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5 a( T6 n# ?1927-1931年 , 是都锦生丝织厂的鼎盛时期,每月营业额高达15万元,产品一度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展出,并获金质奖章,远销南洋和欧美等地。为了扩大生产,都锦生继续建厂房,添设备,改进技术,开发品种。他在黑白的基础上研究五彩织物,织制出诸多古色古香的五彩国画。接着又连续试织了五彩台毯、真丝领带等产品,先后在杭州、上海、南京、汉口、香港、北平、广州各大城市开设门市部出售,并每年到各处巡视2-3次,查帐清货,了解行情。1928^1929年,他乘东渡日本考察之机,订购了一批制伞用的钢骨,回国后进行仿制,并利用从留学法国友人处获得的1台法国最新全铁电力机织造乔其纱,做成钢骨阳伞。后又改用伞绸,绸面上饰以西湖风景等花色,制成晴雨两用绸伞。但都因造价高,销路不好而停产。都锦生乃考虑用成本较低的浙江土产竹骨来制绸伞。产品问世后风行国内外,销路日增。这一阶段,他还设计了“北京北海白塔”、“西湖风景”等四幅五彩棉织工艺品,其织造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4 a7 e/ }1 u, I( N0 o
( c) w. }6 L/ |9 X4 |# O
1931年日本侵入东北,都锦生积极抵制日货。停购日产人造丝。全部改用意大利和法国的原料。由于东北沦陷,他紧缩业务,先后关闭了北平、香港两门市部。当时他在广州和上海的门市部营业情况较好,但仍难弥补东北的损失。从1934年起,都锦生丝织厂每年都要向银行贷款。: V7 q9 c# K. b1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