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配棉] 配棉的目的和方法(排队和接批)和质量控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4 22: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料的一些物理性质,如长度、细度、强力、成熟度以及含杂等,都随棉花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不同原料的特性,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稳定生产的目的,棉纺厂一般不采用单唛头纺纱,而是把几种原料搭配组成混合棉使用,这种由多种原料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_9 _  l5 O" S4 u& s* O1 B
一、配棉的目的
1 G1 `) z- t0 U3 T, H(1)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相对稳定。# t, C6 Z1 x5 Z) N" t# a/ i
(2)合理使用原料,满足纱线质量要求。( F6 k; o0 ?" x' @0 ^* m& C
(3)节约用棉,降低成本。$ {6 k: ^2 P: }& e! ]$ T3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22: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 h7 q9 y; g8 F7 q
二、配棉方法; `1 i: e9 [& H7 g
1.分类排队法的概念
' v$ }& x- K6 v分类排队法是棉纺厂普遍使用的配棉方法。所谓分类,就是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合纺制某类纱的原料划为一类,若生产品种多,可分若干类。所谓排队,就是在同一类的原料中,把地区、性质、质量基本接近的排在一队中,以便接替使用。然后与配棉日程相结合编制成配棉排队表。# N2 [  f8 |( r6 z2 ^
队数和混用百分比两者有直接关系。队数多,混用百分比小;队数少,则混用百分比大。但队数过多,会使车间管理工作不便,且易造成混棉不匀,影响成纱质量;而队数过少,由于混用百分比过大,每批原料接批时容易造成混合棉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x+ X/ X/ t) b0 A* O
确定队数首先要考虑混棉方式,如果采用人工小量混棉,队数最好不要超过6队;抓棉机混合时队数可适当增加;棉条混棉时,应考虑并条机上棉条的搭配比例。其次要考虑总用棉量的大小,总用棉量大而每批原料数量少时,则队数宜多。再者要考虑原料产区、品种和质量等,原料产区辽阔、品种复杂以及质量差异较大时,队数宜多。最后还要考虑产品的品种和要求,如产品的色泽等要求较高时,队数宜多,成纱质量波动较大时,队数也要多些。8 C3 i( R/ A2 ~4 C& }) S
2.排队接批时的质量控制要求
- C( H/ g" O# z- l; Q: K$ r在排队接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j7 ~9 }0 |+ Q7 q/ `+ k(1)在配棉成分中,应安排几个批号性能指标相近的原料作为主体成分。可以以地区为主体,也可以原料的某些性能指标为主体。主体成分在配棉成分中应达到70%左右。
. o- x5 X, e  b( M3 T) c% H2 a7 y' @(2)一般配棉的队数为5~10队,一般每队最大混用比例为25%左右;如果接批的原料的主要性能差异较大,过渡比例不要超过10%。
0 Y% I  P( S/ j) s( q, o(3)为了保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稳定,在原料质量差异较大时,应该“勤调”和“少调”。
3 ?' N3 ], N4 m0 s: n8 G. R! o% s(4)配棉接批时,要注意原料中“三丝”的情况。
4 w; ~1 f# ]4 Z8 f* ?# t(5)回花再用棉要均衡使用,要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最终用途决定使用比例,一般不要超过10%为好,对染色要求高的品种要少用或不用。
$ _2 m# Q; u4 n* A( P(6)要充分掌握原料的库存情况及到棉趋势。要统筹兼顾、留有余地、均衡使用,减小产品质量波动。, W& p2 }- c; z6 p* _; {6 v, Z% \
(7)原料进车间使用时,要逐包分级检查。在使用之前应认真逐包检查,个别质量差异大的棉包,减量或降级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11-5 06:5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