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成长的若干历史规律和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9 08: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成长的若干历史规律和启示

; J' D* w/ n3 t) Q7 L纵观我国纺织工业在近代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下列历史规律 , 并 从 中得到启示。( L$ B! R8 v: E% E6 ^/ e( m

+ A, _0 R; p' v) J7 V# E第一,我国近代纺织工业,是从国外引进开始的,这是当时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所致。纺 织原料通过加工成为纺织产品。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如服装可以穿着。但产品必须通过流通才能成为商品。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外,还有交换价值。流通规模愈大,积累就愈多。促织网。生产规模的扩大,财富积累的增多,必然促使新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由此可见,技术能否被推广,并不完全在于此项技术本身是否先进,还在于它是否为当时社会所需要。而社会需要正是由流通促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工贸(或农工贸)结合是市场经济中搞工业获得成功的一条带根本性的经验。
2 M6 B7 |# x1 R" L% p
5 c5 e' X6 R, O, A  j9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9 08: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二 ,我 国近代纺织工业首先从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建立,并且站住了脚。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纺织工业畸形地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的局面也没有根本改变。早期企图在靠近羊毛产地建设毛纺织工业,用心虽好,却屡遭挫折,毫无成效。促织网可见,纺织工业先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开始,是有客观原因,而绝非偶然。这是因为:, m/ D0 n: F6 k' j
- B! g1 K/ f6 h4 M
①我国纺织工业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发达地区交通方便,引进外国设备比较容易;
( D$ O! K& E8 a, D5 \$ I# i: j% e4 `& g  \5 F3 ?1 v8 @
②发达地区附近人口密集,人民消费水平较高,有比较大而集中的纺织品市场;
6 g& n. m3 ~4 ?$ _6 [, ?! }
2 j- Z+ n: F; ^# P1 a; J8 m③发达地区相关行业比较齐全,技术配套,机配件和染化料供应容易解决;
# T# u& ~0 _- J0 Q5 {& p' X& H0 Z. e* }- ]3 s0 e
④发达地区对外联系多,信息比较灵通,所以生产较能顺应市场需要;8 y- z) z6 j* z" g8 u' J

/ m: e' H9 [9 ?' D' A# T6 f( i⑤发达地区人才较多,职工素质较高,容易掌握技术;7 J" K" s0 J+ A6 {/ U5 x' u# q

2 i( G3 M7 _; N8 p& x: F, S⑧发达地区交通便利,运输费用较少;" p! s& H; X$ }. }
# d* w1 }" ?7 @3 ?# ?0 e0 L' C
⑦发达地区一般手工纺织业也比较发达。
9 b$ T. c" q6 ]3 {
6 _  h6 E2 b$ i4 ^% U6 ?; r这些条件,内地许多地方开始都不具备。只有当内地办厂的外部条件(也就是投资环境)有了一些改善,而且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后进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就是工资水平)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纺织工业才逐步向内地后进地区扩展以至转移。促织网在此之前,不少后进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已逐渐流向发达地区。这在客观上为以后的转移,作了人才的准备。不过,即使到布局达到合理之时,发展水平较高的沿海、沿江地区老纺织基地,仍将发挥技术优势的积极作用。9 e5 C6 L6 j2 F9 ?: j. D6 {
7 J2 M- D7 ^, N" O# @
纺织工业 的 建 设 如波浪一样,一层一层地向深广推进,一直到地区布局达到平衡。在一国内部是这样,在世界范围也是这样。
, i! M4 @; S; \7 K0 c! l
. o6 L' a8 F) z8 Q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9 08: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我国近代纺织工业发端于缫丝 和 毛纺织,但棉纺织工业出现之后,便后来居上,而且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纺织工业的主体。开端较早的毛纺织和丝绸工业却一波三折,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仍还规模甚小,而且困难重重。这说明各档次消费品工业的成长,是以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为依据的。人民生活的需求,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的。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主要矛盾还是缺衣的时候,进行“雪中送炭”,生产大众化产品以满足人民低层次需求的棉纺织行业首先得到发展;而实行“锦上添花”,生产高档次面料来满足人民高层次需求的丝、毛纺织业,则必然市场狭小,处境困难。只有在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之后,这种局面才会慢慢改变。
5 O. |* G4 k  D4 q- _
1 O! e0 I( O; D- M) ]+ t由此可见,纺织工业内部各行业的结构比例,决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结构比例必然 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生产高档次产品的行业所占份额将愈来愈大。在行业和企业内部也同样如此。生产高档次品种的专业或企业,一定是后来居上。这种趋势,使纺织工业不断推陈出新,节节向上,永葆繁荣。% R9 {( W9 Y4 v: z) }( f
' W4 P# H4 n. q$ |. M7 t) h! I# f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9 09: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我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孕育,是 从 外国廉价纺织商品大量涌入开始的。进口外国纺织商品中,能够成功地广泛推销的,一开始并不是较深加工产品棉布或者深加工产品呢绒,而是初级产品棉纱。进口棉布的销路之所以远不如进口棉纱宽广,其根本原因是机织棉布的劳动生产率与当时手工棉布相比,差距远不如机纺棉纱与当时手工纺纱之间的那么大。正因为如此,我国近代早期,纱厂的发展速度伐往比织厂快。机纺棉纱市场占有面大,决定了早期纱厂的繁荣。机纺棉纱市场占有面之所以大,是因为销售机纺棉纱经济效益好。, g1 B: w1 N" m$ i$ e. @

2 W- G* U5 q. @; m- I% K为什么机纺棉纱和机织棉布之间劳动生产率或者销售经济效益会 有大 的差距呢?最根本的是因为机器纺纱和机器织造的近代技术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差距。较深加工产品机织棉布品种丰富,批量相对较小;而初级产品机纺棉纱品种较为单纯,批量很大。因此,一般而言,较深加工产品生产的技术难度总比初级产品生产的技术难度大。较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往往滞后于初级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另外,就纺纱和织造这一对特例来说,纺纱自古已有多锭化的渊源,而织造直到近代却一直没有多梭化的出现。两者原来的技术基础也存在显著差异。1 @6 q  c, [  }2 ?5 c4 ~

. z1 h3 }( w3 t' W0 d$ v% g由此可见,在一定的技术发展阶段,初级产品首先抢占市场,而生产初级产品的专业首先得到发展;其后,随着技术进一步的发展,较深加工产品才逐步取代初级产品而抢占市场,生产较深加工产品的专业也就发展起来。这样,产品的加工深度,一步步地提高,这是不以人们意志的转移的客观规律。7 k" J9 L8 _1 t9 U
- }1 g; D( \6 }, W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9 09: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综观整个 近 代 ,在 国内相对平静、农业丰收的年代里,纺织工业的境况较好;在旱涝灾害严重、国内战争扩大的岁月里,纺织工业也就不景气。这是由于与纺织兴衰密切相关的人民生活水平受大环境影响上下起落而纺织产品的销路也随之起落的缘故。
2 P, z8 M) V3 w' s6 P
/ g( y9 ]" j. g( s/ ^/ r2 f突出的事例是,抗日战争初期直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全国纺 织 工 业 受到严重摧残,困难重重。促织网但在上海、天津的外国租界地区,纺织工业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曾有四年半的发展和畸形繁荣。这是因为在这几年里,尽管全国遍地烽火,外国租界里却保持了局部的安定,而且还有一定的技术配套和对外交通的便利。周围地区纺织工业的被破坏,也从反面促成租界内生产的商品畅销。由此可见,安定方便的外部环境,是纺织工业(其它工业也差不多)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 U& h- P6 d& X  ]

! a: ^/ o3 ^* H+ K6 N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9 09: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纺织工 业 的 发展 总规模,有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制约因素,那就是国内外市场的宏观需要。促织网当纺织工业总规模低于国内外市场宏观总需求时,纺织工业必然要扩展;当其总规模超出国内外市场宏观总需求时,纺织工业必然会萎缩。这是因为只有在市场有销路时,工业才能生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工业规模的涨缩会自发地、周期性地反复出现,形成波动状的起伏,导致社会经济景气与不景气的反复循环。
' [* X. W6 S0 V: r1 p! j7 I) O9 \$ G0 u4 v$ u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的纺织工业虽有相当 基 础 , 但总规模还十分不足,以致大众化产品还不能满足当时5亿人口低水平的需要。那时不但洋布有不小的销路,而且手工土布也还占全国棉布总产量的1/4。促织网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手工纺织业,特别是农家纺织副业,在近代纺织工业形成之后,并没有马上消亡,而是保留着相当大的规模长期存在。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还不得不采用发布票的办法,来限制纺织品的消费。这种宏观供应短缺的情况,成为以后我国纺织工业高速度发展的动力。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旧殖民主义体系开始瓦解时所发生的纺织工业急剧衰退现象,形成显明的对照。这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当时的纺织工业总规模,不但远远超出其国内市场的宏观需要,而且因为殖民地纷纷独立,海外市场急剧缩小,也大大超出外销市场的宏观需要。一面是“夕阳西下”,一面是欣欣向荣,这是纺织生产力在世界范围的地区布局,由历史形成的畸形走向新的均衡的两个侧面,反映了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 L( h' X# |8 ?  S
9 N) L3 r9 H$ D# O最后的均衡状态将是各国(或 主 权 独 立的地区)的纺织生产能力所占的份额,大体接近于其人口所占的份额。
$ k2 ?% G* T7 u, Z
( L0 l) i( _: H/ M总之,近代中国的纺织工业,在艰苦斗争中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 与 人 民 生活需求相比,还十分不足,而且带有深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烙印。这种局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才发生根本的变化。$ T8 Q4 @$ H$ O  g, L/ O3 [" H

. |: [! r3 d* C不过,如果离开近代纺织工业这个基础, 那 么后 来 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将是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7 Z. x; V0 n$ {1 }: d1 z
! A; ]$ B  j. B1 v8 E
在实行社会 主 义 市 场经济的当代,重温我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规律,不是没有现实意义的。9 ?' @! }0 E+ H

. S' ]- e* R) N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11-1 22:0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