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现代诗歌] 正定与丝绸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7 21: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定与丝绸之路
4 l: @. y# e% K6 D: l
文/古月

& J: @: z0 a% q“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这是元代诗人陈孚《真定怀古》中的诗句,“千里桑麻”成为正定古时的一景。桑麻及其纺织产品曾经创造了正定历史上的繁荣与辉煌,而这些产品随着中国的丝绸之路流布天下、泽被五洲。
$ e, z& a" ^) w9 b0 J8 a5 p$ M% V! g
中国蚕桑丝织发祥地之一。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被特别称为“真丝绸”。: D3 O' A7 M5 V! p. n
8 f  N( t+ m, ~) P3 h
说起正定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很多人会问:地处华北平原的正定,在古代的纺织业中真的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吗?著名学者梁勇曾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技术和丝纺织技艺的国家,丝绸之路上东方大国的丝绸,曾经是全世界富贵们神往的美物。而河北的正定是中国最古老的桑蚕养殖技艺和丝纺织技术的发祥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丝绸之路上,河北的正定丝织业书写了千年的历史辉煌。”
* Q# p" v& {& f# B
2 u* b, c$ m6 S7 o- P1981年,在正定南杨庄出土了非常成熟的丝纺织工具陶纺轮和丝织用的篦子和骨匕,最让人兴奋的是出土了两件陶蚕蛹。经过中国权威专家鉴定,这两件陶蚕蛹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家蚕陶俑,距今已有5500-5400年的历史。这项考古发现无可辩驳地证明,滹沱河流域是中国桑蚕业和丝纺织业的发祥地,其历史比江苏草鞋山良渚文化更早。这说明,正定的先人至少在那时就开始饲养家蚕。养蚕就要缫丝、纺纱、织锦,这就是正定纺织业的兴起。% r/ g% L: P8 l" I, A

( ]7 v) c* Q/ r* `4 k7 r& x在正定的考古还发现,新城铺出土的商代铜器上附有粗麻布印痕,说明正定早在2700年前麻纺织技术已经成熟。在正定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丝纺织品,既有平纹绸缎,也有抽丝织物、辫纹织物,而丝纺织技艺是战国时期最为精美和华丽的,其纺织技艺达到西汉长沙马王堆汉墓丝纺织品的水平,而西汉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丝纺织品比正定的丝纺织品晚了200多年。这些都有力地证明,正定是中国蚕桑和丝纺织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 V( `5 o! y9 d* M4 l" t& }! [, {/ r
! j+ J) e) e9 @# f+ t- U4 _
桑麻和纺织产品创造辉煌。历史记载,我国两汉时期,从古都长安、洛阳出发的丝绸之路走向鼎盛,正定的丝纺织业是当时的经济支柱和高端丝织品基地。西汉最精美的丝织品散花绫,许多就产自这里。当时,这里的桑麻能织造图案非常复杂的丝纺织品,这些丝纺织品成为西汉帝王赏赐将相高官的圣物。4 x9 G' u! ^& g3 q
) C* T+ Q( |4 R4 _; Y
魏晋时期,“常山细缣”享誉都城,朝廷经常用于赏赐文臣武将和外国使者,可见丝织水平之高。这里说的“常山”就是现在的正定。
$ ~0 ^7 T: ^+ h' t( `7 q, d% D2 e7 p0 m. b2 b
在唐代时,正定的丝纺织技术、产量和质量远远高于江浙地区,成为全国丝纺织业技术最发达、丝纺织品产量最多的地区。正定的南门外有较繁华的“市”,大批商贾来此购买丝织品,使得这里成为丝绸之路东段的集散地。据杜佑编纂的反映大唐经济命脉的《通典·食货·六赋税》记载,天宝元年(742年),全国十道共318郡,其中常贡丝织品的63郡总计贡赋丝织品3464匹,这一数字是丝绸之路上大唐帝国官方丝绸的全部,而正定就生产1900多匹,占贡额的第二位。这里所产的孔雀罗、瓜子罗、春罗、细绫、熟线绫是享誉全国的丝织佳品。唐代诗人元稹曾盛赞正定纱罗:“新妆巧样画双娥,漫裹常州透额罗。”大诗人李白曾在漫游河北时的诗中写道:“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赵女不冶容,提笼昼成群。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反映了当时河北包括正定许多地方丝纺织业的繁盛。& u; n# _5 D" P
$ x. y/ w4 M8 s9 n" \
宋代在正定设官营场院,织出的鹿胎、透背享有盛名,是全国纺织业中心之一,年给诸军锦70万匹。这一时期,市、坊合建,商业移至城内,河北西路转运使司驻正定,官、民贸易兴盛,成为全国二十一大商埠之一。$ ^2 h* @0 m  F4 ]' V# L6 R5 z! K
% t' G: `/ @( L" {' C: u
到了金代,在正定设绫锦院,掌管织造常课匹缎之事。
7 L- I) z% W; n) I) c, @
! Q( n. E. g' w9 K3 W5 c# Z6 [在元代中统三年(1262年),忽必烈在正定设置织染杂造局,劝诱这里的百姓开垦荒田、种植桑树。元朝统治者对农桑的重视,使正定如鱼得水,成为当时河北中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难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从元大都南下,经涿州、真定(正定)到洛阳,在他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中留下了真实的记载。他特别写道:“哈寒府(正定)是一座贵城,城中民恃工商为业,饶有丝,以织金锦丝罗,其额甚巨。”当时的著名学者纳新也在《河朔访古记》中指出,正定开元寺以北设有绣女局,专事纺纱织锦。
! b5 X! O$ K* k' r  Y5 v  ?& n  x/ L' N$ u: Y
明代前期,正定仍是全国绢的主要产地之一,朝廷在此设织染杂造局。明代后期,正定开始引种棉花。适宜的气候,使棉纺织业逐渐在这里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闻名全国。此时正定仍出产桑蚕产品,如清初保和殿大学士梁清标描述:“满村桑杜护清沙,桃李成蹊曲径斜。”说明植桑养蚕依然是村中风景。7 h! ~6 l1 L  e. ]/ Z! X

) q+ W5 ^  A# @# Q6 z由此可见,河北正定丝纺织业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辉煌的一页,是支撑古代丝绸之路千年光辉的重要基地和精绝丝织技艺的技术源泉。
- z7 y2 U; n" }" ?' [  b8 E' G: Z+ b1 k# a! B9 P# Q4 }
桑蚕产品流布天下。20世纪80年代,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朱亚非先生提出,“北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可能在沧州黄骅海丰镇遗址及周边地区。2014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恩学对海丰镇遗址资料进行了整理和修复,提出了黄骅海丰镇遗址应为宋金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北起始点的观点,引发广泛关注。
3 T5 o8 y. Z' Z$ [
% u, t3 p& o% }+ x4 j2 u! y3 K3 q最近几年,我省的考古专家们在海丰镇附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港口的仓储遗址,也发现了一大批海捞的瓷器,为冯恩学先生的观点增添了新的力证。为此,黄骅市海丰镇古代海港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骅市博物馆收藏和陈列了大量海丰镇海上丝绸之路、海上瓷器之路的文物和展品。
; F; H$ j+ Z  f& |+ Q7 v5 y! w0 f6 ?
历史证明,正定是古代丝绸之路绫罗绸缎的重要产地。因此,丝绸之路起点在西安,丝绸之路的产业基地和产品基地分别在河北、河南、江浙,而河北的正定,则是沟通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走廊和产品基地。
/ W/ P/ y9 X$ K, N! L5 n' @6 I) T* N+ F$ n0 y  }0 q( X
在历史上,沿着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世代不断。汉代时的中国,以“丝国”扬名世界,在此期间,“丝国”创造的灿烂文明照亮了全世界。普林尼在他的名著《自然史》里写道:“中国人以树林中出产的细丝著名,这种灰色的乱丝,是在树上生长的,他们先将丝用水浸湿,再加以梳拢,于是妇女们将丝整理,再织成丝织品,销行于世界各地。”又说:“丝国人……织成的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彩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罗马和中国相隔万里之遥,中国的丝绸经过亚洲和欧洲商人多次转手买卖之后,才到达罗马。普林尼没有到过中国,他对来自中国彩霞般美丽的丝绸,充满了惊奇和神秘感,竟然真以为丝是树上生长出来的。1 o. H( k) K; B6 f2 c4 s" ^

% i- Z! G: o. h! l8 i公元二世纪,埃及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在他的名著《地理学》一书中,也说西方商人纷纷“到称为丝国的中国去贩运丝织物”。一位罗马时期的西方作家写道:“丝国人创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丽,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有一本西方史书记载,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凯撒大帝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了剧场的轰动,认为这是空前豪华的衣裳。0 ^, L0 k9 k; n1 W+ F2 V

$ S. j- d  P: g$ b* H东晋十六国和东魏、北齐时期,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以及西域各国的使节和商旅频繁,首都邺城有专门供各国使节居住的会馆。后赵时期邺城华林苑还有仿龟兹国寺院的建筑,来自丝路西域波斯、东罗马帝国的商旅交往频繁。
( J8 w/ A. D* h- ~4 `) X
4 L8 O" J' `2 V3 L5 n# q' x产自河北正定的精美丝质产品,不仅美化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也使得西亚、欧洲人享受到华美精绝的纺织品服饰。正因为有了丝绸之路,在达芬奇、莫奈、德加笔下,才能有如此精美的时装。因为伟大的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引发了西亚和欧洲餐饮器具的历史性革命。漫漫西域丝绸之路和泱泱海上丝绸之路,在河北连接,并满载着正定世代桑蚕生产者智慧创造的产品,流布天下,泽被五洲。2 F  y5 X8 r! X3 S2 D
8 |/ h0 I" ~* Q4 \& Z$ x8 ]* x
中国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亚非欧的一条商业贸易路线,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在这条丝路之上,河北也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 ?% W, F/ r1 p% S7 s
3 @# B9 S# v3 R* _$ v$ X& s, t# P9 O滹沱河畔是中国蚕桑丝织发祥地之一,而正定就曾以“饶有丝帛”而著称。从西汉直至16世纪的近两千年来,产生于正定的许多精美的绫罗绸缎,通过这条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
" c- i3 [* [0 @! _8 C" L) U
: D$ c/ ^( c9 |, I" S作者简介& j5 a3 j1 ]! n
古月,原名胡民强,70后男性,现供职于正定县文旅局。先后在各媒体发表作品200余万字,获奖50余次,包括《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一、二届孙犁文学奖散文奖等。县第十三、十四、十五届政协委员,正定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石家庄市作协理事。, X$ L6 h% H8 F* i+ r0 ?/ V

( v- _  t9 L,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4-30 16:0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