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营改革
) o2 e/ f2 B# k& q: m$ @8 g7 c5 |: {
“九同章”迁往新铺时,我便着手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下列的各项改革:7 ?0 u. E) b7 E7 l
) ^; b4 Y: h5 N(1)绸缎店在二十年代期间,大多数是入门不见商品的,布局多是正面用木柜台,后面设几个“百子柜”(又称太平箱),分列成行,大部份货物放在百子柜内,以防万一发生火警时,易于搬走。每匹绸缎,都是用玉扣纸卷好,头尾封密,一头穿上纱纸签,写上品名,暗码(示意最低价可以卖出)。不便卷的则折成方形或长方形,用深黄色的布包起,连同卷好的货品,分别存放在百子柜内。顾客进店时,售货员要问明顾客想买什么,才从百子柜内取出商品给顾客选购。介绍商品一般是从廉价的开始,因为价廉便于成交;但如果顾客衣着华丽,就先介绍好的,这就是俗语所谓“买卖兼睇相”。这样的做法既浪费时间,顾客也觉得不方便。于是我决定加以改进,把全部货物都放置在玻璃饰柜内,花色品种,一目了然,这样不但可以省却很多麻烦,而且方便顾客挑选合意的商品,从而增强顾客购买的信心。
' P% q; t% c/ {$ E; T6 F; D0 I% F
(2)着意布局:新铺较阔较深,为了把门面装修得美观大方,我不惜下本钱,请当时著名的“一觉”装修店装修。整个布局大体是:左、右两边靠墙安置玻璃壁柜,壁柜下面放置几张酸枝花几,摆上几盆鲜花,并设有数张精美茶几和座椅,几上备有茶烟。门口两旁摆列多盆鲜花,由花农按时更换。靠营业大厅后的墙壁,设有大型玻璃壁柜,前面则布以全玻璃柜台,大厅前面近入口处设有立式的大型六角玻璃饰柜,各个饰柜都陈列着各式货品,琳琅满目,方便顾客选购。凡有顾客进店,店员都礼貌相待,如顾客购货后出门,就对顾客说声“好行,下次再来帮衬(交易)”;就算生意做不成,同样礼貌送客,对顾客说:“今天找不到合适的货,有时间请再来啦,我店进货花式繁多,天天都有新花款上市。”务使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r/ J* U1 ~/ W! n
. @+ d" b5 p# s( \1 Z(3)明码实价:为了使顾客知道我店明码实价,在入门的大型玻璃饰柜内,有两句醒目的宣传标语,用厚玻璃铸上金字分列左右,左句是“标明货价真不二”,右句是“揭破折扣假面具”。所有陈列的货品,每款都附有一张耀眼的卡片,分别写上品种、号码、价格。顾客看中某种商品,只要对售货员说明要买某号码商品,便可随即成交。这种做法颇受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归国华侨的欢迎。
X$ G: ^ ~6 `. [
. ~; ^% A/ k9 i$ N) w(4)改用新式帐册:私营商业以前多用进支旧式帐簿,丝绸行业我所知是采用旧式的“中式帐簿”,上进下支,外柜每日结算,内柜月终结算,根据进支和存欠数目,再通过盘点核算盈亏。由于没有销存登记,平日哪些货品畅销或滞销和库存情况怎样?应进什么货品?从账簿中是无法反映出来的。我觉得这种旧式的账册与业务的发展不相适应,因而决心要改革,从一九二九年开始,我买了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商业复式簿记”,利用晚上反复自学,专心研究,碰到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虚心请教他人,从中懂得了会计的八个要素。根据本店的业务需要,我采用了借贷对照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计算表等表格和相应的复式账册,还为本企业特设进货编号,实行销货登记,设有销存簿,每种货品都在布签上写上进货日期、编号,经卖出即在收款单内印着的各栏填明,由掌柜按交款单填列当日销存表,并凭以记账。我每天看表,便知道那些是热门货,那些是滞销货,库存各项品种有多少,于是,心中便有把握应进什么货。我因文化低,为了改用新式账册动了不少脑筋,请教了不少人,才领会到其中的一些用法,对后来的业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我把经过自己修订的,原来我所经营四间绸缎店所用账册的格式和用法抄录起来,留作子孙纪念。
0 r6 s) M$ ^. X) t8 c% W
, J3 l0 \* _1 A5 }! h(5)订立劳资两利的奖励办法:为了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我规定商店的每天营业底额为五百元,如每天多做五百元,可提取四元作奖金(我店职工习惯称之为“加鸡”),多做多奖,因此,职工工作虽然较忙,但因有超额奖金可得,起了一定的鼓励作用。这种奖金不是以工资多少为分配比例,而是分售货职工和练习生两级,每级相差不太悬殊,并规定资方不参加分配。由于这种办法在我店行之有效,使全店十八位职工更加卖力,听说有些同业曾经受此影响。
! T9 [" J8 m" `8 Z5 p# c
1 c4 b( @) C' Z(6)改变在年初二确定店员去留的旧例:过去广州市各行业大多数都是在年初二确定职工的去留,因而有句流行语:“年初二食无情鸡”(指年初二被解雇)。我感觉到年初二各店都已定了人员,如果沿用旧例,那些被解雇的人就难以找到新的工作。因此,从九同章搬铺后下一年开始(即一九三一年),我对下年度被解雇的职工,提前在年底用信通知以便他另找工作。对下年度继续留用的职工,则在年初二中午饭后,分别通知到经理室座谈,除说明留用外,还谈及该职工在上年度工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他来年更好工作。对个别贡献大的职工,给予事先用红包封好的奖金,金额多少各有不同。对有些可以在下年度增加工资的职工,也在谈话中通知。! v6 j6 f7 N* V7 P# L
5 @9 C( _; E( e9 C% j* T, r
(7)发售礼券,增加营业:为了方便顾客送礼,我特意在店内发售礼券。礼券用朱红底色,印有扫金花纹(嫁娶、寿辰、进伙等均适用),分正副券,正券大小为15×10公分,撕下后套入红色封筒给购买人;副券为5×10公分,作存底之用。正副券分别印有号码,均空着银码(即礼券金额“员”字之上留有空白位置,可用毛笔填上顾客需购的数目)并盖上九同章礼券专用章。顾客购买礼券最小从三元起码,三元以上,随顾客之便。用礼券购物如超过礼券面额,可用现金补足,但如低于面额,不能取回现金。礼券没有期限规定,从发出之日起,可随时凭券到店内选购,使用方便,社会各界人士乐于购用,因而对增加商品销售和加速资金周转均起到一定的作用。后来有些较具规模的店铺,也陆续仿效施行。我店发出和收回礼券的数目,另设账登记,不与日常生意的数目混淆。4 h( o6 e, m5 F. h- _. }+ ^
U! X' n8 \! ~' y(8)辅导职工学习普通话:当生意越做越兴旺时,为了接待外省顾客,我专门请了一位教师,每星期两个晚上教职工讲普通话。至于有些讲四邑、客家、潮州话的顾客,也由懂方言的职工应付,因而各地顾客到店,由于语言相通,倍感方便和亲热。/ L6 p, w) r6 k% [4 ^9 `
, e# ^6 E# A+ q7 e; V/ D, d
(9)由练习生代客交款:三十年代以前,商场中的交易,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丝绸行业也不例外,另设收款处是比较少见的。“九同章”为了健全财务制度,堵塞漏洞,故特设专人收款,但这样做会使一些顾客觉得不耐烦。为了两全其美,就在柜台上设几个台铃,顾客购物付款时,由售货员按规定格式填写交款单,随即按铃通知练习生代客交款,虽然如此,顾客还是要稍候片时。为了不冷落顾客,此时售货员便和蔼地请顾客参观陈列商品,并请顾客随便用烟(茶几上有客烟)。这样做法虽然微不足道,但能使顾客觉得“九同章”的服务是周到的。8 r" [) `2 a' v
3 [ P$ }' N6 o8 |9 c
(10)把职工值班同业余消遣结合起来:解放前,广州的丝绸行业一向不开夜市,一般冬季下午四时,夏季五时便关门结帐,晚饭后各自回家,只剩下由外地招聘来店工作的人看铺,人力单薄,难保安全;同时丝绸行业的职工收入较好,个别人便会在外面打牌、赌钱至深夜,既影响了翌日的工作,如输钱太多又影响家庭生活。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对职工们说:“你们下班后可以在店内打麻雀牌消遣,但有几个条件要依照执行:第一,只能和店内职工一同玩,不得招引外人到店(包括职工亲属);第二、输赢不能太大,最多每底不超过一元;第三、到晚上九时半便要收场。”大家对此表示同意,我便买了一副麻雀牌给他们下班后在店内消遣,这样既可加强下班后店内的值班力量,又可避免职工在外面赌输了钱而影响生活和工作。
* X% C# D9 C7 t( Y! Y; @% A: G8 W( v/ L" R# v8 c* B$ o; l' o7 Z$ |8 L2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