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丝光] 丝光工艺参数对与棉布缩水率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8 23: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棉布的缩水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坯布的组织规格、织缩、坯布与成品幅宽加工系数以及印染加工各道工序所受的张力,特别是丝光时的经纬向张力及丝光后织物的伸长都与成品的缩水率有密切关系。为了降低棉布的缩水率,丝光过程应严格控制以下几点:
7 I7 A/ w3 k" }7 j+ ]2 C0 ]6 T) K" |0 ~. g& s( c3 }% F' P: L
一、烧碱浓度与作用时间
/ [7 ?0 `# S0 e' [$ X) n$ ?棉布丝光时的烧碱浓度与浸轧浓碱后的作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工艺规定范围之内,如烧碱浓度低,作用时间短,会明显影响丝光效果,失去浓碱对纤维的“定形”作用,因而对降低缩水率也有较大影响。所以丝光时烧碱浓度一定要达到工艺要求,而纤维与烧碱的作用时间不应低于50s。
; i, u- |  V. u: G. Y3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23: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丝光张力
  T) I2 a: D! {1 K6 K  ]- O5 Y棉布浸轧浓碱后,门幅收缩剧烈,不施加较大的纬向张力,织物的纬向缩水率无法降低。而经向张力的大小对降低经纬向的缩水率都有较大的作用。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是在经纬向均受张力的情况下,洗去织物上的碱剂。而不同组织规格的棉布经纬向缩水率往往是不平衡的,故丝光时一般是根据经纬向缩水率的要求来控制经纬向的张力。+ A( ~' A, e: x2 M

/ p7 Q3 H" Y9 I( Y0 Q+ @1. 纬向张力

6 \5 N2 W& ?; q% `. y" ]通常是通过控制布或针扩幅的宽度来调节。扩幅宽度一般要求达到坯布的幅宽。有些稀薄织物容易被拉破,则扩幅宜稍窄些;此外,凡加工系数符合国家标准的丝光品种的落布门幅应达到或接近成品幅宽。1 h5 k1 o7 P* W2 A( o* n
* {9 w& l5 j; a% z
2. 经向张力
# O( S! o, g  Y/ X& M$ N. j. ^; U' \* X浸轧浓碱时,无论是轧车轧辊或直辊的线速度均应准确控制,目前直流拖动或交流变频调速,各单元机线速度均随主令单元机的速度变化而变化,从而张力也随之变化,对控制经向张力不便,应采用微调装置手动控制。通常第一道轧车线速度超过第二道轧车的1.5%左右。进布时织物经向张力宜放松,这样便于扩幅。如果在第二道轧车出布与布进布中间加装一台小轧车主动喂布进入布,对于减少经向张力,降低缩水率有较大帮助。织物出布后直辊去碱、蒸洗、水洗及烘干均应在不起皱的情况下,尽量放松张力,减少伸长,保证成品的缩水率达到要求。9 E2 E' K6 S, b! N, d9 ?# \$ S3 `$ [* A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23: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去碱
& \4 a% c8 I# w. r' l7 A) q) W& H  Z为保证去碱净,织物进布铗前加一台带槽重型轧车预热洗,有利于扩幅去碱,出布铗时再加一台重型轧车轧去剩余碱液,以减轻后道蒸洗负担,提高去碱效率,然后蒸洗水洗去碱,轧车压力应不低于0.3M Pa。织物在经纬向均受张力的情况下去碱,是降低织物缩水率的重要手段。若未去净碱剂即减小张力,则织物回缩,在后工序的加工中,硬将幅宽拉至成品门幅宽度,这样会严重影响成品的缩水率。一般认为织物的含碱量降至70g/kg以下,再减小张力较妥。
- [) P  `/ u8 s( |  t
' U" ]) }0 m! q7 T0 k' x布铗或针铗的冲吸去碱不能少于三冲三吸,长铗链最好是五冲五吸,冲洗下来的淡碱应控制在40一50g/L,高于50g/L则对缩水率有一定影响,布铗下贮碱槽应逐格逆流,蒸洗箱温度也要符合工艺规定,每单元碱液也应逐格逆流,以达充分去碱的目的。" b  U/ M7 V+ D  N9 b$ H*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22-1-7 13: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你的分享,论坛有你更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4-30 21:3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