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苗族纺织品种类和织造工艺 苗族织品有丝织品、丝棉混纺、棉麻混纺、麻织品、棉织品等,依花纹初分有四类,即平纹布、土花布、花纹布和锦。平纹布是指经纬交织的织品,通常称为丕布,是过去苗乡使用最广泛也是各地都掌握的一种织品。这种织法用腰机、斜织机和卧式机都可以完成,是织造布匹中最基本的一种织法。土花布在苗乡主要以湖南湘西大部,贵州松桃、雷山、三都、惠水、贞丰等地最为著名。土花布织法与平纹布相同,只是在牵纱前先将纱线染色,牵纱时依据所要花色穿综和穿筘,并依据花色投梭走出纬色。其特点是先染线后织花。布依族、水族、壮族等民族的土花布也是这种织造方法。花纹布在本书指的是通过踏蹑提综等方法显花的织品,苗族织花纹布较有名的地区有黔东南的台江县、黄平县、剑河县、雷山县、丹寨县、榕江县、从江县,贵州中部的惠水县、安顺市、贞丰县,湖南湘西的花垣县、凤凰县,广西的融水县。较为著名的花纹品种有斗纹布、花椒布、鱼翅布等。一般是用四蹑四综的提综法织出,亦用四综两蹑的方法织出。特别是花椒布以正面凸起花纹,与长沙马王堆凸纹锦极为相似。苗族在织花纹布时还常采用夹纱的织法起花,即两粗经纱夹一细经纱或两粗纬纱夹一细纬纱。 1 ]* P0 D& U. F( o$ G
苗族织锦有通经断纬法和通经通纬法两种,前者运用较为广泛,从东部苗族的湘西到西部苗族的楚雄一带都使用。湘西一带织锦一般以细棉纱或丝纱为经,以粗棉、毛或丝纱为纬,多为通经断纬法织出的锦有菱形、几何纹,字纹、团花等,一般用作被面,称为粗锦。过去亦有以细彩丝线为经纬纱按通经通纬法织出的花手帕、头巾等,称为细锦。贵州台江县、黄平县、剑河县一带以通经断纬法织出的彩锦图案十分丰富,有龙纹、舞人纹、鹭纹、鱼纹以及几何纹等,尤以台江县施洞、革东、五河一带织锦图最为丰富,色彩绚丽,一般用作围腰和衣背。该地区以彩丝织出的方格丝锦别具特色。广西融水,贵州黎平、从江等县苗族织锦有黑白锦和彩锦两种,彩锦织法为通经断纬法,黑白锦织法为通经通纬法。彩锦用作背儿带、衣背装饰,黑白锦用作被单、床单。黎平尚重一带苗族织锦现在渐衰,但从搜集到的古锦看,其织锦技艺也十分高超,以棉纱或丝为经纱,以丝为纬起花,深赫色和金黄色相间,十分华丽高贵。榕江、三都、丹寨、从江等县交界的贵州月亮山区的苗族以腰机织出的宽幅锦,也是通经断纬法的产品,以几何纹为主,间有飞鸟龙鱼纹,也十分富丽。黔西北威宁及云南昭通、楚雄“大花苗”的织锦披肩,是以细麻纱为经,以彩色毛线为纬,以通经断纬法织出的。图案以菱形为主,显得十分粗犷。
7 v1 J( P- R( B! i+ |, P( h; x1 z苗锦中最精者首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麻江县下司和丹寨县南皋一带的“短裙苗”丝锦。这一地区苗族以细丝为经纬纱,在卧式织帆上凭借储存在每一位织者大脑中的纹样,借助竹片挑纱和脚踩蹑拉动经纱,然后投梭拉筘,织出的锦细腻有光泽,手感轻柔,色彩淡雅,图案有飞鹭、浮萍、游鱼、八角花、寿字纹、几何纹、菱纹等。该锦用丝之细,达到每平方厘米经纱60根、纬纱90根的水平,即约达到38升的水平。- K% u/ S9 }: G4 }9 I7 \! b
(摘编自网络)
9 [9 P6 V' h$ x/ L, J( J. ?7 ]! {3 Y+ H!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