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y, U+ [* S q# K7 t 潮绣在纹样、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设计,既要求有变化,又要求统一。如此次在名·潮国际艺术馆“龙腾——中国传统潮绣珍品展”展出的《鸾凤梅》,绣品上梅的枝梢距离高低疏密,多样而有变化;大梅丫的穿插则集中而统一。而《麟呈玉书吉兆伊始》、《仿古五龙》等作品则出色地创造了许多补空纹样、团龙图案的云纹之类,既起了活跃生动效果,又填补了构图之空隙,使其饱满、绚丽、匀称,让人叹为观止。
( g' J8 u1 g, y7 z/ G 潮绣钉金绣的技艺灵活多变,随表现物象的需要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归纳起来有“铺”、“垫”、“钉”、“贴”、“缀”等五法。而它使用的原、辅材料与运用千变万化的工种技艺比其它绣种繁多,是另一个特色。潮绣常用的材料有金线、银线(仅金银线便有进口金银线、正金银线、冲金银线三种)、花线、各色绒线、纱线(用于点缀)、棉絮、纸钉、绸、缎等,使产品收到金碧辉煌,鲜艳夺目的效果。每一针法均具独特制作效果,巧妙运用,绣物惟妙惟肖。
4 ^; F9 I( Y/ ~# U; v6 w$ s2 | 潮绣经常运用的基本工艺针法有:像形针、锦纹针、花型针、竹编针、松子针……等;还有辅助性针法,如旋针、勒针……等共达百余种。在工艺处理上,强调表现象形、质感、勒线。针法变化多样,针脚匀称整齐,针针见针脚。形状层次分明,纹理清晰,使物象活灵活现。尤其是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技法,即用金线作漩涡状钉绕成小于图钉盖园片,片片相叠盖,鳞之下端可翻动,真如鱼鳞,模样生动。这种立体针法是刺绣工艺中难度较高的技艺,在我国刺绣同行中,独树一帜。
, A8 p7 O. u1 C# B 潮绣绣艺程序,以龙头为例,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川白描勾画出龙头的轮廓和结构;二是垫棉、垫各种形制的纸钉,突出了骨骼鬃须;三是在垫料的上面铺绣金线,目、眉、舌则绣上绒线;四是用包上各色丝绒的纸钉勾勒出线条结构。其中独特之处在于垫高绣,即在绣地上铺贴一些棉絮,多少按纹样要求,最高有1寸多,然后绣上金丝绒线,使绣物有如浮雕,富立体感,这种绣法在四大名绣中绝无仅有。
" p' `, t6 q% h8 [6 H 潮绣由于绣制材料的差异,可以区分出5个绣种。这同其他名绣比较,可说是它的另一超凡的艺术特色:/ Y9 U9 |3 A2 g q+ s1 j! q2 i+ R
1.钉金绣以其金碧辉煌、粗犷雄浑的凸浮雕效果为特征,也叫钉金银绣。以使用金银线为主(包括正金线和充金银线),色绒线为辅。绣制之始,用棉花或纸钉垫地,再施以“铺”、“垫”、“钉”、“贴”、“缀”等60多种不同针法技艺绣制而成。9 ]) `# T8 j- f
2.金绒混合绣,以金银线、绒线结合绣制,并在主要部分加以垫浮,尤其应用对比色强烈的色绒线刺绣,配以金线勾勒,达到色彩瑰丽而不俗气,绣制浮凸而产生浑厚质感。原潮州刺绣研究所丘思泽设计,翁舜娇、章雪桐等绣制的《吹箫引凤》挂屏,属于金绒混合绣的绣种。上述两种绣艺,为潮绣所独有,在中国刺绣艺苑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0 j. c; r8 Q: e8 Y1 a* z+ P& H7 _ 3.绒绣,纯用各色丝绒线刺绣,在主要部份,也略加棉花或粗棉线薄垫,绣品细腻精美。7 T7 d. M) k: M! {8 x9 W9 h
4.线绣,用各色真丝或人造丝线用平面绣制,绣品晶莹瑰丽,有单面绣和双面绣两种。传统产品主要有披巾、枕套、帐眉等日常绣品,是民间织绣品,具有民族民间色彩。这类线绣与钉金、银绣、金绒混合绣完全不同:一是线绣是平面的,钉金绣则是半立体、浮凸的;二是线绣容易操作,是刺绣工艺的入门工种,所绣图案,更具装饰性和民间味道。广绣利用此一绣种,生产披巾,销往欧洲,年产值超过亿元。! T- H/ C* G9 L! U& L7 ]+ q1 V
5.洋金银线绣,顾名思义,使用进口的金银线绣制,同国产金银线相比,有着不同的品种和艺术效果,故称“洋金银线绣”。线细而秀,以平金盘地,钉缀各色丝绒线,绣艺分轻工、重工、满地花、散花之分。其钉金技法细致,色彩雅丽,绣艺精美。产品主要为短花衣,褂裙和仿古官服等。人们习惯称呼的“洋金银褂裙”即是运用进口金银线绣制的。9 V- T2 k3 ~! z- B7 p G$ N
潮绣传统人物绣“黑面阔嘴”技艺是中国刺绣中独一无二的绣艺,也是潮绣技法中难度高的工种。难就难在画稿仅仅是画上轮廓线,刺绣者得凭借自身的艺术素养、造型能力和娴熟的刺绣技艺,在线内“铺棉、垫盖”,并在将脸部下半截折开刺绣,两边将腮、嘴拼合成阔嘴状。这项手艺,在清代多由男绣工所为。清末以来,潮绣的男工多数是“能画善绣”的艺人,他们对于刺绣脸部的眉、目、嘴、鼻以针当笔,有如画上去一样,熟能生巧。清末“刺绣状元”蔡戍子先生既是画师,又擅长绣艺,而且是潮州二弦的著名演奏家。再如解放初期的著名刺绣艺术家杜进茂,也是能画善绣的阔嘴人物绣的佼佼者。这类绣品工值极高。民国初期,名绣工每人每天工值1-2个“龙银”(即大洋)。潮州人具有“勤劳刻苦,精明灵巧”之本性,在高报酬的激励下,绣男大胆创新,标新立异,创造出前人所无的技艺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 d. F$ l- h1 K |