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上的经纱是沿织机的纵向(前后)配置的,如图所示。经纱从织轴引出后,绕过后梁E和经停架中导棒D,穿过综眼C和钢筘,在织口B处同纬纱交织成布,再绕过胸梁A,而后卷绕到卷布辊上形成布卷。 B: l2 t9 v/ X: Z8 e6 [. z
开口时,经纱随着综框的运动被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菱形的通道BC1DC2,这就是梭口。+ S7 H2 d, H0 m2 Y$ D" D2 e, o
构成梭口上方的一层经纱BC1D为上层经纱,而下方BC2D为下层经纱。梭口完全闭合时,两层经纱又随着综框回到原来的位置BCD,此位置称为经纱的综平位置。% E3 L% h5 r- J, Q6 f
梭口的尺寸通常以梭口高度、长度和梭口角等衡量。开口时经纱随同综框做上下运动时的最大位移C1C2称为梭口的高度H,从织口B到经停架中导棒D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梭口的长度,它由前半部长度l1和后半部长度l2组成,l1与l2的比值称为梭口的对称度。梭口的前半部BC1C2是梭口的工作部分,梭子或其他引纬器即从这里通过并纳入纬纱,完成经纬交织,∠C1BC2称为梭口前角,∠C1DC2称为梭口后角。通常,在梭口的高度相同的条件下,为了得到比较大的梭口前角和筘前梭口高度(上下层经纱与钢筘交点的距离)以利于引纬,常采用前半部梭口长度小于后半部长度的不对称梭口。. S/ X1 F! d% K' o2 p/ w7 K& A5 |
经纱处于综平位置时,经纱自织口到后梁同有关机件相接触的各点连接线称为经纱位置线,如图中的连线BCDE。如果D、E两点在BC直线的延长线上,则经纱位置线将是一根直线,称为经直线。经直线只是经纱位置线的一个特例。折线ABCDE则称之为织机上机线。在一般情况下,梭口形状在梭口高度方向上并不对称。
' j5 Q, a8 P% a在织机上机线上,ABC必为一条直线。同时,经停架中导棒位置D随后梁高度d的改变而改变,使CDE始终成一条直线。一般胸梁高度不变,胸梁表面常作为基准用于衡量织口、综平时的综眼以及后梁相对于胸梁的高度。织口和综平时的综眼位置一旦确定,一般不再改变。故在实际生产中所进行的经纱位置线的调整,确切地说是指改变后梁的高低、前后位置。. p4 z) s& ^ Z7 c. Q6 I" F
梭口的几何形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