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其他] 明人记录的衣服日常洗护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2 08: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人记录的衣服日常洗护方法

# t+ M* B2 H, e- `$ D! o3 [) D; B
明人记录的衣服日常洗护方法.png
) m: W' I" D, B
【针对的是当时使用的各类天然面料,一些是实际经验的总结,一些可能是根据“物类相感”原理而想象出来的,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S: g4 |! Z1 z. s$ e
7 r3 x) ^$ \/ N3 ^* D& y: l& @
1、新为僧道,熬猪油涂网巾痕,数日後即一色。
. o* t( I- Q+ d& B  x1 B. O【该条属“身体”类。明代男子成年後都要戴网巾,因长时间紧勒头部,会在额头皮肤上形成难以消退的“网巾痕”。刚出家做僧道(主要指僧人,明代道士很多也用网巾),要使网巾痕迹消除,可熬猪油来涂抹皮肤,能很快淡化勒痕处的色素沉淀。】8 @* ?+ [+ H/ a& n
) l7 k  x( p, {7 V# M
2、夏月衣霉,以东瓜汁浸洗,其迹自去。
: B' g. u" v2 D, K9 @( U【夏天衣服因出汗而产生霉斑,可以用冬瓜汁浸泡洗涤。《物类相感志》:“夏月衣蒸(汗水蒸污衣物),以冬瓜汁浸洗,其迹自去。”】
) d  P( o& D3 d5 r
& i9 G8 ?, b8 x! E- v' h/ i, _% ~$ J2 l3、北绢黄色者,以鸡粪煮之即白,鸽粪煮亦好。
# m7 B$ ^7 H+ Z: l! ^( O  p【北绢颜色发黄的,可以用鸡粪或鸽子粪来煮白。】
  p3 p( v/ Q6 \+ [* \; S  h$ N9 M0 Y2 Y9 W3 r$ d
4、血污衣,以用溺煎滚,以其气熏衣,隔一宿以水洗之即落。
8 Q  d* r2 ~5 ^) e6 d【血液沾污衣服,可以将尿液煮开,用其蒸汽熏衣,经一宿之後再拿水洗,血痕就能洗掉。《物理小识》“洗衣上血法”:“煎小便滚,气薰衣一宿,来日洗或萝卜擦、或纸蘸水擦、或冷水濯,皆无迹。”】
7 S+ y2 }1 M$ ^! M; A* a5 F8 E3 @: ]
5、绿矾、百草煎污衣服,用乌梅洗之。
$ z4 g  Y: K* R5 s$ _8 V$ [【绿矾和百草煎是古人常用的两种外用药物,《本草纲目》:“绿矾可以染皂色,故谓之皂矾……不堪服食,惟疮家用之。”《景岳全书》:“百草煎治百般痈毒诸疮,损伤疼痛……”“百草”指田野山间的野草,“无论诸品皆可取用,然尤以山草为胜,辛香者佳”。绿矾、百草煎都需要涂抹在皮肤上,故容易沾污衣物,可用乌梅来清洗痕迹。】9 [. l$ }) a. O/ E$ q$ [/ _2 O2 j9 l  j6 v
! \4 ~& W- ^4 E/ a3 q! M  c
6、鞋中著樟脑,去脚气。用椒末去风,则不疼痛。
  |: F( J8 N& H4 r! q【鞋子里放樟脑,能去脚气,或放椒末,可以祛风防痛冷。】
6 G, }( K7 {% m6 G
; n6 K# x, A" X' B$ \3 e" h6 ]2 M$ i7、洗头巾,用沸汤入盐摆洗,则垢自落。一云以热面汤摆洗,亦妙。+ y/ V& [7 X% {9 ~
【清洗男子戴的头巾,可以在烧开的水里加一些盐,轻轻摆洗,可去掉污垢。还有说用热面汤来洗也有相同效果。】
1 a2 t$ b/ v, O: Z
0 ]) H  @6 U8 Q/ }: [/ |; h8、槐花污衣,以酸梅洗之。: o7 n7 _  u! w; f
【槐花可以用来染黄色,《本草纲目》:“其花未开时,状如米粒,炒过煎水染黄甚鲜。”槐花污衣应该是指进行相关操作时,不小心沾到衣服上形成色痕,可用酸梅来清洗。】
6 {5 p, p+ l! g7 e4 e$ ^; m
$ t+ `$ O2 U6 l* q9、绢作布夹里,用杏仁浆之,则不吃绢。
, w) X1 s; H- P; Y6 C" X3 ~1 p【该条在明《古今医统大全》里写的是:“凡绢衣用木绵布为里,以杏仁或银杏擂浆浆者,不吃绢。”】3 _8 M$ p+ x# _, a

! e, z5 U( S# @10、伏中装绵布衣无珠,秋冬则有。以灯芯少许置绵上,则无珠。. \1 x8 J6 j4 @: |2 ~* Q
【这里的“珠”指的是在夹衣里絮棉花或丝棉後,棉丝透过面料组织间隙,在衣服表面形成的一颗颗小棉球。《本草纲目拾遗》:“绵有木绵、丝绵二种,惟丝绵制服则有珠。新制衣每每有丝珠透出衣外,周履靖《群物制奇》云:伏中装绵布衣无绵珠,秋冬则有,以灯草少许置绵上,则无珠也。”在盛夏时制作棉衣,往往不易出现绵珠,秋冬制作就有,可以在装棉时放少许的灯草,能防止出现绵珠。另有传说旧衣服的绵珠可以入药,因为穿的时间长,沾了“人气”,新衣透出衣外的绵珠就没有用了。】
2 r5 Q7 N# j* Y3 e3 R
$ H9 x2 x5 u: |& d8 n# C11、茶褐衣缎发白点,以乌梅煎浓汤,用新笔涂发处,立还原色。
6 V! O; g) X- L3 d; O% h  K【茶褐色的衣服织物上如果出现白色霉斑,可将乌梅煎煮出浓汤,用新的毛笔(未着墨)涂在发白点的地方,能快速还原。】
" o6 X* d- g+ {. Q# `" K8 N, I1 r$ Q5 K& c9 Z
12、酒醋酱污衣,藕擦之则无迹。( I% i1 X1 v7 K5 T$ Y
【酒、醋、酱沾污衣服,可用藕来擦洗。】8 `  n5 k2 N9 H

0 ~0 g9 ?- Z7 ^0 m: g* ]* }+ h13、霉衣,以枇杷核研细为末洗之,其班(斑)自去。
: X" x+ }& `# m- k/ g【《古今医统大全》:“凡梅(霉)蒸衣服成斑迹,以枇杷核捶碎为末,泡汤洗之自去。”古人提到的书画清洗霉迹也是用相同方法,明《装潢志》:“如霉气重、积污深,则用枇杷核锤浸滚水,冷定洗之,即垢污尽去,或皂角亦可。用则急将清水淋解枇杷、皂角之余气,否则又为画害,慎之!”《物理小识》还提到“洗衣霉”法:“用老梅叶摩挲洗之,霉即落。”】7 q2 ?! H8 G! A; b9 ^+ T1 R6 z4 S

1 \2 _0 d& K1 i14、毡袜以生芋擦之,则耐久而不蛀。) ]+ i+ n) {+ w" j

: A: C' C0 G+ [  t15、红苋菜煮生麻布,则色白如苎(苎布)。- K/ a" p6 P8 `+ i; x- u
- \& O5 l5 S" Z* O4 A/ C5 C$ g3 G2 f
16、杨梅及苏木污衣,以硫黄烟熏之,然後水洗,其红自落。
  q- Y7 e# L" p/ Q5 j【苏木是染红色的主要染料之一,杨梅指的是杨梅汁,明《普济方》:“杨梅汁污衣,用硫黄烧烟熏去。”】
, R4 Z0 {. S1 B' d) `
* L% h9 [$ T; K17、油污衣,用蚌粉熨之,或以滑石、或以图书石灰熨之,俱妙。
  _6 T/ N& x4 P! S* e【图书石一般指青田石,《阅世编》:“图书石,向出浙江处州青田县,其精者为冻石也,各种不一,俱以透明无瑕如冻者为第一,每两值银两余。”古人也用图书石和滑石粉末治刀伤。】8 {4 ~9 W" N/ J. ?8 o1 R. c& b  v

0 M& U# G1 _# v+ |- E$ `18、膏药迹,以香油搓洗自落,後用萝卜汁去油。6 u2 C/ w1 o8 R, h+ t+ w. o6 }% j
【古人敷的膏药也容易沾污衣服,可用少许香油来搓洗,再用萝卜汁洗去香油。】
5 C4 M  x* o1 {, i# A! D) L6 [2 L
& q) v( m: n/ P9 c/ i2 j19、①墨污衣,用杏仁细嚼擦之。  V& k" G$ @+ W2 x
②墨污衣,用杏仁去皮尖茶子等分为末糁上,温汤摆之洗,字则压去。油罗极细末糁字上,以火熨之。又法:以白梅搥洗之。0 _% U. l) {9 z$ {+ f% ~
【《古今医统大全》“洗墨污衣”:“用杏仁细嚼,擦之自去,再以热汤一洗,尽去无迹。一方,嚼枣肉洗之。墨污绢,以牛胶涂之候干,揭起胶墨则落。一方,以白梅捶烂洗之。一方,用饭擦,以水洗之。”明《香奁润色》也说:“嚼酸枣洗之妙。”徐光启则更详细的解释了嚼杏仁法:“或嚼生杏仁,旋吐旋洗皆可。”《普济方》另有两种方法:“以蝙蝠粪着水洗之。一方,用牵牛末洗之便去。”】
6 F4 S3 B/ }8 @- Y5 D/ t( U# X
# s& K6 H% L9 x" c9 l20、洗毛衣及毡衣,用猪蹄爪汤乘热洗之,污秽自去。% s0 f7 i% U' R* A

3 u, q8 g9 ^3 I, f! c& j* Q( N21、葛布衣折好,用蜡梅叶煎汤,置瓦盆中浸拍之,垢即自落,以梅叶揉水浸之,不脆。$ D  F6 I$ \* ?
【《古今医统大全》“洗葛布法”:“用米泔浸二日,取起折贴,用板夹之,水尽晾干,污自去,勿搓。糨则用浆水入山栀汤和极稀,浸一时,亦折夹之尽,用熨斗熨之,平直如新。”】
; O6 P6 o5 Y' e0 }5 C  n* d
+ B( g7 j+ t8 S' ~  B22、①油污衣,用白面水调罨过夜,油即无迹。
# V. ]6 Y6 W) V: R" L* g②洗油污衣,滑石天花粉不拘多少为末,将污处以炭火烘热,以末糁振去之。如未净,再烘,再振,甚者不过五次。
0 |6 [. z  V3 E' c  r【处理油污衣服在古代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这里说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以白面水调好後在油渍的地方覆盖一晚上可去痕迹,第二种过程较为复杂。《香奁润色》里提到了十四条不同的清洗方法,一为:“半筒骨烧灰,入滑石末、海螵蛸和匀,掺污处,用厚帋(纸)隔熨斗盛火熨之。”一为:“石灰二三升,锅内炒热,将油污处于灰内摆洗,随即脱去。虽锦绣亦不作迹。”又说“用蜜洗之妙”等等,另有“洗桐油污衣法”:“佛前清净写在水中三遍,口中亦念,洗去甚妙。”托名刘基的《多能鄙事》则作“沸煎清净”。】
2 J/ _% E' ^5 {* t
. P, P. P" Y6 ~. n23、去墨迹,用饭黏搓洗,即落。9 F# w- u: [9 I. S3 @

! l7 _! {& j" W/ p24、罗绢衣垢,折置瓦盆中,温泡皂荚汤洗之,顿按翻转,且浸且拍,垢秽尽去。弃前水,复以温汤浸之,又顿拍之,勿展开,候干折藏之,不浆不熨。
% p% c5 r2 j: a+ y" K. m1 J& {) r- {: Q9 Z  v, A
25、颜色水(衣)垢,用牛胶水浸半日,温汤洗之。
5 n' L, q. z+ w4 q0 z【这里是说洗各类染过色的彩色衣服,《古今医统大全》“洗彩色”:“凡彩色垢衣,先用牛胶水浸半日,温汤洗之。”】
: j" s# e" z" ~+ _6 n
/ z5 B6 f/ B' y! `26、洗白衣,白菖蒲用铜刀薄切,晒干作末,先于瓦盆内用水搅匀,捋衣摆之,垢腻自脱。1 n9 O! ]# J3 t# O( j
【这是洗白色衣服的方法,《香奁润色》还提到:“豆蔻稿(秸)灰或茶子去壳洗之,或煮萝卜汤或煮子汁洗之皆妙。”】7 d8 _3 P4 V# F6 B

' n& Q& m  N0 O. u/ C/ L27、洗绢衣,用萝卜汁煮之。
2 @; Q5 ?4 r# K2 s3 w* ^8 U+ _( j! e" ^4 s# G; L
28、洗皂衣,浓煎栀子汤洗之。
* c5 k/ Z* J1 w4 _7 P" x【这是洗黑色衣服的方法,《香奁润色》也说:“用栀子浓煎水,洗之如新。”】
( W4 @1 L/ H5 a: F5 j' c2 m* V$ D( ]6 Z/ f1 w9 ~8 F) b& b
29、黄泥污衣,用生姜汁搓了,以水摆去之。
5 q- I; F: [8 \! {" q! B+ H1 Z9 D% s5 U5 p# F2 K# e
30、漆污衣,杏仁、川椒等分研烂,揩污处,净洗之。
# w+ |2 t2 @; m9 b& r, B8 _【《香奁润色》里还有其他方法:“用细洗或以温汤略摆过,细嚼杏仁按洗,又摆之无迹。或以麻油洗去,用皂角洗之亦妙。”】
8 B$ ]( {5 [7 @- w: i, o+ ^1 Z! z2 Q( E$ ~) @
31、蟹黄污衣,以蟹脐擦之即去。
+ \" N1 e. N- N0 H7 N【《香奁润色》:“用蟹中腮煮之即去。”《古今医统大全》还提到另一个办法:“又法:用橙子穣擦之自去。”】
1 W- V" t: ^& z/ W$ u6 N& J: F2 h; M$ ]' H
32、洗油帽,以芥末捣成膏糊上,候干,以冷水淋洗之。% U% r; A8 d2 {, T2 \9 ?2 J
7 B- t# X0 x$ b* A) E- s
33、洗竹布法,不可揉,揉则随手破折。须折叠,以隔宿米泔浸半日,却用温水淋,以手按或以板夹,垢自去。) L" R+ i& A0 f% }
1 I5 m6 ]1 X$ U3 b
34、洗垢腻污衣法,用莙荙灰汁浇衣,洁白如玉。茶子去壳捣烂洗甚妙。豆稿(秸)灰洗衣绝妙。9 r1 T7 C' l8 z3 W+ ^, m; b9 ^- h
【莙荙即厚皮菜。《物理小识》:“去衣垢腻法,用莙荙灰或莱菔豆秸灰洗之,芋汁洗腻衣如玉。”】, G$ M+ |7 D' i! u- D0 r2 j

5 q% m9 [$ J+ a8 C- Q2 V% {35、洗油布,肉案上抹油布,以热浆水加入猪胆汁洗之,油自去。
+ ?# D2 N0 h0 q* T$ K: m: [7 Z6 ~4 ?. o
36、洗羊脂污衣法,用石灰淋汤洗之。3 R6 @3 w+ I" U

' s, f% l% n, {9 N( V37、蚊蝇粪污衣,以灯芯蘸水擦之则去。6 B" j2 o1 N; ^
. f$ Y( p! U) a9 f. e0 W
另外还有储藏衣服饰品的方法,如:( H7 l5 _9 p6 k6 g  Y  ]8 k

5 H6 [& Z% d1 F, y5 W0 w% x38、收翠花朵法,用汉椒不拘多少杂盒中收贮妙。又方,用茱萸相杂藏之则不生蛀,亦要勤取晒之,晒背不晒面。宜防猫,藏处又防蚁。. V$ O' k4 c; S1 p$ t
【这是《香奁润色》里关于收藏点翠首饰的方法,主要是防虫蛀,要经常拿出来晒,但只晒首饰背面,不能晒正面,以防脱色。还特别提到要防猫🐱。】
( Y* j& R7 R6 t) ^) K( Y% {' i$ u* O$ K5 O
39、藏真红衣裳法,凡真红衣服不可近麝香,能损其色。
7 c8 M* s8 @, R, p. f) I
6 }& u( t* v; |1 o! M40、收毯褥等物之法,若频频晒露,则蝇类遗种于中,反能速蛀,不晒则蛀愈甚,但以莽草同折摺收之,可永久不蛀。
1 q* {3 S( J5 h" ^2 B2 G# z! {% ?# N1 M
浆衣服的方法:
& {- X, Y/ m* @' r( g" W; O- }2 M& }
& d4 \. l& H: @, z41、糨木绵布法,银杏研入粉糨之,即不吸损绵绢。9 h# t* W& N# f% _7 o4 H
6 g& N& v# q! o# c* t
42、浆衣法,用新松子去壳细研,以少水煮熟,入浆内,或加木香同煮,尤佳。凡浆,以熟面汤调生豆粉为之极好。3 h* Q1 l# U0 Y! J- z  n) R* e- A
信息来源:撷芳主人的微博7 Q! g6 P; a6 a3 O

  n( j" t  [. K9 {- O.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10-28 20:4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