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芊 于 2014-7-2 20:49 编辑 . J& v6 N3 t1 P2 Z/ n! z
( L2 v: Q6 Q2 l- G8 ?纺织类世界级非遗:云锦 V7 f& ]. S1 Y! Q6 C4 E. l, F4 H
7 j, z% s# ]6 c一、产生地区
5 a5 M0 o! c7 S8 _- n3 N8 j; t江苏南京
( A& \3 ?- ^5 D( m6 \7 {二、艺术特色
2 k1 C3 e- e2 V3 v3 B j4 a1 ]& a南京云锦的诞生应归功苏州的缂丝,它实际是苏州缂丝衍生出来的附属品。南京云锦工艺独特,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5~6厘米,这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云锦主要特点是逐花异色,通经断纬,挖花盘织,从云锦的不同角度观察,绣品上花卉的色彩也不同。由于被用于皇家服饰,所以云锦在织造中往往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云锦是用金线、银线、铜线及长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织造的,比如皇家云锦绣品上的绿色是用孔雀羽毛织就的,每个云锦的纹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如果要织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000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给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苦。 5 J! m M/ p7 s& g$ U# i
三、发展现状 ; T5 a Q$ j! D) s
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作为南京云锦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机构,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珍贵资料,资助传承人授徒传艺、深化恢复传统技艺科学研究和推广宣传等工作,为云锦传统织造技艺得以有效保护和有序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9 P" \0 b d" F- B5 a5 U& j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同意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云锦传习基地”,并将为“云锦传习基地”的相关工作提供学术支持。 9 O1 Z% X0 v$ f" x/ w, |/ C
南京云锦博物馆主要展示以南京云锦为代表的中国民族织锦艺术。云锦博物馆的一楼是云锦产品售卖区,二楼是各种织机的模型以及云锦织造工艺的实体展现。
0 y- p7 O) d' A4 z7 t7 K江宁织造府博物馆,2009年建造,2013年5月对外开放,内有云锦工艺和实物展示。
8 c, c" M: w# }% q. o四、传承人现状 周双喜,1955年生,江苏南京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3年参加工作,师从建国前云锦织造老艺人,技艺精湛,作品受到世人好评。1978年开始参加定陵博物馆复制任务。1983年起,主要负责古代丝绸文物的研究与复制工作。2005年起,再次担任南京云锦研究所北京定陵及故宫博物院丝织文物复制项目负责人。周双喜参与复制的明代万历皇帝妆花缎龙袍料(1074袍)荣获第六届江苏省轻工优秀新品奖和2002年“华艺杯”铜奖;罗地妆花大龙获江苏省技艺成就奖。2011年参与制造的“万寿中华”被评为南京市十大文化精品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07年,参与大型书籍《山水城林》的撰稿工作,参与编写了大型画册《中国南京云锦》以及《南京云锦企业标准》,制定编写了云锦织造工序工艺规程和操作规范。: R" e% G" |. [' C7 L
; j" r: u* u) x0 [4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