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 a$ I5 R+ M$ r9 l
绪论 12. d1 P. e: _0 s7 z, i
第一章 空气环境与人体健康、工艺生产的关系 156 ?& Y) x3 r& q
第一节 空气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15
8 l- R0 J, H; Y. o% @$ m. [ 第二节 空气环境与工艺生产的关系 163 u% n! \+ q" p: _
一、温度对纺织纤维的影响 16$ P8 x+ l' E. X# d
二、相对湿度对纺织纤维的影响 166 w6 Y% k$ c8 ]
三、温湿度与纺织工艺的关系 17/ }3 c4 ~# D6 P/ b/ u# I% R
第二章 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焓湿图(i-d图) 30
8 v) ^$ ]( P* z/ p" l. X6 ~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30, p) v. B7 \& L+ i( ]) X) M
第二节 空气的状态参数 31( q c. D1 p2 `7 ?
一、压力 31/ R* e0 L" E: J y9 L
二、温度 33$ ^ P4 G! t! u. y
三、湿度 33
( `" {1 n6 r, |7 w- F# }5 s8 O 四、比容v与密度ρ 35
+ j8 T" O2 b2 k, l 五、焓(含热量)i 36
u; j% |6 W- U8 g q 第三节 湿空气的焓湿图(i-d图) 37
`" W) S; ~: ~/ i r. Z 一、i-d图的绘制 37# y7 Y4 c6 g2 w# ]7 L2 J
二、i-d图的应用 41
# I i+ A. y& {9 G8 t9 ~9 ^ 第四节 温湿度的测量 46* T! h6 m0 K" `1 D7 t- w6 s
一、温度的测量 46
4 I3 ^$ C% x) M( Q5 i4 p 二、湿度的测量 49
( x1 \% [0 F) m/ K- r 三、微风速测量 597 G( Y i" `1 c' P# |& v e
第五节 水蒸气的性质 61
! k) u. m# i* B) I 一、饱和状态 61
" Y# z0 K' X6 ?5 S' [# @4 U 二、汽化与凝结 61
8 z: ~/ k8 j/ F7 \# @ 三、汽化热 62
( d; E! {* z0 ]4 _) X) X5 t5 b 四、定压下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62
+ u; R, N, {3 K0 K: X g 五、水蒸气状态的确定 649 F6 X# I' ^& p2 `) p) r0 i
第三章 车间冷热负荷的计算 70/ ?; y6 L6 a# d5 y
第一节 房屋热损失 70; x O( v6 W5 Y% M- b7 m# ~
一、围护结构的基本热损失 707 N- V/ m& e3 M
二、房屋热损失的附加值 75
/ k2 J4 y7 ?" s 三、渗入冷空气的热损失 76" Z: h4 C# D& C& C% R4 B
第二节 车间的得热及得湿量 77
; [+ j% w" \4 ^2 m 一、夏季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77& D; ] {) g6 i$ o0 z& }9 `
二、机器发热量 84
& F+ _; Q, ?/ ` 三、照明设备散热量 84$ N6 y& ^. r8 L7 R$ i5 r5 t# \6 F
四、人体散热量和散湿量 84/ |# {3 f2 b" j/ u1 |: d2 U) o3 \
五、室内其它散湿量 853 b1 B4 @: a3 |6 \$ e* L9 b
六、车间总冷热负荷的确定 85* g4 s% m6 H+ A) }' f( N
第四章 空气调节系统及其基本原理 881 d B, z: N9 m
第一节 纺织厂的送风系统 88
$ v9 c9 N4 g7 o- B 一、单通风 880 {- r) }% D( q' ^; X0 T, U- l
二、通风喷雾 89
7 _8 N. G6 x9 z8 s; U 三、空调室送风 91- U0 e/ B9 r! P/ N2 T
第二节 空调室送风系统 92
6 m y( ]. i+ s8 I2 a( \5 C% T0 z( X 第三节 空气与水的热湿交换 95
( E8 _( a/ W" u9 B$ O( ^$ r6 N 一、空气与温度不变的水接触时的状态变化 951 R) m1 \; ]$ u
二、空气被不同温度的水处理时的状态变化 98
+ n+ i" R4 j2 M, d 三、空气与温度变化的水接触时的状态变化 100
( u* Z- d4 l6 G J 四、喷水室的热交换效率 101
# P( o( K; M: I/ T 五、空气与水的热交换计算(喷水室的热工计算) 102
4 Y2 y# l1 d& E, ` 第四节 空气调节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107* V \) i) X# p1 ]6 |
一、夏天的空气调节过程 108 P% s0 p v+ h
二、冬天的空气调节过程 116
1 `, Q. n& n. d2 d) @! E第五章 空调室设备 123
4 M0 ] Y6 Y- ^0 k, F) \ 第一节 进风和回风设备 123, }, v) M* _5 d5 p x
一、进气楼和进风窗 123
" S8 `2 @' w! [' w J1 w2 G 二、回风窗及滤尘设备 124
5 G/ X0 ]6 S$ V, W 第二节 喷水室设备 126
- T# _- G' Y( u 一、整流器 126* Y8 \; _' }7 [9 P* b! X" ^/ K
二、喷嘴 1262 t' [9 ^, Q3 E" o4 r
三、挡水板 129
E* o! r9 M/ B( D# j# o 四、水池及其附属设备 1338 k7 @: ?' z1 A/ m
第三节 喷水室的结构尺寸及阻力计算 135
/ p% |# S, Z3 B' C 一、喷水室的结构尺寸 135- h8 Y7 g) g; w* @
二、喷水室阻力计算 135
; Q3 s+ Y7 v1 e) p t$ l, j 第四节 空调室水系统及管径计算 138
& R) J6 ? e( ^: ]+ [5 c$ u 一、空调室水系统 138; X% I& r3 J8 x8 p* e9 P+ ^. d
二、管径计算 138
. |! O3 i1 T, z 第五节 空气的加湿及加热设备 140/ q ^7 q' k- q% `
一、空气的加湿设备 140
2 M/ _5 F; A1 p" h' c! Z1 f6 _ 二、空气加热器 141
' w, ? B5 t' Q! \第六章 冷源 1483 L% ~1 L; u$ L& V$ \% P9 k
第一节 天然冷源 148
) m Z, Q4 K) ]0 Y$ ^6 \1 M 一、地下水 148 |, Q- a$ q1 l0 C/ I' s% l9 X
二、深井回灌 149
1 O: ^& `. \ k4 l5 V: o6 @ 第二节 人工冷源 1525 O- {" c! e) b( U& a J
一、蒸汽压缩式制冷机 153
4 o4 Z& k5 d; Z+ u0 I: p 二、蒸汽喷射式制冷机 167
' @7 B# ?5 h7 g; R/ J+ P 三、吸收式制冷机 176- K/ V( A2 Z. }1 q0 q
第七章 送排风管道计算及送排风方式 184
! P. N. d: v, e% o T 第一节 流体的性质 1841 B; F8 @0 Y* {, t
一、重度及密度 184
9 k$ y" ^1 }. F z 二、粘滞性 185
+ _3 k0 J6 ^1 k& i! P. e 三、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 185
/ ]& A4 D& s9 U 第二节 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 186; E1 D) U+ p, h+ b' Z
一、连续性方程 186
9 C! X& o. r8 H' r+ ~# V 二、能量方程 186( F9 o1 I1 }& i: w( Y
第三节 流体流动的状态和阻力 1893 Y# Y, }7 o6 M& k7 P
一、流体流动方式 189
& q: `+ d3 |8 V* @ D, C 二、实际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的阻力计算 190
/ k7 H& a+ V7 g2 [* X9 ?9 ?- ] 第四节 风道的设计与分析 198
& n6 }% R6 k P( V% t 第五节 送排风与气流组织 211
0 t+ J" J) F) g* w5 A( w 一、车间的送风方式 2116 d' H% u" f9 y1 D$ e1 U6 @
二、排风方式 213
$ ^" z$ V4 ]: w( N 三、车间的气流组织方式 214
' V$ {8 m ^6 F' D 四、恒温室的气流组织方式 215
7 c; q N6 o9 d3 g7 ~ 第六节 管道的均匀吸风 216- c% g+ u. f8 z1 g
一、吸风口速度场的分布 216
. m! N( s8 M) q 二、均匀吸风的方法与措施 218) m5 P& P$ q- E+ J0 Q: u- Q: O6 a
第七节 流体测量 223
" h/ l$ R3 _) Y 一、静压的测定 223! t6 x# L% [: K8 [( @: E
二、总压的测定 223
1 a0 w. w7 M: K9 H! Y$ e 三、速压(动压)的测定 2243 v9 X+ n" O6 c' h: v( C6 d- ~0 a
四、倾斜式微压计 226
4 ?9 ^1 P- l) O& K, P 五、补偿式微压计 2288 y; S4 O5 W5 d' c2 t0 X8 }
六、叶轮风速仪 231
/ g1 @/ ?9 q' w1 _* B" g 七、转杯风速仪 232& p1 Z- b% \. Y Q2 ?
八、孔板流量计 232
0 Q' ~5 P$ J% {$ X" u* I# | 九、转子流量计 2338 S8 m \: G; `% a" g. Y
十、三角堰 2337 |2 G" e; E* D
第八节 空调系统风量调整的原理和方法 234
3 b% c- ]* n B9 k8 x" C 第九节 空调室送风系统的阻力计算举例 237
0 O5 I7 Q# f' R1 N( {+ h第八章 通风机和泵 247
. H3 T: ]' @" p) _' p0 E, e 第一节 通风机 247* Y) C1 S- _! S. p. T7 K
一、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47: r. {) t* {& Q+ P* V
二、通风机的性能参数及性能曲线 2534 j8 i6 l7 W' m" t# ]! R g T% R
三、通风机在管网中的工作与调整 2589 T) Y6 U, ^+ D) g
四、通风机的联合工作 262
6 s& e1 E6 D% {+ \5 v4 L8 g 五、通风机的选择 266
7 h4 }9 u% B3 e2 d7 R; B) L 第二节 泵 274
, R/ j: w, K" w- P, Q 一、单吸单级离心水泵 274
/ N" ]5 s' k7 ]2 Z 二、深井泵 279
' ^4 _- u1 r0 R# t8 m第九章 温湿度调节 282
3 |3 t( U% J: z g3 d 第一节 日常调节与全年性调节 282
. p" W k5 M9 J) q! y5 E, O 一、日常运转调节 282
* @0 r& [! Z8 T! C+ [2 F+ c) } 二、全年性调节 285
2 V9 E1 T' C3 H3 }! p5 J9 k, W2 q7 E5 N 三、特殊情况下的温湿度调节 288* A9 `3 v7 {2 h. F; ?
第二节 自动调节 290
% E1 d ^" e9 {) x+ L, \ m第十章 除尘 298
5 Z" G, n9 s' H! [ 第一节 除尘方式 298
W: U# O9 Y* l* Z5 C& k( ] 第二节 除尘设备 299- H3 b) N$ E; z) K
一、A172-AU052型两级滤尘器 3008 U1 _! q0 m) H1 S
二、布袋滤尘器 301
- ~/ ^ M% H, {2 B& H7 M5 Y 三、新型滤尘设备 303
5 L* A f) ~" D- q2 Q* M 四、旋风除尘器 308
7 z8 ^# b4 X" j4 k9 I- e& a 第三节 气力输送及除尘管道 3106 c# d f3 M6 |; {/ G/ L& x
一、气力输送及除尘管道的设计特点 310
8 L( R2 i" K9 D1 c% D1 A 二、除尘管道设计注意事项 312
4 Q0 W6 f6 d- u1 K! N 第四节 空气含尘浓度的测定 313
1 \ Q# j$ u+ B" f6 u: S 一、大气浮游粉尘浓度测定 313* M+ |" x* m r3 ?( U
二、排尘管道内空气含尘浓度测定 318 C3 u! B e) t& m6 i H/ L" y+ S
第十一章 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举例——细纱车间空气调节系统设计计算 327' J6 _9 o o" w1 k
附录 361
S/ n9 _7 E- k/ n" z A: w9 ~# E 表1 湿空气的密度、水蒸气压力、含湿量和焓 3615 \* a& ]7 O9 J3 U6 L B" o1 e
表2 温湿度换算表(一) 363
. @1 n' ?& x1 Y# [3 |1 [ 表3 温湿度换算表(二) 364) T% |2 ]& M2 ^5 v( o; V
表4 饱和蒸汽表(按压力编排) 365
# g/ H% s) [* C9 j; g 表5 饱和蒸汽表(按温度编排) 366
( J: ]5 [& z* Q( c# ]- g+ ` 表6 未饱和水与过热蒸汽表 367
9 O1 e8 l1 l5 ?/ Q2 W8 r 表7 若干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 3690 x3 p, C2 o6 c5 }
表8 传热系数表〔(一)(二)(三)(四)〕 372( _. d6 v2 a/ [
表9 我国主要城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375* o% ]. [2 E' l* c+ e" ^: X1 j8 q( \3 k
表10 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ρ 377
" d% @3 p8 O& }1 h u2 |* W 表11 北纬30°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378
% f' T4 W" ]. q$ \! | 表12 我国不同纬度夏季屋顶上空气综合温度的波动值Δt_2 380$ M' x4 ]. m7 `5 g5 n- I3 w# K
表13 窗的遮阳系数X_z 381
8 J+ P/ z1 u& Z+ Z" K 表14 北纬30°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 382
" b6 r# o2 g: L5 h5 ^5 n 表15 工艺设备同时运转系数〔(一)(二)(三)〕 385) [$ u7 T2 U1 D5 C
表16 每人散热量和散湿量 386
5 D, c6 P0 t/ ~: f# R 表17 ∏形补偿器的选择 387
9 @7 e1 W9 h0 h6 M$ X 表18 饱和氨(NH_3)蒸气表 388
/ v( [9 ~' O0 ]8 O" F7 W 表19 立式和V型氨压缩机制冷量换算系数K_i 3890 D: a6 c, {: X# q6 ]0 z
表20 立式和V型氟利昂-12制冷压缩机制冷量换算系数K_i 390
1 k0 f. _+ t3 g( q9 b; I0 ? 表21 局部阻力系数表 391
' J- L. T# c! q# P5 Y 表22 4-72-11No.6C风机性能表 4086 X0 C3 X: J1 J0 B+ K
表23 FZ40-11轴流通风机性能表 410 n! e' Q5 k: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