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8 w4 O! U: j二、绢纺粗纺工艺参数设计
2 H, K& v, e4 n Q. x! I& U# k8 I' Q1.牵伸
& [: z* T4 b7 L; A" B①针辊牵伸:
5 ]" X8 T e/ t6 ]. j0 W* Q' R(a)牵伸倍数:由于针辊的回转运动,牵伸不匀较大,因此其牵伸倍数只能限制在较低的水平。延绞机的喂入定量大、针辊径向速度差异大,牵伸倍数较小,一般为6~8倍;粗纱机喂入定量较小,其牵伸倍数一般为8~12倍。8 h+ S' [8 X2 S) m! K
(b)前隔距:该参数影响对纤维运动的控制及牵伸力的大小。当纺纱条件,如纤维品种、纤维长度、半制品定量等有所变动时,前隔距可适当调节。原则上,在不引起牵伸不良的前提下,前隔距以小为宜,具体数值应根据纤维长度和半制品质量而定。纺长绵或半制品定量较大时,前隔距适当放大,而纺短绵或半制品定量轻时前隔距宜小。
, c% ]! ^+ l; r- V(c)吃针排数:吃针排数应根据纤维长度、喂入和输出定量、牵伸倍数等因素加以确定。延绞机的喂入定量比粗纱机大,牵伸倍数较小,因而它的吃针排数要比粗纱机少。
$ V# p& X# B( G! U根据摩擦力界布置的理论要求,牵伸区中摩擦力界的强度分布应该自后向前减少。为此,中、后针辊的吃针排数应多于前针辊。一般前针辊吃针4~6排,工作角为40°~60°;中、后针辊吃针6~8排,工作角为55°~70°。
9 f$ [& |- W% h5 E(d)针辊速度:由于针辊的针插入须条时不是呈垂直状态,而是向后倾斜的,在两者前进速度相等的情况下,针不容易插入须条,须条往往浮在针面上。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针与须条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相对速度(在须条前进方向),而且要求针的速度慢、须条速度快,使须条对针产生前进的作用力。后针辊针中点的线速度应低于后罗拉的表面速度,中针辊速度比后针辊略低,前针辊速度又略低于中针辊。
9 _ s1 b) L! F: p8 T$ ?9 d& C0 i8 l②胶圈牵伸:
2 R. `0 y7 _5 n: j(a)牵伸倍数:胶圈牵伸机构对纤维的控制能力较好,在喂入绵条状态良好的情况下,牵伸倍数可达10~20倍。4 M9 D" o5 z& c- G8 @# d: z0 u
(b)原始隔距:原始隔距是影响胶圈牵伸摩擦力界强度最敏感的工艺参数之一,对粗纱均匀度的影响较大,其大小一般随粗纱定量的大小而定,分别用不同颜色制成的隔距块装在上胶圈销上,使上、下胶圈之间保持适当的隔距,以控制纤维运动。. R' p8 |# ~' |7 v7 o/ U
(c)中胶辊的开槽深度:在三罗拉双胶圈滑溜牵伸装置中,中胶辊上开槽使上下罗拉之间形成一个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钳口,在须条上产生强度适中、纵向和横向较为均匀的摩擦力界。通常槽深1~2mm、槽宽30~40mm。# c' F3 H) H* a0 a,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