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厂空调工程(第二版),陈民权,张宗新,詹大栋,PDF。纺织专科学校教材,有电子目录,21M。( d# c, P S, f( C8 a
, K' u/ n, `8 _; ]' F$ K内容提要 z1 b! `. q: s! f( b
本书是纺织专科学校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书中比较系统地叙述了纺织厂空气调节的重要性和空气调节的基础理论。主要内容有:湿空气的物理性质、湿空气i—d图及其应用、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计算、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与空气调节过程计算、气流组织与送排风管道计算、车间温湿度调节与管理以及纺织厂的除尘等。书中还结合空调设备介绍了通风机与泵运行特性的测试方法和纺织厂的空调节能措施与方法。: i& f2 ]) ?6 z& l; ~0 _/ M. F" P. B
本书可供纺织专科学校、职工大学、电视大学和业余大学中棉纺、毛纺、机织、针织和丝织等专业作教科书,也可作为中等纺织专科学校和有关技术培训班的代用教材,并可供纺织厂技术人员参考。8 H9 B& N- V) {# p
目录) |" V% m6 y6 Y# T5 M
绪论 12
% `/ }! g8 D5 O+ ]第一章 纺织厂空气调节的作用 15* X1 g$ C! p# C
第一节 空气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5
( S9 c) Y- j1 Z' q; [6 g% Y 一、空气环境与人体生理的关系 159 F+ g, G( Y: B2 F0 ^
二、纺织厂的有害物及其危害 17! H+ j" q1 @/ N. z( T. i
第二节 温湿度与工艺生产的关系 183 m) R. Q* w9 n
一、温湿度对纺织纤维性能的影响 18
( l6 V% a" i2 A- C" R a! @ 二、纺织工艺与温湿度的关系 20
+ _' M0 ^1 G) r o+ ?本章小结 29
4 H& r, G! X' p) g5 O% \思考题与练习题 29- e, i! ~, u% P" t. e$ e
第二章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及水蒸气 30$ x/ a1 N3 `* v7 j- o
第一节 湿空气的组成和状态参数 30, q4 w" I$ [& e" {
一、湿空气的组成 30
. Q/ d0 e; k! ~7 M& t9 b+ | 二、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31
* ~6 J- L7 B* m4 j& |第二节 水蒸气 38( {0 u+ f3 _; H9 Y8 Q
一、液体的汽化 38
: b: h& S) Z4 k% [8 s 二、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 40
, k: D* {9 E1 o3 @8 c 三、水蒸气的P-v图线 42
+ ~( t9 ~0 {" ` 四、水蒸气图表及其应用 43+ F1 }2 `* \: {2 W6 w/ G& j4 R
本章小结 45
# H; X7 i# Z% ]# x思考题与练习题 46, ^8 S% d; t3 A! T! H
第三章 湿空气i-d图及其应用 48! N8 S, D; [% L4 }' \/ l2 t
第一节 i-d图的绘制原理 48
* q' K) F1 A/ x) X 一、坐标的选定 48
6 e$ x* ~1 I, N5 m7 w6 ?5 S; q 二、等温线 48
! q0 `/ z) U* r# u6 T 三、等相对湿度线 49" Z, T) e. E$ u P9 B
四、水蒸气分压力线 49
8 |% T0 }& J# A& B$ | 五、热湿比线 49 \+ U# i/ K0 k
第二节 i-d图的应用 523 ?0 l& h# \; e: v% k8 U K( E* N d
一、确定空气状态及其参数 52( |2 i5 Z- u& _7 T7 p d% i, k2 L
二、确定空气的露点温度 52
/ L* H3 o2 q9 z. n7 V 三、表示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532 p- {7 ?& b0 s- n
四、表示不同状态空气的混合过程 56; b4 n5 f$ _+ j' N* e
第三节 空气状态的测量 58
% | p2 G% _( _. o 一、温度的测量 58, G, l7 a% m7 }2 ^* n) r
二、湿度的测量 60
7 U6 g4 ~ p3 f; h f8 }( S 三、微风速的测量 66
* g, Q# N" i( B* A9 Q/ E0 m2 \本章小结 68
/ J% ?# x# a. B/ A2 a2 z+ N思考题与练习题 698 d9 L( ~* C# C( C/ A( ~
第四章 传热及冷热负荷计算 72
0 g/ a, ?- k% r# R0 S第一节 传热的基础知识 72! X1 L- }$ n- R+ a% H
一、热传导 72! x! D: b, q" `/ l) o5 k7 s, u, ^
二、对流换热 76, y* M; y. \; Z! _2 T( _: J' ?/ O
三、辐射换热 78- L/ F8 S! _2 G3 X. t; k; Q# I4 }
第二节 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计算 80# V f( }( y0 Z8 s, I' N! ]
一、房屋热损失 804 O7 W" u, ^' |+ O
二、车间的散热散湿量 88
# V4 }+ |, L( n! r 三、空调系统总冷热负荷的确定 927 A5 {5 A6 o4 X5 i2 Q
本章小结 98( l% b7 b7 T0 X L9 w) a
思考题与练习题 99
9 f1 n4 @7 z+ G9 @& u* K+ v/ ` p( f |第五章 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 101
+ k" D# Y: F/ n: G第一节 纺织厂的送风系统 101
% a. @1 n: {- P. i 一、单通风 101# s( C+ Z# D* u2 g
二、通风喷雾 102; f4 K2 B8 F) W6 E
三、空调室送风 1031 p& s; i+ M0 o
第二节 空气被水处理时的热湿交换原理 106
% [1 Q+ H* @7 k# o 一、空气与温度不变的水接触时的状态变化 106! O7 k& W5 E1 O2 y: b, X6 Q
二、空气被不同温度的水处理时的状态变化 1072 t! W/ ]1 }5 H" L
三、空气被水处理时的多变过程 109! h9 o3 E. n( E! D5 d) C# D# b
四、喷水室的热工计算 111
! E, T. M- v$ V0 H# |- ~3 ?第三节 空气调节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1185 E; {: J ]0 E; y+ T: }9 s+ q
一、夏季的空气调节过程 1185 } g& D% B% v9 e$ Q/ _
二、冬季的空气调节过程 125
) C+ w+ x" S6 V; Y本章小结 133
# u" I z: n8 {- P: q- v# g: J思考题与练习题 134( T; I7 m8 q6 t% O1 U
第六章 空气调节设备 137
8 }' w% r" @6 [3 r: G8 k( h& M: C第一节 空调室送风系统概述 137, |! T r# ^% k: `& N3 f" `
一、空调室送风系统的构件组成 1372 d' Y4 P G$ e8 w- ^! M4 ~# X
二、新型空调系统的类型与特点 1392 M+ U1 y7 ~6 M3 Q ^' g
第二节 空调室设备 143
9 I9 r+ K# Z: t; `! {4 W- u5 W 一、进风窗 143
% J, Q) q; k$ o2 U- z @5 j 二、喷水室 144
$ m7 ~, k7 T+ n8 ^! v 三、回风窗 155
3 V1 w: e# j9 A第三节 空气的加湿与加热设备 156' n2 P. A$ }3 f1 h+ Y% s
一、空气的加湿设备 156
. r7 K0 K8 Q, }& [. R 二、空气加热器 157 ?% ~) n) b# w$ ~
本章小结 161
: k q. ^, q6 D. D! J) j% w思考题与练习题 162
& U# z4 w4 W) W7 q第七章 冷源 163
/ f4 s7 C& l8 s- h第一节 天然冷源 163
0 G& _& {: e# E 一、地下水 163
# B; |% g0 d& ~4 i2 c 二、深井回灌 164+ | Y, J) F" M
第二节 人工冷源 1671 k& _2 A1 {& P) B; ~" k. ?5 N0 X
一、压缩式制冷机 1671 A" k/ C" w8 U5 ?: X+ Q' v9 j$ A
二、蒸汽喷射制冷机 177' v2 F. c: k) E. x* ^. n# ~: }
三、吸收式制冷机 1784 B" r1 L$ |3 ^& x, t1 s
四、冷却塔 1833 ^& ?% N1 X2 G$ r; |
本章小结 185
' F7 j1 c2 r# c; T1 ~$ _/ G思考题与练习题 185) `$ z- w5 `% J% A( ~
第八章 送排风管道计算及送排风方式 186
, w: ~, K6 ~7 Y ]第一节 流体流动方程式 186
2 ^( l: u( [, c" D: o3 ]; I 一、流体的粘滞性 186+ e2 L2 P* R7 H1 |; w
二、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 1873 K' N; |% r! ]. L8 w1 b* M" |
三、管内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式 188
, {% u. H6 J. H5 B/ l, t! v 四、柏诺理方程式 188
: G5 B9 s& ~9 I) R, l, B: j1 U# m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状态和阻力 190; s9 N) v$ o! {4 }. i3 E
一、流体流动方式 190
7 E ^+ Y. J/ u; ?& ? 二、实际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的阻力计算 192- u9 s+ q0 `3 ^8 w( \6 \0 J& }9 z. |. r' x
第三节 均匀送风管道的分析和计算 2005 y- U; B! K7 ]$ R
一、均匀送风概述 2002 _) c4 A/ d2 W; p& o1 Q/ M0 m
二、送风管道空气的静压力分布 201* Y7 E0 o2 r2 V o! F, N0 S
三、风道的送风不均匀系数与初速比 203
+ H! ? H! T! P4 Q+ M! [# m$ |8 c 四、自由射流 206
+ n- q, ]/ m1 l4 [0 F$ E( K9 g& Q; c第四节 送排风与气流组织 213
h3 C: E/ f s0 y J; {( L 一、车间的送风方式 213
. j. [- }6 |: v+ h- O1 r 二、车间的排风方式 217; j: l% G/ o! p1 E7 x/ j5 y, M
三、车间的气流组织方式 2185 u; k0 m% `/ D$ o
第五节 流体测量 220
/ Y: ]! Y2 f5 D* o 一、测定位置的选择 220- h5 L0 z1 f& c1 v% c4 g
二、风道内风压的测定 221* s p) k i j2 }- j% K. Y" s+ _
三、风道内风速的测定 2271 w, S7 s7 W$ ?7 j" P+ x
四、风道内空气流量的计算 228
( J; w$ z7 \4 E( w7 \; ? 五、水量和水压的测定 230$ D- v7 U! E8 G
本章小结 230
( ]8 t8 N& \. |9 e0 j思考题与练习题 231 U9 H6 H- g, z
第九章 通风机和泵 234
5 L& g1 Y) k, w1 T2 N第一节 通风机 2342 ]( U( @+ z. x/ B
一、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347 m2 t. T5 z( G
二、通风机的性能参数及性能曲线 239% s* [# h, X0 C3 {% a
三、通风机在管网中的运行 242
0 \/ V. d3 }2 j/ w q% J* X( j8 ^- }* C 四、通风机的选择 2497 r; W; l7 Z$ d1 A
第二节 泵 250" z: K, e: ]' ]. ~5 V7 A8 _/ P
一、单级悬臂式离心水泵 250. c/ B* |) H8 k/ ^' Z9 F$ I2 l
二、深井泵 2525 `3 R- a1 a* S6 \ ]
第三节 通风机和水泵运行效率的测试 2534 n4 h: b' r7 ~/ N, ]) {
一、通风机效率的测定 253
$ Y. x6 l1 D/ F5 y S+ q- r 二、水泵效率的测定 254# b9 r; F, e* V' [0 l* l7 j- |
本章小结 256& W* F) j1 j! n' W5 c! B
思考题与练习题 257
5 [1 N; f1 W; @9 b* G第十章 温湿度调节与管理 2580 [- c; T( B# L& D( j
第一节 我国的气候概况 258
9 Z) n5 I. C) o第二节 日常运转调节和全年性调节 2591 b6 z' _3 a! O' O8 b
一、日常运转调节 259
6 v& N* f3 O4 X/ U1 b 二、全年性调节 263* `& J* o3 w8 }9 y" e! a
三、特殊情况下的温湿度调节 266
6 a b2 ~; s7 o% B! `第三节 温湿度的自动调节 268
) [0 h3 i# q: t$ a& z% Y 一、温湿度自动调节概述 268, X, v+ Q. s6 {: |/ c
二、自动调节系统的分类 270( L5 v3 s7 S2 W
三、纺织空调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的选择 270, M6 m, z1 U, H. k7 V
第四节 空调管理与节能 273! \1 q9 P# S4 ?' Y2 y
一、纺织厂的空调管理 273! b! @' z% {( A* b% y. s( C$ v
二、纺织厂的空调节能措施与方法 274
) j( H6 d0 }, b% p& t. F2 Z本章小结 277% `# R0 ^# n" D4 g, e9 m
思考题与练习题 2783 W( N- ~3 D# X: t3 g) i% B
第十一章 纺织厂的除尘 279: p9 Z0 H" Z+ S
第一节 概述 279
0 ~, p" q, Q; M! W# r 一、除尘的重要意义 2793 V- Y) I( O3 }+ I4 b6 f' G8 O
二、车间空气含尘浓度标准 280
' E) O) ]4 X- o) L 三、除尘方式的分类 280; o' c7 O# [1 [
第二节 过滤分离除尘 280
; B* `+ K# k" m 一、基本原理 280$ ` m; N6 C( X. {9 `7 E1 }
二、过滤分离除尘的特征参数 281
7 N# H1 J) _8 g# e8 i5 `/ J 三、过滤介质 283; W6 ^) q4 G1 o* ^
第三节 除尘设备 283
; x" u8 f$ \8 }- e 一、大布袋滤尘器 284
1 |7 v4 O. }2 r. r 二、A171—21型、A172—AU052型滤尘器 284: I' D& X+ `& h, k1 @* \. M8 ~& p
三、FU型除尘器 285' B3 f+ ?" G" @# x. n
四、FKT型除尘器 288
( E* D, [- y, N6 z# K 五、XLZ型除尘器 289
% C+ g2 y3 j- j! r4 j" c 六、LFU板式除尘器 2895 P2 U1 Q! ^; K: x% H7 P) [
七、蜂窝式除尘器 291& Q5 q3 X" z9 j6 G6 ]7 S& Z5 c
八、鼓式除尘机组 292
7 y6 F# q4 D! d, m3 g# q 九、间歇式吸集落棉机构 293
. |: q" O; y; ^. G3 W- A7 j第四节 除尘技术的测试与计算 294
3 k7 i5 l' } t0 P9 }' ~ 一、空气的含尘浓度 294
4 e# y5 H0 d$ p4 Q* k2 K4 o 二、空气总含尘浓度的测定 294% Q/ y% b, `) |6 v/ H
三、呼吸性微尘浓度的测定 295
- @& g# b4 L7 K+ M/ R 四、空气含尘浓度和除尘效率的计算 296
3 h. V/ t# ^6 y- ?+ T# N; ] 五、除尘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2980 K& Y$ Q+ {- ~
本章小结 299
: M1 J+ [ ?( p. X- o9 `思考题与练习题 299
, X9 Z' ]9 h$ X. w附录 301) @8 l; e- Q/ [, U* E/ T
附录表1 空气物理性质表 301$ f9 g2 }4 g6 O( q
附录表2 水蒸气表 303- ^: B: ^1 R! b: M) B5 g! Y
附录表3 温湿度换算表 309. C8 f+ [, T+ b
附录表4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表 310
7 K1 w' J2 S% E8 Y* Z附录表5 我国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表 312" v3 C9 b ]% k3 m2 u( _( k: I. `. y
附录表6 北纬30°夏季太阳辐射照度J值表 313
. k) v! O- z; J" E# Y" J9 g# V附录表7(1) 北纬30°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J_t值表 315
$ S6 G$ J+ o1 G' ~1 Z9 @附录表7(2) 我国部分地区和城市大气透明度等级 318
! q5 J1 C* E; u& X/ V附录表8 饱和氨(NH_3)蒸汽表 319 u+ F0 \$ R- D/ a* s+ ]5 q
附录表9 4—79(S)型离心通风机性能表 320
% x2 e2 ^+ t! H* D. V; |; ?附录表10 FZ40—^(11)_(12)(S)型轴流通风机性能表 322" e+ M5 h9 n/ t7 J5 a$ _5 k3 Y
附录表11 SB—X型单级单吸离心水泵性能表 3246 \% d) K- d# ?: J. A
附录表12 BA型离心水泵性能表 325
7 @- W# U. l s% p主要参考文献 328- R! K8 l; ^( f. o& H4 @*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