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南客家童帽”是定南县客家民间文化艺术独有的一朵奇葩。是当地儿童逢年过节必戴的吉祥物,是客家人表达望子成龙、吉祥如意美好祝愿的独特表达,它充分展示了客家母亲的精巧手艺与爱子情怀。“定南客家儿童吉祥花帽的制作技艺”以复杂多样著称,其分布只限于定南县域,它形式多样:有“虎头帽、莲花帽、铃帽”等13种类型,技艺传承至今600多年历史,为我县客家年节增添了吉庆祥和的热闹气氛。/ O" ~; ^" H7 p$ \3 U
' @& n7 h6 V0 Q! L! o
“定南客家童帽”制作技艺其实相当复杂,绣工精细、技法多样、形式独特,帽上每个图案都讲究“吉祥”二字,遂也称吉祥花帽。
$ l1 S6 f" @' S: B: L
" W4 T' v/ ~) v* q1 y& E制作工艺简单分为几个步骤:! J8 O0 I1 Q# d1 g S$ j
1、煮浆粘布壳,晾干;
( w& J0 F1 V, d( c4 l* W6 R* j2、将布壳粘成红黑两面纯棉布壳并晾干;1 O2 ~" w* f3 t2 a$ P1 c V
3、将布壳裁剪成花帽的各个部分;* `! }$ r2 _$ Q, K
4、在每个部分的黑色面贴上事先准备好的吉祥纹样剪纸;/ A$ k0 o: a) `2 @- x
5、用红、绿、黄、蓝、白五种颜色真丝线将纹样绣好;$ F" s* F2 b; m& J. P E$ D
6、按顺序将各部分连接,修饰后,才算基本完成一顶“定南客家儿童吉祥花帽”;( Z v7 p2 A% ~) F$ w F! q# o
7、所谓铃帽:分半堂铃帽和全堂铃帽两种。半堂铃帽就是在吉祥花帽的基础上安有白银打制的各种吉祥银饰:如八仙过海、避鬼银铃、梅花银锭等,相比全堂铃帽的银器要少一些谓之半堂铃帽;全堂铃帽就是在吉祥花帽的基础上每个重要部位都必须安有白银打制的吉祥银饰,且一个都不能少,谓之全堂铃帽。8 |: e; v5 v# {
( Z2 E( d K9 \2 C$ E0 u" y
“定南客家儿童吉祥花帽”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传承和实用价值,所以,2016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项目代表传承人:缪月秀。
+ p5 h# |5 v5 O3 u) i" E* C( w5 J$ g6 D& @
& f k! ~; M- q% b2 U+ r9 U2 |
(江西文旅厅)呵呵,我是第一个浏览者
, T e& Q, t& S) _2 q" r: y. |5 ^/ S' T: @$ _& ?#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