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7 q9 y; g8 F7 q
二、配棉方法; `1 i: e9 [& H7 g
1.分类排队法的概念
' v$ }& x- K6 v分类排队法是棉纺厂普遍使用的配棉方法。所谓分类,就是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合纺制某类纱的原料划为一类,若生产品种多,可分若干类。所谓排队,就是在同一类的原料中,把地区、性质、质量基本接近的排在一队中,以便接替使用。然后与配棉日程相结合编制成配棉排队表。# N2 [ f8 |( r6 z2 ^
队数和混用百分比两者有直接关系。队数多,混用百分比小;队数少,则混用百分比大。但队数过多,会使车间管理工作不便,且易造成混棉不匀,影响成纱质量;而队数过少,由于混用百分比过大,每批原料接批时容易造成混合棉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x+ X/ X/ t) b0 A* O
确定队数首先要考虑混棉方式,如果采用人工小量混棉,队数最好不要超过6队;抓棉机混合时队数可适当增加;棉条混棉时,应考虑并条机上棉条的搭配比例。其次要考虑总用棉量的大小,总用棉量大而每批原料数量少时,则队数宜多。再者要考虑原料产区、品种和质量等,原料产区辽阔、品种复杂以及质量差异较大时,队数宜多。最后还要考虑产品的品种和要求,如产品的色泽等要求较高时,队数宜多,成纱质量波动较大时,队数也要多些。8 C3 i( R/ A2 ~4 C& }) S
2.排队接批时的质量控制要求
- C( H/ g" O# z- l; Q: K$ r在排队接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j7 ~9 }0 |+ Q7 q/ `+ k(1)在配棉成分中,应安排几个批号性能指标相近的原料作为主体成分。可以以地区为主体,也可以原料的某些性能指标为主体。主体成分在配棉成分中应达到70%左右。
. o- x5 X, e b( M3 T) c% H2 a7 y' @(2)一般配棉的队数为5~10队,一般每队最大混用比例为25%左右;如果接批的原料的主要性能差异较大,过渡比例不要超过10%。
0 Y% I P( S/ j) s( q, o(3)为了保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稳定,在原料质量差异较大时,应该“勤调”和“少调”。
3 ?' N3 ], N4 m0 s: n8 G. R! o% s(4)配棉接批时,要注意原料中“三丝”的情况。
4 w; ~1 f# ]4 Z8 f* ?# t(5)回花再用棉要均衡使用,要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最终用途决定使用比例,一般不要超过10%为好,对染色要求高的品种要少用或不用。
$ _2 m# Q; u4 n* A( P(6)要充分掌握原料的库存情况及到棉趋势。要统筹兼顾、留有余地、均衡使用,减小产品质量波动。, W& p2 }- c; z6 p* _; {6 v, Z% \
(7)原料进车间使用时,要逐包分级检查。在使用之前应认真逐包检查,个别质量差异大的棉包,减量或降级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