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习俗] 中国古代服装名称大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1 23: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C. R0 e. X/ P! Y- i& @
中国古代服装名称大全

- C, I* K% E1 U* g8 @, G& J% |

; [8 K& r! z/ Q) q2 h
从远古到清朝,服装根据材料、审美观念、功能等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名称。
( S- n, o( {1 W  z9 s
蔽膝  远古时用以遮体两片兽皮,原先是随意的掩蔽着身体的前后,后来人们把这蔽前与蔽后的两片用骨针缝合起来,对人体下肢进行围裹,这样就形成了下裳。这应该是孙大圣的短裙了,呵呵。
& N# i$ E/ t. Q- R0 G9 N' B
冕服   是周代的礼仪服装,由冕冠、玄衣、獯裳组成。

3 w' X3 l' c7 ?1 e9 i- f
深衣  与上衣下裳的二段式相对,是衣裳相连,即上下连体的一段式服装。有关深衣的形制,既有先秦古籍中的记载,也有流传至今的雕像与绘画为证,出土于墓葬的实物也较多。至战国时期深衣的形制进一步完善。可据其大襟下摆形式的差异分为曲裾大襟深衣和直裾深衣。至秦汉期间的女装仍承古仪,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等史料看,此时仍以深衣为尚。

) r3 k9 J5 O5 Q0 e/ {  ^
胡服。周代末年,赵国与东胡(今内蒙和辽宁一带)、楼烦(今山西西北部)接壤。这两个少数民族都善骑射。当时汉人的战争是车战,长衣勉强还能将就,但要骑射就勉为其难了。于是赵武灵王“变服所以便骑射也”。即改穿胡人的装束,乃至施之于朝会之间。

8 L* U* T8 T/ F& @
。袍与深衣有着裙带关系。从上衣下裳到深衣的上下连衣裳,再到袍的上下不分衣裳,一步步由上下分离的二段式服装向上下连体的一段式服装演进。汉时有女袍,并可作外衣。既然不用罩衣了,便在领、袖、襟、裾等部位缀以花边、重彩、绣纹,并升格为礼服。
: `2 O$ J9 C3 e
。其形制与袍类似,不过无夹里,是一种单衣。汉代的衫也在夏季贴身穿,传说汉高祖刘邦常常汗透衣衫而习称为汗衫。

$ S3 p+ C# a8 m6 j0 ?% M
。一种短衣,通常仅至腰部。汉朝就有上着襦下着裙的装束,以大襟为多,衣襟右掩。南朝也是上着襦、衫,下着裙。至隋唐,多用对襟,衣襟敞开,下束于裙内,衣袖有窄有宽,以窄袖为主,尤其是一般平居都以窄袖为多。至天宝时,贵族妇女衣服都是窄小为尚。“秀襟小袖调鹦鹉”、“越罗小袖新香罗”都是窄袖之说。再至晚唐五代,风气又变,衣袖又宽博起来,《簪花仕女图》、《引路菩萨图》描绘的衣物就是这样。
' z, M8 o( A& ~: i$ \3 l" Q
。长襦即为袄。一般袄无定式,宽袖、窄袖,对襟、大襟,长至胯、膝皆有。袄至明、清时仍十分普遍。

3 f& ]9 `! B7 v: d* `5 T
背子。又称褙子,还可称绰子。宋代男女都穿,尤胜于女服之中。背子是宋代命妇的常服,一般未嫁女子和妾辈也把背子作为常服。至明时升为礼服,又曰“披风”。
$ q% Z" u6 P! T# a9 h$ }$ k6 Y2 i9 B
比甲。比甲实际上就是长背心,在中国古代十分常见。它的特点是无领、无袖、对襟,一般长至膝盖。起初盛行于宫中,后传入民间。宋代时,民间妇女就很喜欢它,至明代中期更是广为流行。从年龄上看,是青年女子居多;从地位上看,是一般士庶阶层,尤其以奴婢为多。原因可能是无袖便于活动。

( t% W+ N/ u  h; D4 p& }/ J
补子。缝缀在衣片上的绣片,总是半片,分别缝在两个衣片门禁处,合二为一就成为完整的图案了。有“补子”的补服又叫补褂,或称外褂、外套,其长度介于袍与褂之间,其袖端平,对襟,是明清官府中穿用场合最为广泛的一种。
7 ?- a, H( B0 D7 _  Y2 C3 P+ E
旗袍。满族妇女都身穿不分衣裳的长袍,这就是旗袍。旗袍起初腰身极为宽大,后来渐小,袖口也是平而宽大,而袍长则可掩足。衣领起初低一些,后来加高。袖端和衣襟、衣裾有镶边。着旗袍时一般穿“花盆底”鞋(也称“马蹄底”鞋),因鞋跟高达一二寸,乃至四五寸,且又上宽下圆,因形似花盆而得名。着旗袍时一般梳“一字头”,《旧京琐记》:“旗下妇装,梳发为平髻曰一字头,又曰二把头。”这种着袍、着坎肩、着高底鞋、梳二把头的装束成为清宫礼装,多年不改。

4 c7 w2 B4 ]  h! ]9 ^. C9 {! d) A
辛亥革命之后,清朝统治已经被推翻了,这时汉人才穿起了旗袍。但这时此旗袍已非彼旗袍。民国地旗袍当时已被划入“时装”的范围。在总体上保持由肥而瘦、由长而短的大节的同时,细节上变化无常。开衩亦长亦短,忽长忽短;领子亦高亦底,忽高忽低;袖子亦肥亦瘦,先肥后瘦,先有后无。
) w3 a4 Q0 V  R1 U7 d+ l( c
下面两种就是不古代服装的名称了,这里列出来,只不过是表面当时没有什么种类繁多的衣服。
. R2 Z9 w) D+ w- t2 \
布拉吉。就是连衣裙。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年轻的妇女们并不称它为连衣裙,而称为布拉吉,其原因就像今天的人们不叫“娘”而叫“妈咪”,不说“帅”而说“酷”一样。
; P$ [+ Y5 g; f0 J1 I8 U
中山装。说到中山装当然与孙中山有关,但是中山装的款式却是外来的。早期的中山装是这样的:立领、装袖、4个明袋、后背破缝、腰里有横袢、门襟上7粒纽扣。据说这些细节都各有其象征意义,所以那些追随先生革命理想的人都穿中山装。后来,中山装的款式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做了简化。后背的破缝没有了,腰里的横袢没有了,上袋的阴裥也没有了,门襟的纽扣减至5粒,而袖子上的纽扣则完全取消了。
) `& d- H. E5 q: u: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13 18:0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