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特色纺织品] 水田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6 22: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田衣,也称百家衣、百衲衣、百结衣、稻畦衣、稻畦衫、稻畦帔、福田衣、稻田衣、田衣、割截衣等,是一种传统拼布服饰。其实际起源时代不明,但战国时代的楚国古墓有出土穿着拼布衣的木俑,中山国古墓出土玉人有呈方格纹的服饰,对照新疆出土的一件同时期的西戎拼布衣,楚墓及中山国墓玉人的格子纹衣服可能是早期的水田衣,称为偏衣。《艺文类聚》引《晋书》记载西晋太始年间,董京(字威辇)把残碎的缯帛缝合制成衣服,称为百结衣。百家衣也是婴儿、幼童常见的服饰,有受百家祝福、平安成长的含义,现代仍然可以见到。水田衣在明代崇祯年间一度成为妇女流行的穿着。水田衣的制作,在开始时还比较注意匀称,各种锦缎料都事先裁成长方形,然后再有规律地编排缝制成衣。到了后来就不再那样拘泥,织锦料子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形状也各不相同。“水田衣”一名是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
% L. g- @8 ?/ o* U- ]6 Z2 _& l4 }3 H# ^1 r1 k7 G# s
作为袈裟的水田衣
! d' u! i2 {$ [! @- e最初的袈裟是以僧侣化缘时收到人们捐赠的旧衣物、旧布碎等缝合而成,直至现代一些僧侣仍然穿着。不少文学作品皆有提及作为袈裟的水田衣,如唐朝王维的《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乞饭从香积 ,裁衣学水田)、唐彦谦《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诗(得地又生金象界,结根仍对水田衣)、清朝吴伟业《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之六(手植松枝当麈尾,云林居士水田衣)、清朝黄景仁《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水田一袭镂彩成,光燄至今犹未歇)、以及《红楼梦》中妙玉的衣着等。现在戏曲中的尼姑服装三色道背心也是以这种百衲衣为原型。
; \( ]0 ]0 g  R3 I9 S) _
古代妇女着水田衣.png
古代妇女着水田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4-30 15:2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