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麻纺纱、织造与产品开发》,严伟,李崇丽,吕明科,ceb、PDF。纺织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电子目录,高清,2.1M。
3 C' _8 U8 S9 x$ D' t2 a内容提要9 i V4 n% b, j: x3 a' R
《亚麻纺纱、织造与产品开发》主要介绍了亚麻纤维从原料到纺纱、织造各个工序的全部过程,内容包括亚麻的起源,种植区域的划分,纺纱、织造的基本知识,生产各工序的设备,工艺计算和生产管理知识及国内亚麻纺织品开放的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等。
' r4 o. k# u8 J1 _《亚麻纺纱、织造与产品开发》可供亚麻纺纱与织造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中等专业学校、技校、职业高中等作为教学参考书。
6 K6 o: t: P. S, p9 _目录
! |+ U, y5 O2 F* z, c" @/ G6 s第一章 绪论 (2)
: s- `2 ~ |1 F第一节 亚麻的起源与发展 (3)
; i) U. {# t) ~第二节 亚麻纺织设备概况 (4)
2 Y' G% A( U3 p u6 ^0 ?% ]/ h6 r第三节 纺纱的基本概念及纺织纤维的几项性能指标 (5) R$ K9 E2 z. d1 A- q
第二章 亚麻及纺织纤维原料 (9)
" q/ G6 G! a5 i1 f9 y3 Z; h" z第一节 纺织纤维的概念 (9)* Z; N4 h) g1 u# @: ]( f0 Q
第二节 纺织纤维的种类和特性 (9)
: p/ v i# x+ y: w) o7 X第三节 韧皮纤维学概述(10)
! ~ m' e# s: E( A( W; B7 M第四节 与韧皮纤维混纺的天然纤维(12)3 y! P6 m& g- c% k5 ^
第五节 与韧皮纤维混纺的化学纤维(14)
" C2 P9 U2 L W' n; u第六节 纺织纤维的鉴别方法(19), s7 Q. i: Z8 U# Q) o' E8 `
第三章 亚麻的品种与用途 (23)9 ^) C( I' L; i7 T/ {1 s
第一节 亚麻的种类(23)% i' G0 G- Z+ o! I! L) @/ r
第二节 亚麻的生态条件与种植区域的划分 (24)7 b- F& G6 V& r( w! b9 ?6 ]
第三节 亚麻纺织品的特性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26)
3 L6 Y3 z: t* b; U; I6 Z第四章 亚麻原料的初步加工 (28)
. u& a6 z& R+ \第一节 亚麻原茎的结构分析(28)
; X6 f3 p: ?1 [8 a. L6 y第二节 亚麻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30) s* ]8 y5 J# w8 |" R% C, ^
第三节 亚麻原茎的脱胶(31)4 E0 B: ?3 Q4 x
第四节 亚麻的初步加工 (33)
2 }4 [2 \) H2 n$ k第五章 打成麻的纺纱前准备 (35)
0 k" X9 A& ^; b4 y+ G第一节 亚麻纺纱工艺流程(35)
. h! \! c, {( W5 K/ q第二节 打成麻的加湿养生(36)3 S/ b+ F1 f' q
1亚麻纺纱、织造与产品开发
D& Q) Z* z$ t' j- d第三节 打成麻的分束(39)
, V1 p) C/ ]) J# R6 i4 E8 A4 [5 q第六章 栉梳工序(40)% u* C6 y1 @+ y$ G6 m/ ]5 N
第一节 栉梳工序概述(40)" H% D7 h8 k8 H. y, |. R
第二节 Ч—302—Л0型环形栉梳机 (40)
+ P3 K) O& K' t2 k) h, ~3 s, K第三节 Ч—302—Л0型栉梳机的工艺参数选用和工艺计算 (48); [. P# A( s$ ~& S5 F- ^
第四节 亚麻梳成长麻、短麻纤维的技术评定 (55)5 D$ W7 z' C1 d, `
第七章 配麻技术(59)) U J7 w, \$ N5 @
第一节 配麻的目的和意义 (59)
( r8 \3 q; R! G# V8 b% D第二节 纺织纤维的性能与纺纱的关系(60)$ o+ X$ ?. C# c: f
第三节 配麻技术(63), u, K! |$ A1 \
第八章 牵伸与并合理论 (69)( I" M! L5 p: [9 ?: o0 B4 y, g; ^9 `
第一节 牵伸与并合的概念 (69)- U8 P: ^ S* {0 P
第二节 牵伸的理论(71)
; c; g, n% k. }3 V5 Q s6 Y第三节 并合的理论(77)
! @ m# p; L* f# M* g0 l' Z第九章 成条工序(79)! i5 w4 `3 G; |6 W" P) ]
第一节 成条工序概述(79)
, g+ A ~+ E: i0 N5 g9 L3 g第二节 CH—460型成条机(79)2 n* r% ^5 m& B8 l1 J6 @
第三节 影响成条工序的工艺参数分析和质量控制 (83), `1 R- N! y4 r. k8 t4 B A+ e
第四节 CH—460型成条机的机械传动和工艺计算(84)8 w% J! K. ~ Q9 v+ M
第十章 并条工序(88)* I$ m) [) O& U$ P9 J
第一节 并条工序概述(88)
( m& A' l$ A# r2 p3 z$ i3 b3 X* N第二节 CFI型系列并条机 (89)
; X* ?# Q( @7 g7 W& F- v第三节 CFI型并条机的机械传动和工艺计算 (94)
- |4 ? A6 j! G6 O第四节 AC—600—Л型混条机 (97)
3 p1 Z& S+ I: M b第十一章 混麻加湿工序 (99)/ A# q) P) t8 x9 o0 H
第一节 短麻纺纱概述(99)8 g9 x H# }- G9 G! X. P" _' ^
第二节 混麻加湿工序概述 (100)
' o) t5 }% S9 u* b/ O4 c第三节 ΠЛ—150—Л1型混麻加湿机 (101)
' m1 m3 o9 M- X" u- x: E: a8 _* V第四节 ΠЛ—150—Л1型混麻加湿机各部分机构的作用 (102)8 s7 P0 W6 b7 H- F* A+ G) Q4 U
第五节 影响混麻加湿工序的工艺因素 (106)* Z+ l, l( b1 Y
第六节 ΠЛ—150—Л1型混麻加湿机的机械传动和工艺计算 (108)! ]- v; p, ^# G+ i
第十二章 梳麻工序 (113)
7 @6 ~' ?3 ]+ ?第一节 梳麻工序概述 (113)
3 N+ e! j0 Y( Y/ O/ U第二节 Ч—600—Л型高产联合梳麻机 (114)! b' Y: H# R$ Q: y2 p) _, }( R& P
第三节 影响梳麻工序的工艺因素 (117)
4 L8 U" [! x$ g& t- H6 H: k第四节 梳麻机工艺参数的选择 (123)$ R% a( Z# s z5 s0 B1 W; R3 Z
第五节 黄麻回丝机概述 (126)
# h4 e6 ]7 ~4 D9 K6 g第十三章 针梳工序 (129)0 O# y* I$ y0 ?" S
第一节 针梳工序概述 (129)
; U8 g) n7 P) O* _2 A第二节 GN6系列针梳机 (129)
2 Z# _3 Y6 `8 g第三节 影响针梳机的工艺因素 (133)
4 G6 W& W/ u+ e2 X" E第四节 GN6—115R型自调匀整机构 (138)
2 {' `8 V. Q" B第十四章 再割工序 (141). i6 J2 _8 f4 s3 f% v7 I
第一节 再割工序概述 (141); d$ o& Y* F1 p' Q3 b
第二节 DR—115型再割机 (142)5 m0 r, U$ O. d7 n$ [
第十五章 精梳工序 (147)6 r% N6 M R% O& P! m/ E
第一节 精梳工序概述 (147)" P3 i6 v* u8 I4 F( H
第二节 PB—129L型精梳机(148)
* i" G6 v: y: w; N第三节 影响精梳机的工艺因素 (154); V* N% @+ L8 n5 M
第四节 精梳机的机械传动和工艺计算 (158)! \: u& b. G K# Q2 z% G m
第十六章 粗纱工序 (161)
$ `/ m5 q8 [) U' c" S" K6 m6 o第一节 粗纱工序概述 (161)
' k( A5 E8 z0 k4 g9 W第二节 粗纱机的喂入机构和牵伸机构的作用 (163)
9 B! R' p3 ^: a第三节 粗纱机的加捻机构 (164); @0 u6 |8 a1 A; u7 n
第四节 粗纱机的卷绕成形机构 (166)
& i5 R# Z4 Q4 k8 J _第五节 影响粗纱工序的工艺因素 (169)' n \/ n2 U8 H9 z
第六节 粗纱的张力控制及调整方法 (172)
1 ^5 r8 [' m3 H第七节 粗纱机的机械传动和工艺计算 (173)
! E* a( M" q! m9 a. a0 p9 K5 T第十七章 煮练工序 (176)4 k; H; r% q( g4 D) X ^" t
第一节 煮练工序概述 (176)
( {( t8 N8 E0 Y2 v第二节 煮练的化学理论 (178)5 c* q, x# c% M
第三节 煮练的工艺过程 (182)6 W% w/ y1 b* x( t/ e: O
第十八章 亚麻湿纺细纱工序 (184); |) H3 s( c) R" o' o
第一节 细纱工序概述 (184)+ H& C4 \' z3 J7 u
第二节 湿纺细纱机各部分机构的工作分析 (187)
; [7 Y4 }- u* w5 ~; ]# ^4 Y5 F第三节 亚麻纺细纱的张力与断头率 (195)- P" }. b8 z+ W6 Z7 K
第四节 影响湿纺细纱的工艺因素 (199)
7 C J [1 L8 M" ~, F. o8 ]1 X第五节 湿纺细纱机的机械传动和工艺计算 (201)3 f- n8 t, }9 P2 u A1 |
第十九章 亚麻纺纱干燥工序 (207)
1 d6 x7 y" n4 `: b3 T8 ]4 {第一节 干燥工序概述 (207)
% l: }2 d- n6 g/ V. W第二节 影响干燥工序的工艺因素 (207)
- i) w: n; x1 U& L第二篇 亚麻织造& r* t$ g# T2 W
第二十章 亚麻织物概述(210)1 ~: i3 N3 |; P0 @" q+ l
第一节 织物的分类 (210)7 I' P8 v/ _. C# L' _: t
第二节 织物形成的工艺过程 (211)
* ]$ @9 Z: P- J; c7 h% _第三节 织物组织 (212)
' y3 r! l. q3 E/ q第四节 亚麻织物技术指标 (215)( T8 a k, [/ V
第二十一章 络筒 (218)
+ o0 k# `' N$ S第一节 络筒工序概述 (218)
" U7 W& J! c" `+ `8 x第二节 络筒的张力及张力装置 (219)
2 }) `" f3 Z2 U+ Z6 D第三节 清纱及清纱装置 (220)7 o! e& ]5 p5 E, k: Z7 ~2 K
第四节 筒子的卷绕 (222)
( [- F8 T+ ^+ z: Y第五节 自动络筒机的技术特点 (223)9 Y! {, t, @) O$ E
第六节 络筒质量管理 (225); v1 w6 I4 H2 X2 C# q
第二十二章 整经 (227): y9 T2 |! S0 |
第一节 整经方法 (227)
" G J, i# N0 q1 ^第二节 整经的工艺流程 (228)
3 y2 ] a: b3 C) b6 ~第三节 整经筒子架 (228)
6 ^9 j& P! v, b0 X第四节 整经的张力 (229)
5 ~2 l% x& _ ~" f1 B第五节 整经的工艺计算 (230)
6 w9 a7 y9 @ _$ F) m第六节 整经的质量控制 (231)( x/ I* u3 q# g* }/ p1 _
第七节 现代整经的特点 (232)
: ]5 I$ P; b3 [; \; u5 S第二十三章 浆纱 (234)# V7 R# _2 I4 u1 b; Y" {- l
第一节 浆纱工序概述 (234)
, k8 {$ Z1 Z7 k' k6 m第二节 浆料 (235)
2 J% O, Q9 ^& y第三节 浆液的配方与浆液的质量控制 (236)1 x% U9 a: o' m4 i% p1 {) S
第四节 浆纱的质量控制 (238)
( Y& |. h0 l/ g8 m第五节 浆纱机 (239), a- |& p- @8 K2 U, n1 [6 r+ s
第六节 亚麻纱浆纱工艺 (241)) T1 E& T: s. F, a1 E4 L9 c v1 L
第二十四章 穿结经 (243)
8 a, y9 h4 V7 f2 V5 K. G第二十五章 纬纱的准备(244)
/ m6 j( o, z9 \2 X8 e; W1 h# O( z第二十六章 织造 (245)
, T; u/ @1 @8 b" }5 [# N; c第一节 织造工序概述 (245)( o, q6 W% M3 Z) i- J) G) i
第二节 开口运动 (246). h8 u5 n$ G4 S' y W- e
第三节 引纬运动 (250). `" n7 q% Y0 a4 _! g
第四节 打纬运动 (253)
; e; m0 p! @0 ^) S# P3 Y" M第五节 卷取运动 (256)
. D2 d: T2 j7 p& p1 H2 ]第六节 送经运动 (257)
5 Q4 E2 C' P7 t( u3 M1 S& X第七节 布边 (257)
& L4 F# a/ {& y6 V第八节 苏尔寿片梭织机简介 (258)) F z9 J5 A8 L% X
第九节 生产指标 (261)6 S) |/ s& }3 k, e, D& j# ]
第二十七章 整理 (262)
+ {$ j) f% I, s0 e4 D3 h& O第三篇 亚麻纺织品开发2 u4 g, u0 R* {" s8 }$ U) L
第二十八章 亚麻纺织品开发概述 (266)' s& B+ a9 A1 I$ y, D
第一节 亚麻纺织品开发的意义 (266)
+ A6 l0 J5 G* a! f! L/ t第二节 亚麻混纺产品开发的工艺过程 (267)
; `+ x6 e, A$ t( g% M第三节 混纺纱的原料选配 (269)
' Q" z" K# w0 m7 L# u9 d第二十九章 涤/麻低特(高支)纱的开发 (271)2 u" D( {* ], ?6 ]: b4 u
第一节 涤/麻低特(高支)纱开发概述(271)5 a2 r6 M* b7 |8 E
第二节 涤/麻低特(高支)纱产品的原料选用(272)
& u: a3 C6 r8 F0 P% T5 H+ S Z; Z! l第三节 涤/麻低特(高支)纱工艺设计参数的选择(273) @' E) ~3 P; g: M9 ^5 i n7 C6 m
第三十章 亚麻纤维接枝改性工业性试验(279)1 w& d- u0 R' _# V1 `$ t- E! Y- M6 d
第一节 亚麻纤维接枝改性工业性试验概述 (279)
5 r4 n4 }+ n: m( @第二节 接枝共聚反应工艺过程 (280)) {$ ~. x/ ~+ f, U# J; w' j0 }
第三节 亚麻纤维物理化学性能与接枝改性的关系 (285), V+ d5 e2 e4 Y3 N% M, _
第四节 接枝亚麻纤维与湿纺纱的工艺关系 (288)
, W1 g; _5 {5 y第三十一章 丝/麻混纺湿纺低特(高支)纱的开发 (293)
' U8 o, p |3 t+ S4 t第一节 丝/麻混纺湿纺低特(高支)纱开发概述(293)+ F5 i& p6 I' {% H4 C6 N6 K' l6 }
第二节 原料的选择 (294)
+ ]0 G% C$ k, u. V第三节 产品的工艺设计 (295)) W! G6 u: B( J
第三十二章 亚麻/远红外纤维混纺湿纺低特(高支)纱及织物 (299)
, R1 c/ E4 a. ^; I, w$ |& y第一节 亚麻/远红外纤维混纺湿纺低特(高支)纱产品开发概述(299)
- u$ b9 V$ f. G5 j, A第二节 远红外纤维的保健、保暖功能原理(301)$ e' u: b6 x- c5 F
第三节 产品的工艺设计 (303)
* R- F: V( G7 w# m, W s9 W第三十三章 亚麻系列混纺湿纺纱保暖性产品开发 (307)' W* K5 H8 ?6 t% C$ K9 g
第一节 亚麻系列混纺湿纺纱保暖性产品开发的意义 (307)
3 G+ l6 U; l5 z4 k第二节 毛/麻混纺湿纺纱及织物(307)+ @9 e7 o2 ~# |
第三节 大豆蛋白质纤维/亚麻混纺湿纺低特(高支)纱及织物(312)
7 P8 [- W0 v p1 ?; @7 }第四节 腈/麻低特(高支)纱(319)
4 p6 G8 X! U3 O& M( u, n* \# |, g参考文献(325)
+ M8 v0 {7 W7 i& ~8 B# f+ }/ z" `: O! z$ f" g0 t1 O9 Z% C( L" e
) a% A! C! R1 I; C: W9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