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繀脚踏纺车
! S* v# f5 { p) q9 c三繀脚踏纺车,即为三锭脚踏纺车。古称卷纬(摇纡)为繀(suì),称摇纡车为繀车。据(说文)解释,把丝卷在小竹管上叫繀。' f: s# @ y9 G" k
繀(suì):1. 纺车上的收丝器具,2. 把丝收在纺车的收丝器上。/ ~- t# }, Q" y4 P! x9 D
在元代时人们使用的旧式单繀(一个纺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经反复的试验和不断地改进,研制出了一种三繀式(3个纺锭)的棉纺车,使纺织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以后又发明了三繀脚踏纺车,代替了沿袭了几千年的单繀手摇纺车。从现有的文史资料来看这不仅是我国棉纺织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工具。' e2 K! C" H& V) g, D9 K! I/ Z2 s
元初著名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介绍了这种纺车,其中的《农器图谱》还对木棉纺车进行了详细的绘图说明。这是中国古代棉纺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有力佐证,同时也显示出黄道婆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国际棉纺织史上所具有的崇高地位。
2 X; ~' d4 q: K% F3 x王桢还在《农书》中记载了当时黄道婆发明拨车、线架等纺织工具,来分络各色棉纱,把丝织生产经验运用于棉纺织业,改进投梭织布机的革新创造。
% A* n, l. L( k*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