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织物抗皱整理》,陈克宁,董瑛,ceb、PDF。印染新技术从书,电子目录,高清,2M。5 D! F7 B6 O3 p- b* v6 A& E8 F
内容提要
b9 a, @' z+ D* k+ K& V《织物抗皱整理》对织物抗皱整理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进行了概括;对抗皱整理的机理和化学反应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比较了各种类别的整理剂的特点,尤其对正在兴起的多元酸类整理剂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介绍和分析了各种整理剂和整理工艺的应用情况;对织物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和甲醛含量的检测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抗皱整理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 F: Y% q2 w# F0 ?6 o4 G1 P+ r《织物抗皱整理》适用于印染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纺织、轻化专业学生的专业用书。: k5 _8 l9 D; n9 x+ [, Q
本书由陈克宁编写第一章至第九章,董瑛编写第十章至第十二章。全书由陈克宁统稿。书中照片由天津工业大学的刘建勇老师摄制,研究生王蕾和马灵芝参与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山东潍坊二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李传梅、秦续文协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此一并致谢。2 ^# U; Q& d# X- B3 j4 \
目录
8 S2 j3 R) b; }% b) O( [第一章 纤维素和抗皱整理的基本概念
0 K8 H2 p# V3 R; y第一节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001
$ y/ p- M/ A0 ?, g' v第二节 纤维素纤维的化学性质006- k' y8 a) `* w, l* c% ^
第三节 抗皱原理009
& B$ o" K9 Z4 y& h第四节 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折皱和抗皱010
# i! W* s2 c( Z$ [. J/ T' ]% q参考文献014) k. K `2 B6 D" V2 e+ y$ Y3 u
第二章 纤维素纤维织物抗皱整理概况
* h: [& y9 _# n! w! o5 z7 B9 g第一节 纤维素纤维织物树脂整理的发展历史016
$ V* o. q) W8 z$ N C' C一、一般防缩抗皱整理 / 017
4 B2 V# O7 u9 Z6 b/ I& {, u8 w( X2 E+ f二、洗可穿整理 / 018
7 p/ [7 X# [- l! d2 R4 S% \& T三、耐久压烫整理 / 018
' H6 c# ]$ f3 J6 Y0 c四、低甲醛和随便穿整理 / 019
: [# P6 p2 }/ m& G6 n3 C五、绿色整理 / 020
- z% ]0 E5 |' ?1 v7 @第二节 抗皱整理的定义021' s! R# A+ m/ a$ u @% Y2 ^
第三节 整理剂的要求和特点022& S$ p0 E6 j# V5 L
第四节 织物抗皱整理的发展趋势0225 R. i4 ~+ N+ z$ B5 a+ k) U
参考文献023
; l, u. w+ l) g7 f% B0 w第三章 N -羟甲基类整理剂+ j% B2 z' U0 f. S
第一节 常用的整理剂025, y, P% H; ~( s
一、脲醛树脂(UF) / 025" o$ x5 e1 B0 R& ~
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 / 026
3 D! I6 N5 R. Y三、二羟甲基环亚乙基脲(DMEU) / 026
8 y. F( l- ?' I5 a; y四、二羟甲基二羟基环亚乙基脲(DMDHEU) / 027& j: @7 d9 h# h, A
五、醚化的二羟甲基二羟基环亚乙基脲(M2D) / 027
1 H! j$ `- v3 t# f4 Q六、二羟甲基氨基甲酸乙酯(DMEC) / 032% h, F/ u: V& y+ s7 b2 L+ Q ?4 W4 K; `' O
七、二羟甲基三嗪酮(DMT) / 032
' S3 z/ y% c, }) x八、二羟甲基乌龙(DMU) / 032 Y9 M! B7 a) \+ z6 h' l' l
第二节 N -羟甲基类树脂的制备0335 f8 x& C) U, B
一、二羟甲基脲树脂的制备 / 033
. q' s$ \/ c+ F2 r2 \. q二、甲醚化二羟甲基脲树脂的制备 / 033. ~9 J$ i# E; S4 ~
三、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制备 / 034
" v V0 d2 X+ d8 [9 |四、二羟甲基亚乙基脲的制备 / 037
% g H( g6 M2 B) b$ n/ r) f9 G五、二羟甲基二羟基亚乙基脲(2D树脂)的制备 / 037
3 F* L3 p9 G8 i/ J, u8 g& \六、醚化2D树脂的制备 / 038
) T* t, ?1 h4 \6 P$ k七、二羟甲基乌龙的制备 / 039$ ~ A9 S w0 i5 L# Y) R
八、二羟甲基三嗪酮的制备 / 040
. @+ ~1 v7 K/ E: h- S第三节 N -羟甲基类整理剂的反应机理0406 r h# `/ H9 I4 z6 x! n, N
一、初缩体的制备 / 040
" }+ A* A9 F3 I& p二、N -羟甲基化合物与纤维素的作用———交联反应 / 051
" @% N& K5 P% }参考文献060
# r- h8 C2 D0 s8 z' G) X7 g. }+ `第四章 其他整理剂) k8 U1 t3 @- k s* r
第一节 关于甲醛的危害和对它的限制062& g- I# L; x7 y3 V, D& B
一、甲醛的性质和危害 / 0624 R8 b% _- v- U' }6 E! u
二、释放甲醛的来源 / 065
. T2 p# i& x1 s6 x# D, ^4 K三、减少甲醛的方法 / 070+ Y$ ]1 f* B7 O
四、各国对甲醛的限制 / 074; I: p- y. e2 a1 E) B9 i$ z/ g5 _" c# K
第二节 乙二醛080) E% H3 X9 |1 B; J- f7 ]1 a
一、乙二醛的性状 / 080/ k1 T5 S* k6 ^. _
二、乙二醛整理工艺 / 081
$ p! L! H; q$ x0 T/ A! v+ A三、乙二醛与其他化合物复合的整理剂 / 087
! A. b2 _9 c E% y2 D6 }3 R第三节 缩醛类整理剂099
& |: P/ F7 c3 J8 R+ Y, H3 s; @/ V第四节 环氧类化合物100
1 s2 A4 l, v9 p3 h( [0 f0 y6 }第五节 含硫化合物101
9 _6 M9 {( i& R6 ?参考文献102
. U+ x4 y: c: M第五章 多元酸类整理剂/ M: }% V+ \5 Q+ d8 ?' {7 n, k, G
第一节 酯化反应的一般特点105
. U( a; H7 _7 J, {) C第二节 在织物上酯交联的特点107
. c( N& ~3 C8 a0 O c第三节 多元酸的种类和选用112
, s" C1 @' m9 w% G3 i第四节 丁烷四酸(BTCA)116
f6 s O( f& x6 [4 J9 `一、BTCA的基本性质 / 1169 Y+ Z) ?$ s5 Z1 G2 E
二、BTCA整理的工艺特点 / 118
. f {! k! m: N6 f: }三、BTCA整理的催化剂和添加剂 / 123
, M9 s+ W( S& u四、BTCA的制备 / 1285 j& \4 o& @" S- J) O/ U) x) X( f0 V( m
第五节 柠檬酸1302 m$ e: E9 D" I
一、柠檬酸的性质 / 130, }1 P5 F$ _. G X" ?" Q0 {
二、柠檬酸整理的工艺特点 / 133; A# w; P n C3 C: Q4 N% B" |; o
三、工艺条件 / 149: g. I& f I$ l
四、柠檬酸的改性 / 160
4 @. M) i& Y6 @2 ?+ n9 j五、柠檬酸铵的研究与应用 / 162: i8 u d6 a( X1 l5 H) o) I( Q
第六节 马来酸及其聚合物164/ l( K5 R: |7 Z% h$ G9 Y' P' a
一、马来酸与衣康酸的聚合物 / 1640 a( E4 j) A6 c# H1 z
二、聚马来酸与柠檬酸的结合 / 165
( M; B) I4 i E第七节 催化剂167
5 J. G$ r" E, f8 b+ J2 u第八节 多元酸作为整理剂的评价170
2 ` h, L2 B: h, {# A, x. g1 W一、耐洗性 / 170) {: q$ {; R% k0 A/ [- r2 d
二、耐磨性 / 170! Z: V, d0 U. I1 Z
三、强力损伤 / 171
5 V* o2 p4 ]0 z, |; ~1 J( u参考文献1747 e- f1 S6 Y9 |# h2 n& Z- T, g
第六章 催化剂% C( @& j, ?" v5 \' e0 U- E, L; H! M
第一节 N -羟甲基类整理剂的催化剂1817 Z% B% X$ b9 o: j
一、催化机理 / 181
) u0 y8 X# a9 y二、催化剂的要求 / 184
/ x: m$ q8 v8 k' A三、催化剂的种类 / 185* ~ j' w$ i- G1 c7 G0 [( d
四、催化剂的用量 / 189
" `/ S! t- h% T5 p第二节 多元酸类整理剂的催化剂190; e, }, d! Q! [$ f
一、催化剂的种类 / 192' n/ r$ l0 `! Q8 V
二、催化剂的作用原理 / 207
1 d% V6 v) ~7 @' _三、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 222: i7 p9 d' W' I& a P
参考文献223
/ d! s- Y1 u2 a$ i! B( s第七章 添加剂
* \* \- u/ w% {, o$ ]第一节 柔软剂2276 ~ `1 }2 R \! k
一、柔软剂的作用原理 / 227' @: L) R; q! F5 l
二、柔软剂的种类 / 228
) {! x8 L+ r8 P$ y- H m; z( V: E三、柔软剂的分子结构特征 / 231
& ]9 h, R- B& N# t$ z# _第二节 防止织物色变或泛黄的添加剂232: `+ A0 T" z/ ^( x6 g# ?- e, y0 c
第三节 改善织物强力的添加剂234
% F3 J7 E2 \' K参考文献237
: O: E3 h& _% r5 z% t( V; o6 ^第八章 整理后织物性能的变化
7 h q d% C0 X第一节 干湿抗皱性能239
- v+ L$ _% j. [: i( {3 @第二节 强力变化2417 |$ m h6 r7 d0 `/ S* O
一、强力下降的原因 / 241
# Z8 Z2 }$ o5 K2 c二、改进强力的方法和措施 / 2497 U; U) Y# H+ o9 h8 J8 a8 d
第三节 色泽和白度的变化250
( N! }# {& ?0 H: i$ b3 `一、对织物色泽的影响 / 250
! U5 A0 o$ @1 | t# a! o# o R二、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 253
7 b" h4 C* V" y% g; l& Y第四节 纤维、纱线和织物与抗皱性的关系254- m- k9 C. v5 N K
一、纤维与抗皱性的关系 / 254* }& N2 C, W$ q# ?2 e
二、纱线与抗皱性的关系 / 254
( m, C" ?6 k+ P# s三、织物与抗皱性的关系 / 2556 ?/ R( m0 s$ a N% p1 |
四、抗皱整理对织物坯布的要求 / 257
* @. V Q9 w H# U7 y9 [: D参考文献257# a* {2 S: c; H4 Y' [
第九章 丝织物的抗皱整理 F1 L; m; z1 t
第一节 烯类化合物的接枝260, Q& x+ W3 w5 c( I* n: Y2 y: ?9 [$ Q
第二节 环氧化合物262
; p7 C9 C- G6 [9 h' L第三节 乙二醛264
9 y: E+ C6 [3 I$ [第四节 多元酸2666 b, X# S& M+ M
第五节 聚氨酯2691 R! I8 ~/ f C5 |# i! R5 v
第六节 有机硅270
4 M3 D& ]& ~: A3 p第七节 生物整理和生物技术271& M$ `" t, ]' U$ r
参考文献272
) t1 J9 e" V6 ?( h第十章 整理工艺) F( E" d% @: v" r6 \
第一节 棉织物整理工艺274二、无甲醛整理 / 277
- n% R- D. P" v) ?三、抗皱和拒水拒油整理 / 279" M" H$ _, C* p; a; ]6 b& v
第二节 麻织物整理工艺281: o; g3 I3 G% D$ f. U/ F3 v
一、工艺设计 / 281- T: Q- N# L' s3 ~4 O
二、应用举例/ 282! Y, c- c- H5 f- t# \
第三节 粘胶织物整理工艺283( ^4 g+ S% q1 r% [, ~+ r/ V& w
一、工艺设计 / 283! T# e# K: ?. n# ]5 f" G1 J/ o
二、应用举例 / 284
+ y5 C, ^. Y5 @. m+ v# D& m第四节 丝织物整理工艺285' t! l9 l6 p% Q3 r4 j
一、工艺设计 / 285
8 [2 v" d/ q8 Z/ m2 G8 S二、应用举例 / 2863 y+ p; A6 n+ B
第五节 天丝织物整理工艺2877 \4 D" k8 T+ T& r( J% Z
一、工艺设计 / 2875 |( w. y# ~3 @1 ?* x; h& H; C
二、应用举例 / 288- W+ u+ _" g0 q/ K9 m
第六节 成衣整理工艺288- D* f8 S# T n
一、工艺设计 / 289
4 f/ d& @! E) B$ r# ^二、应用举例 / 289
7 f1 V2 |" {+ D! n# M( N7 T第七节 彩色棉织物整理工艺290
v5 L' `0 F3 d7 _7 O4 `一、工艺设计 / 290+ Z/ V$ W) U+ S7 X( s
二、应用举例 / 291
% O5 g/ X' O- s第八节 弹力织物整理工艺291( _; y' [1 H& x q) w
一、棉/氨纶弹力织物 / 291$ H# R1 T) W3 N4 d2 h6 d
二、改性弹力涤纶(PBT)织物 / 293
7 b# P: R: v( {% z% }% r, q+ W l- x! ?第九节 其他新工艺294
. z' Y: h6 U; }3 k @' ]; x9 b一、潮交联 / 295
' @6 ]9 [% }2 u. T6 Y二、湿交联 / 295
3 J* R; e m/ ?' M; k三、微胶囊技术 / 2964 O' K9 f9 ]. K1 h
参考文献297
& ~5 Y: j$ k' V: F/ V第十一章 整理设备
) U/ n% z2 B5 w1 L第一节 树脂整理机298
4 }2 ?9 }7 ?% F% }, K6 }9 A( Y一、树脂初缩体工作液平幅浸轧机 / 298! b* @$ L$ `! W8 U/ A: @
二、烘燥机 / 2982 F3 u7 ?% O2 }: ^4 r4 j
三、高温布铗(针板)链式热风拉幅机 / 299
; |# p( u: F9 S4 S8 }0 Z第二节 烘燥机299* o( E: f1 q0 v) G( T
一、短环烘燥机 / 299
7 E7 o W% |7 f二、长环烘燥机 / 300
: P7 M, J* A& g7 j第三节 热定形机302
! s7 x6 [" T& d. l; C" G6 v' e第四节 预缩机303
0 Q4 P2 y) Y0 F2 S参考文献305
# ^2 C) k& P9 V3 g/ D" ^- T第十二章 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
: b$ T# G( C4 c r3 |第一节 织物性能的测试306
8 J9 u- M0 ^7 r3 I. G5 v- W一、织物免烫性的评价 / 306/ N$ k! u& x% R0 T* `' F
二、水洗尺寸稳定性 / 315" x1 N9 f+ Z' s# V2 U5 \
三、织物拉伸性能的测定 / 318
, \0 l8 x \ A# b/ f四、织物撕破强力的测定 / 322; A+ r: [- l7 u2 v6 \
五、相对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 / 324
7 w/ r1 v: J% y$ V第二节 织物交联程度的测定325一、染色法 / 326" H5 F* y8 F$ h9 B. _, e8 l: @% r: V
二、葡萄糖浓度的比色法 / 332
7 l$ g( w& W; T/ O: M三、酸碱滴定法 / 333
( p3 j) A. k& d* A; v. C4 @1 g5 C四、硫酸化法 / 334
6 a2 O3 Z: H; `五、红外光谱法 / 334& J: x3 Z7 A) A+ f1 k
六、高效液相色谱法 / 336
+ W/ A6 L% f9 s; Q第三节 织物上甲醛含量的测定336
7 n. i$ d, g5 @) i- ?; s/ W一、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 / 336
/ Z' u) t/ y X4 c, g* |( g二、游离水解甲醛量的测定(水萃取法) / 338! q/ D( C% o9 ]5 U
三、释放甲醛量的测定(蒸汽吸收法) / 3396 f( ~" Z& Y8 k+ u$ A8 j
四、相关试剂的制备 / 3400 j" h7 ^4 C/ [, w% v
参考文献340
, i: \: m6 j* s0 d3 v) p, e
" q% d! D( \& F4 d( ~0 P" s8 `% J6 @: o) A9 Y$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