?5 v
第三节 并条机自动换桶装置53+ S. @: X2 Y$ a9 @3 J) U' @
一、自动换桶机构53
' r' `2 Z; F; N$ ^ g, M5 L1 H二、自动换桶形式54
, N# h* Y3 t) `7 d1 x7 t' o第四节 并条机罗拉隔距的在线控制56
- ]9 w7 y' s( i9 _7 m0 ^8 I一、罗拉隔距的调节装置56: L7 J2 B. Z& U- b: c
二、罗拉隔距控制系统57
9 Q' L6 {+ W p; l2 p9 m2 x6 u第五节 并条机自调匀整57
- ^' F( w& M/ s. c% A: B一、并条机自调匀整的意义57
0 B& V; E! t7 K' J二、并条机自调匀整装置的分类及工作原理57
8 \& S: u4 K$ _# }# w7 r三、USG 型自调匀整装置59% K, P7 S! x, y
四、BYZ型闭环自调匀整装置64
9 m' r0 r5 j7 R( Z思考题65
6 o3 Y) K$ r$ F) N* Q/ e第五章 粗纱66) [1 f( J. |5 D" L7 A
第一节 粗纱工序概述66
# b _: S: Y' G! t m3 b) ?! [一、粗纱工序的任务66# Z! d8 P/ C6 j) b
二、传统粗纱机的工艺过程和主要机构660 M# E/ ^: K( m% u( R! ^+ U
三、传统粗纱机的传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680 W4 S: |& f- O+ B; B" S
第二节 粗纱机的机电一体化69
8 z8 @5 `( B& B& l7 H( S一、简化了机械传动系统69
" u$ ^7 X8 m% t' |. ]; d: u2 p二、控制器和执行器更先进703 `0 K/ }" Y% l! v
三、采用触摸屏人机界面使操作更方便71
! X5 m) O0 P3 o! I3 E四、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使更换品种十分方便71$ Z z/ |& u+ b( x) B
五、自动控制最佳卷绕张力71( |3 I( o/ ]; r: L
六、多电动机分部传动使防细节功能更可靠73
) j- S$ t- Q) o8 F& g3 w七、精密机械技术实现高速纺纱741 A$ O R" Y+ P: n$ s
八、定长和定位自停与全自动集体落纱74' n6 i8 d3 z% G5 S( t
九、计算机控制保证恒离心力纺纱75. `/ l4 ?3 L/ ]2 q; S
十、CCD 摄像传感器在纺织上的应用753 R1 e" G, q/ ~4 `- G
第三节 粗纱机电气控制系统77 ]9 Z; B/ ], b: D3 I% n
思考题78+ D* b$ @9 d a: m# U
第六章 细纱79
: x# H1 V/ _+ ^' a+ {. _第一节 细纱工序概述79
0 M5 l# P3 l4 E& P" `& S一、细纱工序的任务79* W, c! ~" z3 J
二、细纱机的工艺过程798 y! e/ u# [: p% o: I5 j1 Y
第二节 细纱机的机电一体化80
1 u, p9 L6 W( N" @, k一、控制器80
W8 i2 R- _& \. |4 i二、传感器及检测仪器83
% |( E& q* l; m# \三、动力装置84
6 n1 u3 x8 y% g6 g% }四、执行装置86
/ d6 k- S/ |6 H五、机械部分874 Q0 L: f1 h% ?* d2 x
第三节 纺纱张力测试系统88# Z b, _' ^1 R7 z! Z! m+ G+ Q2 \
一、张力测试原理88
, M3 e+ C( p j6 \% N( \二、主要仪器测试原理88
3 W* Y1 y' F0 }: F( W: H第四节 自动落纱程控系统91
% F" S" ?0 Y9 X+ ?一、自动落纱管架系统918 J5 g, D8 N% Y8 C* S# J
二、空管摆放装置94- z2 f. O g) i" S2 g1 y* @
三、定位送管钢带的传送94
" c7 ]( H. _+ y' s0 O, Q x9 X1 r7 D四、自动落纱控制程序95
* y7 Q, k9 P; j思考题96
& G' `* @# v: Q& n第七章 络筒97) f' S3 D, d: ?! O W0 C+ k
第一节 络筒工序概述97
" z# A& b* `$ `" k5 R6 @一、络筒工序的目的和要求97. [5 s; y2 [% j( B: e2 U* P
二、自动络筒机的工艺流程974 f* u7 P" [1 g6 q
三、自动络筒机的分类98
, \: \& R2 Q5 F" p4 l四、自动络筒机的发展趋势98; e: r# l2 w2 Y: Z; J
第二节 电子清纱器996 b5 y: h1 o; S& ~. w! m8 o
一、光电式电子清纱器99
1 N i; t: W s1 N; D/ U二、电容式电子清纱器102
2 ^4 V* S$ a4 u. W _; r三、两种电子清纱器检测方式的比较分析104
" `' v" ^* ?9 F" Z4 c四、电子清纱器的计算机控制106* X7 }! ~6 U! `' t# a6 i
五、电子清纱器的纱疵分级和清纱特性线107
- G0 F/ ]' t( X: r" G第三节 电子式定长108
{6 I5 |0 j/ e$ O: h一、电子式定长装置的功能108
: q3 z8 r: q. J二、电子式定长装置的工作原理1084 k4 Q" }" k9 I1 v8 \
第四节 断纱自停111
2 z1 h7 O# j" G一、断纱自停系统111
. E4 ^! m8 o# B0 h6 O+ D3 Q' h二、气压刹车系统112
$ }: Q0 n5 q. z4 j* e/ N) r4 _第五节 张力控制系统112
6 m c1 ^, `4 |" V+ K8 G4 C8 o. H9 e一、影响退绕张力的因素113- F/ @" x" m1 c; h- N! ]1 e+ C
二、均匀纱线退绕张力的措施113
6 r+ Y$ u# O1 v g/ b8 ~: I三、纱线张力匀整装置115
9 s2 z! y; Z2 Y V: F, m4 W第六节 电子防叠装置118
7 s0 c, p: [+ M) J4 ~: ?7 T9 R一、重叠筒子的产生与危害118. z* a0 ?- ]: U" [& A1 t
二、防叠措施1190 j# `9 D8 J) Q5 h6 Y
三、电子防叠装置119
3 `5 @; \6 _; q& g2 c第七节 自动络筒机的控制121
$ \2 d# g) |. ]+ |9 }2 X一、自动络筒机的主传动122
7 U$ F; X0 o9 c) k二、整机控制部分122
: Q; a* B3 r! }三、单锭控制部分123
0 b2 D/ ~9 o. ~3 R& U; d四、计算机监控系统124
- m2 b( P0 \/ B7 K$ e7 B- m4 A. i五、锭位计算机125
/ D8 h5 i2 ]# X' ^思考题127) ~% }/ x8 w% q3 y% D8 L" ~
第八章 整经129 M) i. h4 a% g9 |* v
第一节 整经工序概述129+ ?3 t! U, @+ a5 A! G4 E
一、分批整经1291 X: [4 A7 d) z0 j k1 s
二、分条整经130$ k8 W9 }& a1 L. P) U
三、新型整经机的特点130
6 c5 b5 p* [+ v7 |$ o4 b L0 n第二节 整经机的机电联合控制132. p M; F* s! ^5 u4 x
一、整经机的液压传动系统132
5 a2 x! w) N5 Q% z. _二、直流电动机可控硅无级调速137% n) m) h4 h( O6 u m$ \, f
三、经轴顶紧与升降139
6 Q- I9 P4 ]- S1 P3 j2 I# T第三节 断经自停141
5 e( U9 R2 c' S一、接触式断头自停装置141
0 a' G; X0 k; q5 i8 F/ \! Q: B二、光电式断头自停装置142
; {- ^- ^6 S( W2 \5 Y# \三、电子式断头自停装置1435 O& J7 m" L4 h) `+ H: j/ h
第四节 张力控制144
# Z8 v' _" i) \% t一、电磁阻尼式张力装置144$ c4 N4 v- |( A5 `& B4 t( Y
二、长丝整经机电子式张力装置1453 Q' B% V" F% ]4 X$ D' a* h6 ^& ?
第五节 分条整经机的 PLC 控制系统145
7 d; e! A% ~) V$ g! b! X& Y一、分条整经机简介145* U5 H" Y* }$ e. E' U
二、PLC 在分条整经机上的应用146
2 ~9 D5 m) D$ N, j0 P思考题148* `/ \8 m7 K* m( _) J8 O
第九章 浆纱149
8 y$ ]+ G% j+ ^+ Q, S第一节 浆纱工序概述149
9 H; P' I) B6 e( \& h( S: Z一、浆纱的目的149
8 @) Y* \& ?, U二、浆纱机分类149' ?- u- [% f3 Q& k X* Y% e/ H' L. L
三、浆纱机工艺流程1507 X- w8 ` O3 {7 q1 \6 n, d
第二节 浆纱机传动系统的自动控制150
# r7 t$ Z7 b/ n9 Q一、传动系统150! q* P2 c X9 j$ ?
二、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简介1523 [" t {5 f5 ^9 ^0 Q; {& J
三、浆纱机常用的几种电磁离合器1544 y' T+ }8 T/ R
第三节 控制浆纱质量的机电一体化157% `( A9 i4 b* A R1 Y; ~4 X7 J& K$ @
一、温度的自动控制157. ~! g" Q* |! d: P) \$ s( y
二、上浆率的自动控制157
_2 a3 \8 l. j; h$ E) M/ V三、浆纱回潮率的自动控制1584 h; U% S$ S1 x! p9 v ~: c( N
四、浆液液位的自动控制158
0 R8 d( m: K4 _! |! }第四节 经纱张力的控制159
/ N' b% X1 }1 Q6 m0 W0 i+ S5 A% |一、浆纱机上经纱张力的分布规律159
% S! G$ @* g. j+ H0 a$ \二、退绕区张力控制装置160
4 T, B) ~( B6 d7 q# o三、卷绕区张力控制装置162
) k. w* y; V! n. M4 z: E思考题164# I7 u- K/ M, x! |. p7 m- f# H: ^
第十章 织造1654 ?0 u9 f, I5 `: @- t
第一节 织机概述165
( O j! C) K# u- P7 s8 Q6 Q一、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65
4 d2 K2 ~$ d( F* K# V# Z二、织机的五大运动166; m3 b) Y3 ?; C" F! t/ }
三、织机五大运动的同步配合关系166
- k b" R" K% h% _ D+ V四、织机的技术发展167
8 d/ Q# {6 W5 K' b) U" u5 O) d& W第二节 电子开口1680 W: b( P l( ]2 ]" B. T
一、电子多臂168( U) [% h; r8 W1 a( _! m; _# y
二、电子提花174
0 u; F9 ~: N4 d' b8 U! a三、伺服电动机直接驱动综框的电子开口177! m4 Z. p" a) y, ^$ l% N
第三节 电子送经177
, w! Z1 v1 N P2 m/ Z一、电子送经技术综述177; }3 I& A% U" j q, w
二、经纱张力检测装置1798 ?+ ~; N" Z5 [2 C7 h
三、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183
% M4 d+ O+ l% o+ r' T5 b `9 X. O+ e6 y四、织轴驱动装置185; r9 i. R9 @0 s$ _$ F# V& m& I- ]
五、几种积极式送经机构的比较186. q9 `9 p" J7 I9 i P
第四节 电子卷取188
( U& e8 l+ F( L }一、电子卷取机构的优点188
( H2 j% v- L5 u9 L2 I6 w) O/ W4 X二、电子卷取机构的工作原理188. n* X4 k$ J- p8 _2 a' F0 R& Z
三、电子卷取机构的控制原理189) j5 Z( K! B$ d$ R- o+ E
四、采用电子卷取机构织造的产品开发189, l& p9 {$ r$ d+ h
五、织机停车稀密路分析和消除方法1907 s9 f+ [! ^, _8 g9 H4 S
思考题192. Y9 z% Z+ T4 x! P2 X
第十一章 织机的传动与电气控制193
7 e0 t: G/ Q/ k: n第一节 织机的启动和制动系统1937 p& Q. x: `/ r6 f* ?
一、有梭织机的启动和制动193% Z" A; N( H7 _0 ?
二、无梭织机的启动和制动195
, [8 H' O; J! V o7 m: [第二节 剑杆织机197
# A4 L3 d# j% [9 u* r4 W' K) [一、剑杆织机的发展概况1978 Z* B& Y* A3 ]4 A$ B( a
二、剑杆织机的传动197, J, I/ U6 F/ l7 G: w/ k. j
三、剑杆织机剑头飞行的监控199
. e7 A$ U; K/ l$ ?1 h四、剑杆织机的电控系统200" _+ D& i$ w3 y/ n0 T; a7 x. n- S
五、典型剑杆织机的电控系统2013 ~' B# l) M9 c5 g' W- h7 ]
第三节 喷气织机205" D- [2 |( I2 ^4 r: ~8 ?2 O
一、喷气引纬简介2050 o0 }( g9 w2 ~0 v6 R* V% I; \: g: [
二、喷气织机的气路工作原理208$ r1 m U+ c$ n' x4 W' N# U. M
三、喷气织机的传动系统209 - n3 y- M5 t; h. q
四、喷气织机的检测与控制系统210
; R* K& B2 ] L4 Q: M: v五、喷气织机的技术进步214% }; ?3 `+ S1 A1 s+ a4 e) E
第四节 片梭织机216$ }. t/ P3 M e/ k. y6 k2 J
一、片梭织机的特点216
4 |; u7 S }# f! P4 R6 L8 k! ?二、片梭引纬过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216; w% b5 Y* S" O7 P: W2 p$ V! z
第五节 喷水织机221
0 N: C: \6 b2 Q一、喷水织机的引纬系统222
2 m9 p4 T/ W/ H' z/ O f2 V二、喷水织机的传动系统223
2 ?7 Q. K, A$ N: R0 Q! n三、喷水织机的电控系统2246 s$ v) g4 x3 V" R& J# U* n6 h
四、纬丝检测装置226
1 L$ a& v! T; \, D思考题228) |) j/ o4 j6 H6 B1 m
参考文献22( F- Y' z8 O& Y* M9 i( C3 `# s
0 N" E% k# i( S" I, Z
* Z1 ?* U6 m6 ~; N6 X
+ p1 n0 ^. |( b/ |: d! \- j; R& J! G% w6 m5 B3 H0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