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子·赋篇》中的《箴(zhēn,针)赋》总结了二千多年前的刺绣和缝纫技术,当时已用铁针代替竹针,并采用锁绣法,可以绣出各种复杂精致的花纹。“下覆百姓,上饰帝王。”说明针不仅用来缝纫还用来刺绣。 W- {. |8 L2 V1 ` S) `5 Y% n
) a L% h" E# M. h- b* R. ?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始生钜,其成功小者邪?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头铦达而尾赵缭者邪?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反复甚极。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既以逢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箴理。箴。
3 v* k0 E0 a, h7 c* j0 E! c3 |; m
: p( b, t; [. N4 I2 @! m注释
$ W# d1 ^' {" o) e(1)生于山阜:针用铁制,而铁矿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阜”。! `/ j1 m3 W* _( Y; k3 Q
(2)窬(yu):洞。穿窬:打通洞。这里语意双关,表面指打通墙洞而入室偷窃的行为,实指针钻洞缝纫的动作。7 T2 x! o" L3 T( B% B) ]4 |$ x8 ?
(3)以:通“已”,既。从(zong):通“纵”,竖向,南北方向。合从:战国时,苏奉游说山东六国诸侯联合抗秦,六国的位置呈南北向,故称合纵。此文字面上借用这“合从”一词,实际上喻指针能将竖向的东西缝合在一起。
( J, ^- {, _! m7 }- t9 Q) W8 F(4)衡:通“横”,横向,东西方向。连衡:战国时,秦国为了对付合纵,采纳张仪的主张,与六国分别结成联盟,以便各个击破。秦在六国之西,东西联合,故称连横。此文字面上借用这“连衡”一词,实际上喻指针缝合横向的东西。
& z. F. o! c1 I0 P: e) ?(5)见(xian):同“现”,表现,显示。
! F+ h/ f3 Q$ X# q2 ^0 S(6)始生钜:指制针的铁很大。成功小:指制成的针很小。
' z6 s" d t/ n5 H5 |9 h(7)尾:指线。剽(piao):末稍,指针尖。, ]+ M# c, h7 j, d; }
(8)铦(xian):锐利。达(ta):挑达(tiao da),畅通无阻、来去自由的样子。赵(diao):通“掉”,摇。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
1 q$ n5 ]9 Y! b, x& G(9)极:通“亟”,急。
, Y$ X! ?0 }$ X" Y" a4 q5 v2 w: w(10)邅(zhan):转,回旋,指打结。1 t) X5 _, G$ w a& B. r+ M1 C
(11)簪:可以把衣服之类别在一起的一种大针。一般的针由这种大针磨细后再打上穿线孔而成,所以说以簪为父。5 t/ C6 f) r2 x; P/ L' f% O" j% T
(12)管:盛装针的工具。
: [7 q }( y& ]4 L! g! Z) M7 T; t2 [* H . j8 G; G& i U1 A
译文
2 _8 P6 C0 M1 \ v4 ^4 @在这里有种东西,产生于山岗,放置在内屋厅堂。没有智慧也没有技巧,却善于缝制衣裳。既不偷盗也不行窃,却先打洞然后前往。日夜使分离的相合,从而制成花纹式样。既能够联合竖向,又善于连结横向。下能够遮盖百姓,上能够装饰帝王。功劳业绩非常巨大,却不炫耀自己贤良。有时用它,就在身旁;不用它时,它就躲藏。我很愚昧,不知其详,大胆把它请教大王。大王说:这东西是开始产生时很大而它制成后很小的吗?是尾巴很长而末端很尖削的吗?是头部锐利而畅通无阻、尾巴摇曳而缠绕的吗?它一往一来地活动,把尾打结才开始。没有羽毛也没有翅,反复来回很不迟。尾巴一长工作就开始,尾巴打结工作才停止。把大型簪针当父亲,而母亲就是那盛针的管子。既用它来缝合外表,又用它来连结夹里。这是关于针的道理。+ N; f8 U& d" Q
( m% I+ }" }6 @# t& h"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