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团圆圆 于 2016-1-14 20:03 编辑
f, l+ t8 D6 Y. C" n1 y7 d. i0 h4 s& p
纱疵分析与防治,胡树衡、王柏润、刘荣清、刘恒琦,PDF。29M。
& k: N( r9 K( m8 q 纱疵是衡量棉纺织厂产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棉纺织厂各项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综合水平的反映。本书主要介绍了纱疵分析方法、列举了常见纱疵的特征、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并专门讲述了纱疵检测的仪器、测试方法,以及在线检测与清除纱疵的装置--电子清纱器。本书对纺纱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方法和经验。
% X$ y; @* w1 }1 k4 M 1 ~/ N7 J6 k; L3 m2 P
目录 ' K3 V I5 G/ T' t
第一章 综述
% L' g u n/ G/ s. w5 v一、纱疵的定义 , f' O y/ c7 P/ G
二、防治纱疵的重要性 9 I. p/ e% Z) y$ d& ?& c c
三、防治纱疵的方针
7 u) m& G9 X9 |) S0 e( u" q0 a0 ? (一)防治纱疵必须以预防为主
% n5 q4 O8 L* ]. E1 f' @% i (二)防治纱疵要重视纱疵分析 ! k6 P/ i3 }+ k; l% Z" W; c
(三)防治纱疵要重视总体质量和用户评价
6 y# J' d6 k* q$ V* ~; | (四)防治纱疵必须强化综合管理
7 Q0 H6 ]6 Q% }9 O7 P6 Z四、纱疵的分类 5 y3 E1 J$ d. E% x# l" T& {
(一)按纱疵发生的规律分类
; U u D, x4 t. b& y (二)按生产要素分类 ( c" b! o d8 a* P! C7 J
(三)按纱疵形成的原因分类 * @+ u# P: u; Q% `- ^; F
(四)按纱疵形成的部门、工序分类
, F. ?/ [' `+ w) e五、纱疵的分级
4 Y: O, ?4 q! U0 H六、纱线和本色布(坯布)质量标准的纱疵分等 j( [2 C! A. Z& G- H& `" J+ g6 G
(一)纱线标准的纱疵分等
( F# b5 |! E$ ~2 F' l (二)棉本色布标准的纱疵分等
8 _# i% M" _, I$ _第二章 纱疵分析方法
0 _; E7 P/ D( t9 H一、布面纱疵的直观分析 6 e+ n4 v8 z: ~7 }2 C$ K0 ]
二、纱疵的仪器分析 / ^; J0 Q6 \' p7 E$ c% A7 z
(一)纱疵分级仪分析法
: p/ T- T8 y \( k (二)在线检测纱疵分析法
" X" `" g) s, f ?! _" ~ (三)电子条干均匀度仪分析法 ' r$ i; M/ z! S5 D& {
三、纱疵的黑板分析法 1 {, W4 X7 \" R7 M
四、纱疵的切断分析法 % B+ |$ y% P; w6 L% z) Y
(一)长片段纱疵切断称重法
2 c: x2 s/ s8 P (二)短片段纱疵切断称重法
4 M6 o6 T' _4 e' v. y- e) {五、半制品纱疵的检验分析
2 Y5 x5 N1 A8 }* p$ e* J, B (一)条粗条干均匀度仪分析法
1 o. Z5 T& e, h( q8 d (二)纱条搓捻分析法 ; o S3 v* Z/ [. o
(三)粗纱绕黑板分析法
% P. P4 J7 H. T' M# H6 W% O* m- R* K5 l (四)纱条分解法 0 P$ a& V2 Z9 a5 y/ z7 u: v
六、纱疵中纤维的鉴别和含量分析
# X8 T- I4 x3 d `- h (一)常用纤维的定性鉴别
8 n8 K* ]$ E& s; y (二)混纺纱线纤维含量定量分析
, c p2 g* V1 b# q9 H- o( E第三章 常见纱疵的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方法
) y. s. c1 v$ h( `& v一、错纬
1 A5 m9 {6 _; F" b b# `! r (一)比原纱重30%~50%的均匀浅粗纬
' ^+ m; U! j9 ^! y7 ?$ U (二)比原纱重一倍左右的均匀粗纬 6 P/ f/ S0 M2 r; _+ o3 e- b, M- d; I
(三)不均匀粗纬
' K: |5 o6 b% A8 d8 q- | (四)细纬 7 \: o7 _% f% L
(五)假粗纬
# E( c( X+ S) n0 C4 u( U& _, Y二、紧捻纱(线)与弱捻纱(线)
" f$ f: g3 S- {+ O (一)紧捻纱与紧捻线 $ |! D- M5 _* F' C5 U& \, ?, A
(二)弱捻纱与弱捻线 / D- Z, u+ V/ {; T; W' }
三、多股 4 J/ y+ z; B+ R+ `
(一)三股纱与三股线
6 y# O4 G, [7 c# [6 y; U8 A5 R0 ]) M (二)多股 1 p4 e5 S4 `9 _. o& P. l3 m
(三)四股线(对于双股线而言) & c% }- L$ w1 t, y7 I+ {$ ^
四、条干不匀
6 E+ N# ^$ H! r5 u (一)粗节长度1~2cm的条干不匀 : Y! H+ R2 i' Q6 w; N$ @ j
(二)粗节长度约3cm的条干不匀
3 | k3 h3 d- m o* ~ (三)粗节长度4~10cm的条干不匀 + ^# F. o; N1 F! ]
(四)粗节长度10cm以上的条干不匀 f: | v$ Q- O/ S1 K
(五)粗节长度不等,只粗不细的条干不匀
8 A: l& f. C, x (六)假条干不匀 1 O' `; s2 |) Q; ^& K; d" X
五、竹节纱
. n+ H: g+ I0 @2 _0 S. m2 u. D (一)来自原料的竹节
) a" p" u m! b, W- b (二)来自前纺车间的竹节
; a( s/ V: Q b3 w" u (三)来自细纱机的竹节 ( V, }( l S% j) \( R
(四)牵伸倍数对竹节的影响 ( L6 V, d# ~8 ~0 |
(五)竹节的色泽分类与成因 8 t6 P- y. `& z* r8 ?$ q$ z
六、稀纬、百脚与双纬、脱纬
1 I* B+ F+ S+ i5 J I9 [ (一)稀纬与百脚 4 o R* l$ G: `1 s5 E; G) e5 B
(二_)双纬与脱纬
, e6 o! o7 {5 e* F七、花纬、油经纬、色经纬和异纤 1 @: D5 Y0 y& ?- [1 x
(一)花纬(黄白纱)
% H2 Q$ V) d8 |( h (二)油经、油纬 1 U4 ?9 s3 u3 N& u: T/ e Z4 G: p
(三)色经、色纬、色纱与三丝纱
2 z( g0 x; z) M) k (四)异纤(异性纤维)
" O: D' q: c L2 X7 ?9 Y* F. r$ C八、纬缩、橡皮纱、棉球与毛羽 & R9 P# R/ i$ ~# n
(一)纬缩 $ L4 c+ G$ `/ M; g
(二)橡皮纱 0 v9 i |3 r( q; q" f' t. d) a
(三)棉球 % g+ Z! t" P+ S8 ?$ g1 w3 o8 y$ ?" K
(四)毛羽 3 w6 e% V; ]) P* ]& E3 ?
九、其他疵点
1 t$ Q1 I6 @% A (一)结头
, l( R9 D. v- a- j7 C (二)裙子皱
4 O T+ P' f) A( Z1 t (三)煤灰纱
: X1 r" r8 E' ]; c (四)烂边 , W/ @) v2 D0 S8 o y2 U
第四章 突发性纱疵的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方法 3 L$ J3 s, M( Q8 F# b
一、规律性条干不匀 % \( L$ Y+ l5 |" N/ f9 P
(一)波长相当于细纱机前胶辊周长 9 I( P% J% L4 {
(二)波长相当于细纱机前罗拉周长 7 z& [7 P) t: M$ g
(三)波长大于细纱机前胶辊周长
7 _ w% X* Z7 q0 J (四)波长稍异于细纱机前胶辊周长(一般在11cm左右) 0 b% {. h4 l( Q: y
(五)波长相当于细纱机中后罗拉周长
, Z+ Q- `! e/ ~2 Z& y, b- s (六)间隙性条千不匀 " G7 K* F7 r% f! h, r
二、非规律性条干不匀 & H5 k- i& N& L1 S' H; U5 t) f9 Z
(一)长片段条干不匀(有时作粗纬处理)
) B7 H$ P& @7 w/ |# ? (二)片段长度不等的条干不匀 ( b% f7 x! m: D: t$ S7 u6 [
三、规律性错纬
- }) G$ A* c( k/ n3 T5 j- }2 Z (一)特长片段规律性错纬 , h* n3 M& v' h9 A
(二)长片段规律性错纬
# S: |( [) f$ W* m (三)短片段规律性错纬
% I" Z5 O# ~! R第五章 新型纺纱的常见纱疵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与防治方法
, ]6 A( @) Q7 _5 v7 ?- K- Y' \一、转杯纺纱 6 }. Q: u- P/ B$ u' G- c% P8 U% n
(一)纺杯夹杂和积花
4 ~" j. C( O6 j9 J# }% e6 F (二)给棉喇叭安装位置不当
3 P8 m6 r8 O7 H+ Y( x- N (三)排杂风管挂花、通道堵塞
6 F2 l9 |2 g' \. ^8 d! Y (四)分梳辊倒齿、偏心
. ^4 }% z8 S h7 U (五)给棉罗拉与给棉板的压力差异 # |, r; A, F5 Z+ ?* v
(六)转杯纺的梳棉工序不良
) V! ~0 l, j8 B (七)转杯纺的并条工序不良
% |) O6 A2 K! A* Y0 ~' g二、喷气纺纱
# p s! m, b; ? (一)喷气纺纱波谱图8~9cm的规律波
9 Y5 m' ^* `+ f: H3 Q; D( y7 K (二)喷气纺纱波谱图2~4cm的多柱机械波 ( L3 C) l! }1 Y& o$ l
三、紧密纺纱
* V* p2 F+ _1 W四、赛络纺纱 4 `( C: R, J# n9 |; O( h
(一)赛络纺纱波谱图9cm的多柱机械波
% F$ d" h+ h6 }' v- G (二)赛络纺纱波谱图5~12cm的牵伸波
7 T2 K9 H* {/ N, T G# L (三)并条波谱图11~13cm、100~130cm的规律波
% a5 ~& G3 E( e第六章 规律性纱疵分析计算和实例 & F& A0 o2 k. f. |$ v! M
一、规律性纱疵分类 / I' w, A1 b7 N; ^6 N9 G, f
(一)按纱疵的粗、细规律分类
; S2 O9 N, E6 v) D) n, z (二)按纱疵的波长分类 ' {9 v' s6 _- H3 q }
二、分析规律性纱疵的计算公式 1 N( l! ]+ z; M
(一)布面规律性纱疵波长的计算公式 " }- Y0 r7 ~) b c4 |( [$ W
(二)某工序产生纱疵机械波波长的计算公式 - V% P8 F! h# Z
(三)某工序有缺陷部件转速的计算公式 + X( `+ ~: F- ]$ ~
(四)某工序和细纱工序规律波波长的范围 7 y9 { ]8 R3 p" m
三、规律性纱疵波长分析计算的应用 ( x0 @4 S/ P# c
(一)诊断规律波产生的原因
% Q4 u' h: X: J \" P (二)常见规律性纱疵的形成原因及波长 1 v; B! @" B& e1 R. R
(三)规律性纱疵波长计算与计算机分析软件简述 ' t: H% }) b' f, M+ O
(四)应用实例分析 * S, _& o3 F& c( c
第七章 纱疵检测的仪器及测试方法 / h8 X0 F1 ~# E" T
一、常发性纱疵的测试仪器——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
1 M- N0 F8 U* P) h) M (一)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的检测原理 7 W* J, F3 O- J1 m
(二)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的主要结构
* n) Y+ }( d" b: K3 L (三)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的主要技术参数 0 R, \+ \; @8 _% b2 D
(四)试样准备 9 T0 k7 |6 w+ w$ h- @
(五)测试结果的分析比较
) }3 y2 D% _7 y9 h8 H+ `" U9 F* d (六)分析波谱图的注意事项 9 @3 Y7 w" a2 x# {
二、偶发性纱疵的测试仪器——纱疵分级仪 4 f& v! i1 @- z5 r" P( X/ W
(一)纱疵分级仪的检测原理 + E$ T0 R8 R/ P5 e' O
(二)纱疵信号的鉴别
, j2 ?+ d f: q, X (三)纱疵分级仪的测试报告
% S/ M1 M4 @, [2 Q+ d/ p (四)纱疵分级仪的应用 2 y: r E, Y7 V. ~6 S
第八章 在线检测与电子清纱器 / g8 q8 P) T) I6 T' L# c- ^) ^- N
一、电子清纱器的功能 2 _& R7 \0 [; m" ~
二、电子清纱器的组成
( t; W: I- N8 V1 K" T (一)检测头
9 q( S: U& M' l (二)处理器 6 g4 S' ~ I, V
(三)控制箱
4 O8 f" ?5 T0 |9 g1 u8 B三、电子清纱器对纱疵信号的处理方法 / ~; ^5 t) N4 r! t! T( h. o
(一)相对测量 ( k) S' q& w: l1 t. }7 i! X4 g4 J
(二)绝对测量 3 r( T0 i9 `1 f2 P
(三)信号规
; [7 H, L% S5 ^4 U' E0 H( S; R四、加强管理,用好电子清纱器 6 ~; S3 c' k( g! W$ j
第九章 布面纱疵的责任划分
, A/ m- d1 U- w& M3 o2 V一、布面纱疵责任制分车间划分原则 3 Q$ I ^3 s _, N9 j
二、布面纱疵指标分车间(部门)划分办法
( `; K0 `2 K$ ^% X4 \& c (一)布面纱疵分车间(部门)的责任划分
+ q2 E1 f1 c6 C, Y( S8 c (二)布面纱疵指标划分的比例
% p- E9 i. A2 Z3 G9 [8 V三、售纱纱疵验收规定 5 j$ C5 S3 a5 `! ^
(一)单织厂
" x; a. c9 o# g- G, p (二)针织厂 , d* q* H( h5 ^8 }* P# Q0 K+ j
第十章 不同织物和印染加工中防治纱疵工作的重点要求 9 `& U o4 l7 I8 \* b3 f. V
一、不同织物对防治纱疵工作的重点要求
8 V7 a0 `0 k+ N (一)平纹织物
$ a& p1 e9 x; f7 U, r+ [7 @ (二)府绸织物
& a3 y, i" d8 p% |7 h3 T( |5 X (三)卡其织物
% J' o$ S7 \2 ^9 `9 K (四)斜纹织物
6 t U5 l% k. K( m! V& Z9 W7 E0 e4 u (五)贡缎织物
, `, E( p5 `* K9 E& K (六)麻纱织物 7 h) v( L% H5 r5 Z6 _9 z
(七)绒坯织物
5 T) F& k, t l5 \ (八)华达呢
! ?8 o' Y- g+ }4 Q (九)哔叽织物
" V8 r4 z6 I. b: x (十)稀薄织物
. j$ Z6 t! [, n+ L (十一)特细织物 - X! J" @, J# A( H& A( ]
(十二)化纤纯纺、混纺织物 + a0 e3 ]* A+ M9 _* k
二、不同印染加工对纱疵工作的重点要求 & Y$ h+ x6 C- N
(一)漂白坯 4 y* [0 R9 Y: W1 O" j! w
(二)印花坯 4 X. ~( `. Y9 H% a
(三)染色坯
) d9 [! |* X1 C1 ~* {/ _: A$ _6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