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工序是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后纺加工最重要的一环。细纱工序的产量代表纺部的生产能力,细纱的千锭时断头率与生产效率、原料消耗关系密切。细纱的质量基本反映纱线的成纱质量。精纺细纱工序的任务是将粗纱进一步牵伸,达到预定的线密度,加上合适的捻度,制成条干均匀、强力好、弹性足的单纱,并卷绕成纱穗,以便于运输和后道加工。
$ Y* a% X2 }9 ]3 J# E细纱工艺设计就是根据所加工的原料和纺纱线密度确定细纱工序的工艺参数。
+ c- r/ t2 c5 X+ Z1.隔距
* S+ v) x6 K! ~8 W8 b4 |) q(1)罗拉隔距
6 k% _, o, y0 u5 H0 ]精梳毛纺细纱机常用的双胶圈单区滑溜牵伸的总隔距一般比纤维的交叉长度稍大。由于双胶圈控制作用较好,总隔距在一定范围变动对细纱条干影响不大,因此无特殊情况,总隔距一般不调整,定在约200mm。通常是改变后隔距,即后罗拉到胶圈罗拉的中心距,前隔距固定不变,后隔距一般调整范围是90~120mm。
, ?9 P2 W4 X' }: ]0 U(2)胶圈钳口隔距. P1 @4 L3 F+ A F3 R5 o
胶圈钳口隔距是指上、下胶圈前端开口的间隔,其大小既影响胶圈对纤维的握持能力,又决定前隔距的实际尺寸。纺制不同线密度的细纱应设置不同的胶圈钳口隔距,纺纱线密度越低,胶圈钳口隔距越小。通常是根据原料及粗纱重量,利用胶圈隔距块调节,不同机型有不同规格的隔距块。+ j: m! F9 e5 Q
(3)滑溜牵伸用胶辊凹槽尺寸3 p* e- R0 |+ g y( v
根据喂入粗纱直径和原料种类而定。粗纱重量在0.5g/m以下时,无捻粗纱所用凹槽深度为0.5~1.0mm,有捻粗纱所用凹槽深度为0.75~1.5mm,粗纱较重或化纤超长、倍长纤维较多的,用1.5mm以上的凹槽;凹槽宽度一般采用18~20mm。' J* @2 v2 X0 Y, A& F
' y0 w) o% R6 |' i3 h2 w5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