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擦纺纱 friction spun yarn
! r2 L$ g/ }. D1 }- u9 `7 L1 K: i3 W9 s2 S
( G. c5 ]! a, q% ]& \) U
靠摩擦加捻纺制成的纱。摩擦纺是新型纺纱方法之一,该技术由奥地利费勒尔博士(Dr.Ernst Fehrer)在1973年发明并逐渐改进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
7 @2 y4 Q; _" ? d' ?8 }. q ?7 ~0 @9 B" V# [* z, D. A
其原理是利用刺辊将纤维开松成单纤维,然后用气流通过管道将纤维送到一对同向回转的摩擦辊(由一对网眼辊或一只有孔辊和一只无孔辊组成),由此产生加捻纺制成纱。摩擦辊的直径比纱的直径大得多,因此摩擦辊只需几千转,纺纱速度就可达200~300m/min的加捻要求。相当于环锭纱的8倍,转杯纺纱的3倍,但它的开松和输棉部分,速度过高会带来一些问题。
9 j* P% ]' ^" D
. S1 v* L2 H0 }( `摩擦纺最早由奥地利制成德雷夫(Dref)Ⅱ型机并取得成功。纺纱速度为130~200m/min。能适应各种天然纤维或化纤、羊毛。例如40~100mm的化纤,10~25mm的棉或粘胶废花,40~150mm的羊毛。也可用布边料,布开花,纺116.6~291.6tex(2~5英支)粗特纱,用作家具布,工业用筛网、鞋垫、揩布、墙布用纱等。德雷夫(Dref)Ⅲ型机纺纱速度可达400m/min,有两组牵伸机构,其中一组牵伸机构牵伸倍数可达100~150倍,纺成24.3tex(24英支)的芯纱,另一组牵伸机构把开松纤维送到摩擦辊,两组纤维在摩擦辊上同时加捻成包芯纱。纺纱线密度32.4~145.8tex(4~18英支),用以制织工作服用布、弹性织物、西装垫料、装饰布、篷帐布等。5 y5 ?0 \7 C, b6 y/ H
5 G- B8 g3 ` j* f1 |
纺纱线密度已达到14.6~58.3tex(10~40英支)左右。成纱条干已达到环锭纱水平,纺纱速度达300m/min,能适应纯棉、纯化纤及其混纺[1.4dtex(1.25旦)的纺纱性能优于1.7dtex(1.5旦)],与环锭纱相比,PSL纱的强力略低,手感接近,但稍蓬松,染色鲜艳,与气流纺相比,能耗较低。
, o8 }5 Q% ?' o' {
: T9 K/ _0 @6 B. Y) N2 o4 [) u! U& h: r+ T# J# N7 C5 m;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