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彝族人也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大部分人都认识彝族的传统服饰为披毡、英雄结等。; e/ Z" Z6 @3 ~: a- b& d 
 % D0 V: ?4 t4 C& I由于彝族支系繁多,其服饰也异彩纷呈,目不暇接。白依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居住在滇西北鹤庆县六合白族彝族自治乡境内。彝族白依人的传统服饰之一便是火草衣。以前彝族白依人男子成人标志的就是穿火草衣。现在火草衣的制作成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 _; a$ i8 G+ f, D4 Z4 w! I2 S. z# {5 A6 \; \9 u8 k, k  Q# n" k
 
 . O9 C% v1 T& R; G0 y
 ' |! B: ^/ }$ I" u3 y据史载,由于当地不产棉花,古时彝族人民着装以火草褂等为主。《云南通志》记载,明清时期云南干彝以麻、毛和棉织品为主,“织麻,捻火草为布衣之,男衣至膝,女衣不开领,缘中穿一孔,从头下之,名‘套头’。”《云南通志》所记载的干彝“火草”衣,就是云南咨卡村彝族“火草褂”了。
 $ R" N# n( l( U  b6 r6 t6 l: O; a# ?1 v( Z3 t: u
 过去,火草褂是彝族同胞们的日常服饰,也是彝族同胞青年人寻找爱情的一项必备功,一首彝族山歌这样唱到:咨卡山高坡连坡,妹采火草几大箩,叶叶火草根连根,妹织草褂送阿哥……。
 + x5 x" r& n0 a, G* p) z7 P, J+ T1 M5 O0 n' G+ [
 火草,是一种生长在大山里的野生植物,叶呈椭圆形,叶背有层白色的薄膜,其纤维韧性优良。每年的六、七月间,是采摘火草的季节。制作火草衣需要采摘火草叶、清水洗净火草叶、焐火草、撕取火草绒纤维、捻线、用纺车纺火草线、理线、漂洗、布织桩、织布、裁剪、缝纫等工序。特别是火草叶采摘不够只能等第二年。
 4 |1 ]1 z- c$ A( j5 ^2 D" O《南诏通纪》中关于火草的记载:“草叶三四寸、蹋地而生,叶背有棉,最其端而抽之,成丝,织以布,宽七寸许。
 6 a: _9 c* z* }& `" _- E
 3 G9 p( C4 K, ~+ K6 w5 e火草每株有5至10片尖矛状的叶子,叶片和根部长满黄白色细毛,叶背为薄膜状交织无序的白色纤维,在古代人们将其收下晒干,利用其易燃性,用燧石取火时,作火镰打火用的火绒,故名“火草”。# [( F8 e3 `, ]& C
 # f  }* O7 W6 s3 t2 g& f
 
 ' a& F% D: w3 R* i9 D* R5 @* {1 Q! [1 n8 m- [3 g  }! y
 用传统织机纺织火草布,操作较为简单,根据布桩、布线方式的不同,可以织出单层、双层火草布,也可以织出带斜方格的图案、带花边的腰带。
 5 s+ W& i4 |1 l' P- |8 n3 w) I5 I+ Y% P1 F2 s. V* H& m
 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马龙县彝族“火草褂”纺织手工技艺
 " ~- K, `6 F. n" s& A' b" T1 O
 # G' B; J5 c( }9 ?. t% w0 G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彝族火草褂濒危的传统纺织手工艺,属于民族民间皮、草、棉、麻服饰的范畴,它是采自山野间自然生长的火草叶(俗称“羊耳朵”),菊科,撕下叶背面的白色绒衣,搓捻成线,纺织缝制成衣,常见有火草褂,坎肩等,色泽洁白,轻便耐磨,然制作极费工时。& J3 L% L0 W' {$ D: L, A* f
 
 0 G: {" k" B# F) ^7 b彝族火草褂自三国孟获以前就存在,唐朝爨崇道时彝族服饰发展到鼎盛,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沿革。
 7 N2 L6 ~/ V  v& [7 S0 d
 7 u8 A. X" |& {' h火草褂的特点就是利用自然资源和利用简易工具即可纺织的能力,其纺织过程是否包含有更简易的科学纺织原理有待研究。它在民族民间传统纺织手工艺方面的价值、服饰文化价值、利用自然资源的启迪价值和简易科学纺织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是无价的。
 9 G: y9 }8 `/ u
 9 [6 B9 _0 }% N+ t8 z; F/ G& a% ^; {1 k, M) ]6 S# k0 Q( H) p
 另外,祥云县祥城镇存德白龙潭的傈僳族群众纺织的火草布冬暖夏凉,透气性和保暖性都极佳, 火草纺织技艺(傈僳族火草布制作技艺)在2020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大理州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 T( E) c9 [) N3 b
 0 ^% V% _0 {+ {9 f; S- O观看火草衣的相关制作视频,请到促织网的微信公众号:火草。1 C5 J; ~1 w1 t; X; q
 $ l1 E. v! C0 I1 j& A) m
 
 5 C# h+ Q, ~1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