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人物] 张琴:蓝夹缬的研究者、推广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 09: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标题:张琴: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 L6 |" F- k. j5 U# r作者:周红 温州新壹周* M4 A' Q- e4 N. m% n' G* h( V4 g

+ C1 d$ L7 Y7 O4 g  q我国的夹缬在古代是彩色的,材质多为丝织物。棉布推广后,夹缬从彩色改为蓝色,并多以戏曲作纹样,流传于东南地区。张琴从工艺的角度出发,在五年田野调查和数千件实物的基础上,将夹缬划分为古典和传统两个阶段,最早提出“蓝夹缬”概念,为学术界所公认。这是她对我国印染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K9 `  z2 D) r6 I! I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华觉明1 S2 U' T. G) l" ^( l( q4 ~+ B

4 C9 T8 M* v8 X曾经是痴迷的文青
/ `/ W* V, f# q' W* C8 p. o& G! L9 `! c# ^% T
1971年,张琴出生于温州龙湾一户普通农户。过早辍学的父母,立誓要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因此她得以诗书为伴,远离了邻里女孩们忙不完的家务和女红,也因此,她从小埋下了特立独行的种子。
. o) m" W9 d& x. h0 f; B) e痴迷于文学的张琴,高考失利,这于偏科严重的她并不意外,但因此带来了很多人事上的后续麻烦。今天回想起来,她仍然耿耿于怀:“虽然走自学的路,让我没有专业上的藩篱,知识面也因此比较杂或广,但弊端是没有经过科班的系统训练,做起事情来往往事倍功半,要走很多弯路,成长很慢。后来为文凭补读的业余校跟专业毫不搭界,所以在北京的时候又专门去民族大学读研究生班过堂。”3 a$ ~' m, Q, b/ W/ D/ a  w$ b
生活给予理想者的,往往是磨难。青年时期的张琴虽然把文学看得很高,希望在生活中继续自己的文学梦想,但环境告诉她,依靠文学为生的时代已经过去,至少她不具备这个条件。况且,“有文青情怀的人在生活中并不讨好,事实证明,我不擅长世俗的生活。文学是面向自己内心的拷问,既然向内自问是那么痛苦,我想,我是不是该换种方式,进行对外拷问?于是,我拿着一大叠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去温州人杂志社应聘。”5 ?1 s$ I1 O; z
因为是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在杂志社里,张琴又不停地转换选题方向。她开始是做社会新闻,先前对生活有过不快乐的体会,她的文字有深度。“我们的社会有很多空白地带,只要你去思考,稍微深入一点,你就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当我的笔尖接触到这些问题时,连我自己也会为之吃惊。为此,我也惹过麻烦。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不是斗士,会向生活妥协。就在2000年那会儿,我接触到了《国家地理》,题目新鲜,偏自然科学,我感觉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很喜欢,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C" @2 c6 l; ]5 {5 V
当时,张琴正在泽雅走访纸山,古老的水碓造纸现场给她强烈的震撼,她尝试着用地理的笔调去写。结果稿子出来,反响出乎意外地热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全文采用。这对张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她沿着这个方向,全身心地投入,不停地成长,体会到获得新知识的愉悦。“新的世界在我面前打开,我吸收很快,成长很快。前后5年时间,我都在做田野调查,在乡下、山区找各式各样的手工,活字印刷、手工造纸,还有就是蓝夹缬。我疯狂地在田野走,几乎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一下田野,就很兴奋。开始有一群人跟着,后来都走光了,只剩下我一个人还在走……”& |, s2 T$ p9 P! ?; r* }' H3 N) T
在温州的田野里,张琴走出了自己的天地,她发过的稿子,《南方周末》《国家地理》竞相采用,2003年,浙江古籍出版社的领导专程为张琴的地理稿子来到温州,为张琴结集出版了《乡土温州》一书。1 B9 e8 z2 L+ p0 v2 v6 D4 k$ y, v) `# C
张琴在工作室.jpg
张琴在工作室(201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09: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记录者到研究者  q' x3 {; X  a1 r  I" w
5 ?. u% P  {# @6 h" A$ z3 v
5年的田野调查,让张琴在温州手工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做蓝夹缬研究。
' P) k* f/ ~* A8 s0 L% c即便工作单位有了变动,张琴从杂志社调入都市报,但张琴仍然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她在报纸的专栏里连做了8期16个整版的蓝夹缬文章。“蓝夹缬当时完全没有人管,我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接触,得到的答案都是全新的。蓝夹缬是古老的存在,我像是一个靠近她、尝试着去唤醒她的人。在这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中,我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她的记录者,我更想做她的研究者。为了这个目标,我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没有休息日的概念,但也正为了这个目标,我喜欢我的工作,是乐在其中。”
3 a5 S; \) W0 c' {- F" P尽管单位认可张琴的工作,但她也明白,报社不可能只做蓝夹缬的稿子,而研究需要一大块的时间。留在温州,可以写写小文章,过过寻常生活,但自己明明已经看到了可以走得很远、很长的蓝夹缬的路,若是为持有一份安稳日子而放弃,张琴说自己不甘心,不甘心为了活着而活着。“我是一个对自己内心不放弃的人,虽然文学于我已经是历史,但文青性格已经养成。在追求理想和平衡生活达不到一致时,我会选择理想。如果为一份职业而半途废弃蓝夹缬的课题,我会一辈子过不了心里的坎。当时已经三十好几的我,决定离开温州,开始了北漂。”
$ a5 z+ j) S# W0 w* y9 l% H% O来到北京,准备去的单位,并不如张琴的意。张琴决定干脆放下一切,一心一意研究蓝夹缬。从纪录者到研究者,这个转折困难很大,张琴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收集到很多资料,进行了很多比较,得到了长足进步。她把自己关在北京的房子里整整半年多,终于完成了《中国蓝夹缬》的稿子。她拿着书稿去各家出版社,都说稿子好,但都需要作者提供一定的出版资金。一位年轻编辑的一句率真的回答,给了她很大刺激:“那没办法!这本来是国家做的事情,你个人去承担了,那就只能由你个人去承受!”
" W+ ?! H, G8 n那天张琴放下电话,坐在书桌前大哭。哭过之后,她第二天就回到温州,取出存在母亲那里的几件首饰,跑到小南门的一家金店,把首饰当了15000元现金,又坐着硬座回到北京。. L# \9 c- W. l% v
“很多人都觉得我不可思议,自己花钱做蓝夹缬的研究,出书还自己贴钱。其实,我当时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放下,要么自己去解决。既然放不下,我就只能自己去解决。诉苦不是我的性格,我选择了承受。我没有那么高大,从来没认为自己是把国家的事情扛过来做。我只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做这件事情让我内心平静、愉悦,我乐意。”
6 k& Q* ?$ g) N* Z4 `$ ?  w1 u
9 h0 Y$ n) }! [+ b% r& p' w( {) g' w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09: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蓝夹缬的推广者
4 B" N$ c; z! ]" T! x
! q+ J$ s$ s) d; [1 T: b
《中国蓝夹缬》的出版,奠定了张琴作为蓝夹缬研究者的地位。尽管数年来的挫折和困难,令张琴很长时间不愿意去回想,但正因为这些挫折和磨难,让她在蓝夹缬领域中成为相对独立、颇有建树的研究者。
8 w1 V1 u$ d2 e  T* @“有的时候,离开其实更能够走近。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在温州时,活得很纯粹,认为自己根本不像温州人。离开温州后,我感觉到了自己有温州人的基因,能够道以致用,亦文亦商。我来北京后,我在蓝夹缬研究和商业领域,来来去去,没有普通意义上的认知障碍,这就是温州人的基因在起作用。”* {  N; Q7 y4 G( f. E6 x7 a) R
在张琴不遗余力的推动下,蓝夹缬已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温州先后成立了乐清市的蓝夹缬研究所和瑞安市的蓝夹缬博物馆。张琴更身体力行,开始收藏织染绣实物。因为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离不开实物,实物越多越齐全,研究就越有底气。她如今有近万件的纺织、印染、刺绣藏品,从各工艺品类到戏曲纹样,并多次利用这些藏品举办展览,社会反响非常良好。' n, a" c+ T5 ~" W: R9 L+ d
“为了推广蓝夹缬,我举办了各种展览。我记得2014年在日本的展览,他们的规格之高,办事之严谨,令我叹服。我自问还是个做事认真的人,但在一次次对接中,我感觉自己在‘认真’两字上还差得很远。此外,他们做展览,不仅是研究,还涉及到衍生品的开发,这让我高兴。当时我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团队,有系统开发的衍生品。所有的这些都保证了双方合作的顺利磨合。”
5 T) ~5 W9 p6 B/ A9 @张琴现在北京中国印刷博物馆有自己原创文化产品的展示空间,蓝夹缬的衍生品作为博物馆纪念品,在这里得到很多人的喜爱。早在数年前,张琴就为非遗衍生品定调“美化日常生活”,让生活能慢一点下来。这些都是手作的东西,价格寻常,而通过这样的展示和售卖,使蓝夹缬能进入百姓家庭,让人们使用她,喜欢她。张琴认为,把老传统捡回来,让手工艺人重新被生活需要,才是对民间工艺的最好保护。鉴于张琴对民间工艺的贡献,她已经作为杰出人才,将赴美国继续推广蓝夹缬工作。
0 x6 S3 l* d! F4 O2 J1 H“我离开温州,是为了弘扬蓝夹缬;我离开中国,还是为了更深地弘扬蓝夹缬。16年了,我一路走来,跟蓝夹缬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人能把我和蓝夹缬彼此分离。这辈子我已经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冥冥之中的一种召唤。我现在是研究和产业两条腿走路,做学术,我一直是认真的,写的每一本书,我都希望它不仅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做产业,我认为同样重要,我希望自己为蓝夹缬手工艺人趟出一条路,让蓝夹缬与生活接轨,与日常接轨,也能与世界接轨。我在北京,为蓝夹缬搭建的是全国平台,去到美国,蓝夹缬也许就能走得更远更好。”(完)9 q/ E$ M' D3 C& {'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3-28 17:1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