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 展 阶段 (1923^ 1931年)
- q2 z2 D* R% z棉纺织业继续发展,针织业、印染 业 、 丝 织业逐步形成相当规模,复制、毛纺、纺机、纺器等业也有发展。 r! Y) q* E- }' ]8 M) f9 }
8 O5 ?! V! l! i8 {0 d' h8 W3 ~/ M
第一次世界大 战 结 束 后,日本继续在上海新建和扩建纱厂。华商纱厂在此期间虽有发展,但市场萧条,产品销售困难,1922年底华商纱厂联合会曾决定三个月内停产1/4纱锭。促织网。从1922-1931年的10年内,华商新建厂15家,旧厂增设8家,收买日资、英资各1家,共25家;而旧厂被改组19家,停工11家,被债权人接管5家,出售17家,共52家。至1931年底,上海共有纱锭249万余枚,附设布机2.42万台。其中华商纱厂共有纱锭106.69万余枚、占全市总数的4300,附设布机7864台、占全市总数的32%;日商纱锭125. 31万余枚、占全市总数的50写,附设布机1. 36万余台、占全市总数的57%;其余为英商纱锭17.%万枚、占全市总数的700,附设布机2691台、占全市总数的n%。随着纺织业的发展,洋纱进口剧减,如以1913年为10000,则1920^-1922年平均为27.6%, 1929-1931年平均为1.2%。洋布进口,除染色布、印花布有增长外,总量也下降。# S+ {/ Y* D* ^; R. b
, |: y7 `4 W/ s! G, l6 O1 i
民族资本在竞争中逐步形成几个企业集团。① 申 新 纺 织股份无限公司。1915年10月成立,之后申新纺织一厂投产,至1932年底发展到9个纺织厂,共有纱锭56. 72万余枚、布机5357台,其中7个厂都集中在上海。②永安纺织公司。1921年成立,次年永安纺织一厂投产,至1933年已发展到5个纺织厂、纱锭25万枚。③恒丰纱厂第一、第二、第三厂及有关的华丰纱厂、大中华纱厂,至1931年纱锭发展到10多万枚。' A8 J: v U$ b/ R z: x) p
5 e- C6 U1 A7 V3 i3 q: Y1927年华商袜业公会改组,成立针织同业公会,共有 20 0余 家针织厂参加。1 m5 o% X& p! f" g, z( Z
' O! o* V! X/ A' v5 o* Z, i: O! h
染织业发展较快。1920-1925年,通和、三新、鸿新、流洲等染织厂开业。 19 24 年 启明染织厂的周景胡首创色织打样机。1926年鸿新染织厂率先使用全铁上投梭织机。印染业也有相应发展。1925年英商开办纶昌印染厂。德商为推销阴丹士林染料,在技术上给国内厂家协助,华商竞相订购染色机,先后开办了仁丰、一达、光中等印染厂。1927年达丰印染厂增置四套色印花机1台,国产机印花布从此问世。至1931年,上海有染整厂30余家,印花厂6家,开始形成规模。随着染印业的发展,生产硫化染料的大中、中孚等6家染料厂开工,日产硫化染料600余担。
6 T* f! k$ O6 o
0 e m" D6 j9 i3 L复制业继续发 展 , 并 出现新的产品。1925年浙江人顾海藩创办德龙紧宽织物厂,生产金龙牌宽紧带。1929年罗立群创办中国飞纶制线厂,资本2000两,生产飞轮牌木纱团。1930年胡振家集资3000元创办荣丰刺绣线厂(1939年改称荣丰线厂),首创国产闪色绣花线。" N: Z( B2 c# F% N( c
( }$ x& K' n K
毛纺织业稳步成长。1928年曾任开滦煤矿矿务局买办的刘鸿生,买下了中国毛绒纺 织 厂(原日晖织呢商厂),移地浦东周家渡,成立章华毛绒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于1930年8月投产,生产军服呢。1931年陆文韶、陈贤本创办达隆呢绒厂,首先用进口毛纱生产哗叽、华达呢等精纺呢绒。1923年中国维一毛绒纺织厂将库存粗纺毛绒制织蝴蝶牌素色骆驼绒获得成功,其它驼绒厂群起仿效。到1930年,上海有驼绒厂13家,驼绒织机超过100台,年产约300万码,产品花色也由素色发展到彩条、水浪纹等。由于国产驼绒质优价廉,花色及时变换,逐渐将外货驼绒挤出了中国市场。
- v' s* {" Q) V3 }: V6 P. j @' e! p0 y4 i" N1 x
丝织业逐渐形成相当规模。 19 24 - 1927年,新开办的近代丝织厂12家,除两个厂归并他厂外,至1927年,共有丝织厂22家、电力丝织机1632台。1928^1931年,小型丝织厂风起云涌,新开设475家,拥有电力丝织机3769台,其中10台以下的353家。小厂盛行的原因,是由于1926年解决了人造丝与棉纱交织的线娣以及人造丝织品明华葛的上浆方法,产品得以大量生产,成本降低,销路扩大。美亚织绸厂自从1921年春由留美归国的蔡声白任经理后,至1931年底发展了10个分厂,拥有丝织机927台,职工2368人,年产绸缎19万余匹。
) F5 P( v; m2 U, [) u$ ~0 q! K* J, X' M; I; p+ C
1925年 9月,民族资本家朱节香集资创办中孚绢丝厂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绢纺锭 1 500枚。
* B( a( L# z1 M2 O$ S' C9 V% i2 J0 X( X }5 ~. h# w
这 一 阶 段,纺机修配及制造业也有很大发展。寰球厂于1929年开始仿造新式缴丝机,设计出了适用于我国的5绪座I机和复A机以及检验丝质的黑板机,A出的丝可与日丝媲美。电力织绸机的制造也因织绸业的繁荣而获得发展,有寰球式、光达式、合昌式、物华式、明华式等。寰球厂还着手改进提花机,由上口式改为中口式,改用双跳龙头,可提高车速,为丝绸厂所称道,称为“寰球龙头”。该厂还改进了铁木力织机,采用重田式的卷取部和津田式的送经部,当时称为津重式,即寰球的新式力织机。以后又将单梭改为多梭箱,如单面双梭、单面四梭、双面双梭等,此种绸机多为各地新办著名绸厂采用。此外,中国铁工厂于1930年仿造出丝织并线车。华胜厂于1927年相继仿制出B字电力袜机、K字电力袜机,求兴厂仿制出汤姆金针织机,锦昌机器厂仿制出浆纱机。兴鸿昌机器厂在仿制出阿尼林机及其它印染机后,在修造印染机配件及调整印染机器工程的基础上逐步向印染机制造专业化生产发展。
/ |1 C% _& `8 X0 c: K/ ^7 @; p/ ^/ Y! s4 H, L- e- P9 y: T4 Y
纺织器材业都是小厂、小作坊,设备简陋,以手工操作为主,生产技术十分落后 , 原 材料依赖进口。促织网。1927年胡逸生、陈清培合资创办源来东记梭子厂,1935年张东财创办大中华梭子厂,1928年陈鹿岩集资创办纬昌钢丝综厂,1930年陶善庚、杨诚祥分别开设中国、天华钢箱厂。当时制箱所需材料均须向日本购买,直到1939年周锦标、王君乐、王一明等人设法取得了制箱机器图样后,我国才能自制箱片。1930年王有山、王有志创立玉新记纺织用品综架厂,同年胡良缘创办精勤纺织机械用品制造厂。$ T+ F5 G& U' }% m* x
3 O- T7 F+ [: N+ }- Q' F这时,学术活动比较活跃,1930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纺织学会。& _. N% S' F, \: F
, j5 |6 R3 C" V8 ~4 U/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