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组织采用两把满穿梳栉,做基本组织的垫纱运动,织物表面呈现出平纹效应。# [# w. b7 H' G6 s2 B
6 ?, Q M: v U6 P( O. G7 q$ y
满穿双梳栉经编组织通常以两把梳栉所织制的组织来命名。若两把梳栉编织相同的组织,且做对称垫纱运动,则称为“双经×”,如双经平、双经绒等。若两把梳栉编织不同的组织,则将后梳组织的名称放在前面,前梳组织的名称放在后面。如后梳织经平组织,前梳织经绒组织,称为经平绒;反之则称为经绒平。若两梳均为较复杂的组织,则要分别给出其垫纱运动图或垫纱数码。- \* `; b: m8 H0 x/ [
- M4 E1 ?* }; a8 _" {/ e1 G4 Y纱线的显露关系对于经编织物是极其重要的。基本满穿双梳组织中,每个线圈均由两根纱线组成,如纬编添纱结构,加之线圈背后的延展线,该类织物的横截面可分为四层。通常前梳纱线易显露在织物的工艺正、反两面。即由织物工艺反面到织物工艺正面,依次为前梳延展线、后梳延展线、后梳圈干、前梳圈干。但纱线在工艺正面显露比较复杂,与两把梳栉的经纱线密度、送经比、针背横移量、垫纱位置、线圈形式等有关。一般说来,经纱粗、垫纱位置低、送经量大、针背横移量小、采用开口线圈,则易显露在织物的工艺正面。因此,选择合适的纱线和工艺参数,后梳纱线也可以在工艺正面显露。
) {/ ^6 L3 t& }" ?$ e L+ e
4 \1 N% w6 [0 P% P9 d" U经斜编链组织(queenscord stitch)的后梳进行经斜垫纱运动,前梳进行编链垫纱运动,其线圈结构如图所示。
3 h( [& k; e) l* W# V6 k7 q此组织的织物纵横向稳定性极好,收缩率为1% ~6%。该类织物随着后梳延展线的增长,织物面密度增大,尺寸稳定性变好。
. [8 o2 n& Y# h; B
' d4 m. ^3 \- [
3 y: t V1 U# D0 u+ ?& v 经斜编链组织) O( ^" t3 {6 B, l# [& `
; g- C3 H( F6 W$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