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型机台的利用和工艺改进 在引进新型纺纱设备的使用方面 ,我国技术人员摸索出了一套针对原料特性的不同工艺。如清棉工程,对27毫米以下的棉花(印度棉和低级美棉)须加强大的冲击力,采用单道喂棉和3翼斩刀打手,且让打手在给棉板嘴边直接把棉花打下。对28毫米以上的长绒棉等原料,则采用3根喂棉辊及豪猪式打手,其作用较柔和。对于染色棉花,则采用梳针打手,可使棉卷光洁。在除尘方面,采用了布袋滤尘器,大大改善了清棉、梳棉车间的劳动条件。 3 s4 ]& N9 z, _- H0 `/ T
条卷机
* d1 e% \5 k) j4 p2 N1 ^采用条卷、抽卷成条、精梳的工厂逐步增多。条卷机把梳棉生条并成整齐的棉片,并成14磅重的小卷。抽卷成条机通过5列罗拉牵伸,把小卷抽长拉细成条,每个小卷正好装满1只棉条筒,中间没有接头。条卷、抽卷成条与精梳机配套使用,使纺纱支数大大提高,产品添加了不少轻薄优良品种。 3 a) E; Z" h2 y& Y; W
并卷机
2 B" B8 z" c3 K7 ^' V1 x/ `大牵伸粗纱机可由230 ,250或300毫米直径的条筒喂入。棉条经横动喇叭口进入后罗拉。牵伸分前后两区,各有两对罗拉,牵伸都可达5倍,总牵伸达25倍。两牵伸区之间有横动集合器,用来收扼自后部进入前部的须条。前部两对罗拉中间插入束边器,以控制牵伸区内须条的宽度。
+ Y) D+ B8 @% \/ u2 x1 i还有一种渐展式粗纱机,4列罗拉合为1个牵伸区,其总牵伸被分配于各对罗拉之间,自上游向下游渐次增大,总牵伸可达12倍。此机可与大牵伸粗纱机配合使用。如大牵伸粗纱机用20倍牵伸,而渐展式粗纱机用8倍牵伸,(双根喂入)两机配合,二道粗纱总牵伸可达80倍,用熟条可直接纺成末道粗纱。
2 i) f1 S \0 m% T4 G" t6 Z棉精梳机
! d B: z! z+ U; E( k: F细纱机的牵伸机构有3种形式。 ① 罗拉式。以瑞士立达式为代表,分为3列式和4列式。3列式较为普及,但牵伸只有7~8倍。4列式的第二排上罗拉直径改细,可使前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距离靠拢,增强对短纤维的控制,牵伸可达12倍。②单皮圈式。有3列罗拉,在第二排下罗拉上套有皮圈。在前、二罗拉之间还有皮圈销,使皮圈前端得以十分接近前钳口。皮圈销上方有一根小铁辊控制纤维。前罗拉与第二排罗拉的上罗拉均为皮辊。后罗拉之上罗拉为自重加压式铁辊。前罗拉与第二排罗拉间的隔距可按所纺原料纤维长度不同而调节。这种牵伸机构的牵伸可达18~20倍。③双皮圈式。以卡氏式为代表,有一对皮圈分别套在第二排的上下罗拉上。上下皮圈在下游方向各有一根皮圈销,二者互相贴近,并伸向前钳口,故对短纤维的控制更加完善。牵伸可达25倍。日本人改进的日东式、大阪机工式等则都是在卡氏式基础上,作了结构改进,使其更便于装拆、保养。 5 r' a4 X1 H z0 U
细纱机还有一些改进。如采用升降式导纱钩,可随钢领板的升降以较小的动程同步升降,使纺纱气圈高度不致变化过于急剧;锭子采用滚珠轴承,锭子传动全部改为锭带式,锭带盘也配滚珠轴承并加张力调整装置。这些改进使全机锭子运转均一,全机所有纱管上的纱捻度可以一律。锭带盘的位置还可以改变,以适应翻改细纱捻向的需要。隔纱板采用平面铸式,消除了棱角与突起,减少了飞花的积聚。此外,有的机台还加上一些特别的附属装置。如在全机启动与关车时,可供给一段额外的张力,从而减少“小辫子”纱;衬纱运动装置,可在直接纺纬纱用管纱时,先在空管上绕几圈衬纱,以适应自动换纬织机的需要;满管自停装置,能在管纱绕至一定高度对全机自动关车,以保证每落纱的管纱绕纱长度一致,避免冒头纱。
8 ~! l B3 |9 K/ r环锭捻线机也有不少改进。供纱架因采用多头纱管而使纱管数量大减,构造得以简化 而紧凑。罗拉装置有干式和湿式两种,下排罗拉装测长装置,能于到达预定长度而自动关机。锭速较前大有提高,这是由于辊筒和锭带盘都采用了滚珠轴承。另外,每锭装上下两个气圈控制环,围于纱管的外面,环在挡车侧有缺口,以便穿头;钢领改用自动吸油或吸脂式。这些都有利于降低捻线张力。 : ^0 L1 E0 j: [' q9 A5 A. e4 {5 u
络筒机 9 Z6 M m' M1 a7 \( ^1 f! B) C) ^
环锭细纱机和捻线机有多种传动方法:由机头上的电动机以平皮带和张力轮拖动,关车时将平皮带移到活络皮带盘上即可;地上电动机通过三角皮带传动;变速马达直接和辊筒轴连接,始纺和将满管时,自动以慢速转动,纺中纱时则快速运转。至于天轴集体传动已逐步减少。
& y% e. z2 J7 ]* S2 _' i摇纱机上曾试装过着水槽,使摇纱与着水可以同时完成,保证成纱的适当回潮,免去专门的管纱着水工序,避免了管纱内外层着水的不匀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纱线强力不匀,还可避免过去着水管纱络筒时对机器的锈蚀。 : U: K z2 K- d
毛麻绢纺纺纱,总体来说还处在引进、推广阶段。机器系列和工艺,甚至某些产品名称,都是完全模仿西方的。
" @- g& u9 z(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